

-
观点 | Opinion more
-
这届“真香”的中欧峰会,给美国发了个信号
以往欧盟是一个美国的跟随者,结果,美国正在剥离与欧盟的关系,而在这个阶段,中国又异军突起。这是一个以往不曾出现的、全新格局。欧盟需要正视美国和中国的角色,它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大”美国?它又该如何与一个不同于自己价值观、经济体制的中国合作?[全文]
-
谁要“分裂”欧盟?
西方媒体起码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相当“公正”的,基本上是“人人有份,事事有份”: “黑名单”上不仅有国家和领导人(俄罗斯、普京、特朗普、中国、埃尔多安、埃索伯恩、欧尔班、默克尔),还包括国际协议和人群(经济难民)、甚至连输油管道都在其中。[全文]
-
李克强总理为何再三希望默克尔作出如此表态
24小时3次会谈,正在德国访问的李克强总理每次都向默克尔提起同一个议题:希望德国支持欧盟履行《中国加入世贸议定书》第15条。最终在会谈结束后的共同记者会上,默克尔作出了积极表态。李克强总理如此精诚所至,这件事情对中国到底有多重要呢?[全文]
-
让中国接过全球主导权?别被忽悠了
中国是个极为重视历史的国家,中国人很清楚全球领导地位和经济主导权的转移并非在一夕之间就会发生。中国经济短期复苏与美国日益内向的结合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诱人的机遇,而中国应该努力抵制这种向全球投射力量的诱惑。[全文]
-
李克强访问新西兰:和气背后的交锋
李克强总理率团访问新西兰,官方报道上互相欣赏对方文化,赞美双方经济成果,可谓一团和气。但实际上,新西兰喜欢的只是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不含中国政治。为“反华”,有媒体指责中国倾销钢材镀锌板,然而中国出口的镀锌板占新西兰进口比例不到5%。[全文]
-
中国总理来访,新西兰期待些什么?
新西兰总理英格利希表示,现在的情况不同往常,中国主张的政策让我们听起来非常舒服,而美国的政策却正好相反。从新西兰国家利益的角度看,现在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修订的大环境是有利的。[全文]
-
报告解读| 为何下调GDP增长目标?
新的一年,中国政府下调了GDP增速至6.5%左右,谨慎得超过学者们的预料。2017年的关键词里又有新面孔:贸易保护主义、为企业减税降负、港独没有出路等。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密码,透露了什么?观察者网力邀11位学者解读其中九大要点。[全文]
-
2017:中国政府将干这些大事!
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总理在报告中都讲了些什么?观察者网带你一图看过来。[全文]
-
九大国企混改,能救辽宁经济吗?
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辽宁在酝酿什么脱困的高招?目前看来,最大的动作就是将9家省属核心国有企业推向沈阳产权交易所,向全社会征集战略投资者。我曾在辽宁生活过10年,对那片黑土地仍有感情。我的看法与多数辽宁人民相同:光靠“混改”不足以使辽宁经济脱困,纯属饮鸩止渴。[全文]
-
居民收入跑输GDP,消费驱动还灵吗
今年以来,居民收入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跑输GDP。这一事实证明,最近几年、尤其是2012年之后所盛行的说法:“降速提质”与“GDP慢下来不要紧,收入会照样跑赢GDP”之类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全文]
-
中国经济怎么走?他们一起发出声音
经济学界及媒体舆论对中国经济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看法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观察者网力邀9位经济学家探讨中国经济当前最有分歧的六大问题。这些经济学家分别是张军、林毅夫、朱天、余永定、陈平、姚洋、屈宏斌等……[全文]
-
“最尖锐”的总理记者会透露出什么特大信号?
记者第一个问题就提到中国股市、汇市等难题,总理强调了中国经济要避免“脱实向虚”后,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提出要求“守土有责”,否则“拿你是问”。这话的分量,可真是重啊。甚至可以说,“守土有责”就是“战场用语”,中国金融要面对的就是可能发生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但中国对此已有充分准备。[全文]
-
两会表明,我们的人民民主模式站住脚了
我自己关注两会,也关注中国发展道路,每年都会涉及到一些民生问题。以脱贫为例,我最近这两年去过中国不少贫困地区,实地考察过,对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有信心,相信我们能够完成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个目标。因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过土地改革,我们的农民有地有房子,不像一般第三世界国家的农民处于赤贫中。[全文]
-
巷道里的总书记、总理
1月4日,新年伊始,习近平和李克强两位领导人就出京考察。其中,李克强在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李小鹏陪同下考察太原,深入7000米的矿井长达2个小时。正经君发现,这两届的中央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都曾下矿井考察,习近平也曾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深入矿井。[全文]
-
总理请来的外国专家,都是什么来头
三名参会的外国专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平奖双料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麦肯锡上海办公室资深董事华强森。他们都是中国通,但提的建议各不相同。[全文]
-
五中全会期间,习李向外宾释放啥信号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虽然会议期间,全国上下目光一致对内,但外事活动也并未停止。荷兰国王、德国总理、新任联大主席等重要人物接踵访华。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人均出席会谈。最近这些频繁的外事活动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呢?正经君来为各位盘点分析。[全文]
-
李克强&温家宝,总理达沃斯讲话有何不同?
2009年全球经济风雨飘摇,6年之后依然复苏乏力。每当这个时候,世界总会把目光投向中国。我们将2009年夏季达沃斯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今年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拿来作番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 [全文]
-
中国如果救希腊,会亏吗?
对他国的“无偿援助”,是国内某些人士的“槽点”之一,在网络经常能见到各种曲解。其实,没有哪个政府愿意当“冤大头”。中国援助希腊,既能收购优良资产,又能紧密与德法关系,还能向世界显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全文]
-
国务院大领导的“小职务”
小组长,听起来是个小职务,许多人上学的时候都干过。但是如果是大领导兼任小组长,还是个小职务吗?许多人对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机构比较熟悉,但是在国务院层面也有不少鲜为人知的领导小组。[全文]
-
中国-拉美的新拥抱让谁眼疼
尽管拉美与世界上多数地区一样,主流媒体也深受西方的影响甚至控制,但欧美媒体和智库的“中国经济殖民论、风险论”在拉美本地却应者廖廖。尤其近几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陷入增长乏力的窘境,拉美经济也再度转入低迷,亟需中国助其一臂之力。[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外交部:李克强将参加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
外交部:李克强与默克尔11日举行视频会晤
-
李克强在青岛与海尔创客交谈
-
李克强问了这位小微企业主什么?央行行长主动找他要名片
-
全国人大闭幕次日,李克强马上开会部署这件大事
-
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
-
28日16时,李克强总理将答中外记者提问
-
李克强语重心长说:不要小看小小的核酸检测迭代技术突破
-
李克强:这笔资金中央一点不留
-
两会进行时!企业家提案聚焦5G、新能源、新基建
-
李克强: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
李克强对云上2020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作出重要批示
-
李克强: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关键是要提升检测能力
-
李克强出席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特别会议:争取东亚早日战胜疫情
-
国务院:第127届广交会于6月中下旬在网上举办
-
李克强:要高度重视防治无症状感染者
-
李克强:千万不能为追求零报告而瞒报漏报
-
国务院常务会议: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防止大规模裁员
-
李克强同默克尔通话:望德国保持理性
-
李克强赴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
-
· 克强经济学 ·
“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最早由《南方周末》在2013年两会期间提出。同年6月,巴克莱资本做出“不刺激,去杠杆,重改革”的三重解读,重合“钱荒”背景,强化了各界对“李克强经济学”的认知。各方都在试图解读“克强经济学”,继而理解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
视频来了!总理问黄渤:拍《泰囧》泰国给你奖励没
-
日本记者的台湾味普通话,引起了总理的注意
-
你们尽管问,李克强总理都给你答了!
-
总理报告给教育“划重点”:2016做了啥,2017怎么做
-
葛优:中国电影能达上千亿票房,期待成为支柱产业
-
李克强在加拿大上演“冰球外交”
· 中加发布联合声明 -
特鲁多设家宴招待李克强 大儿子表演后空翻
-
潘基文最后一次在联合国“请客” 看看吃了啥
-
“郑和率当时最强大的舰队来到这里,没有搞掠夺,没有搞殖民”
-
在韩国,这些中国味儿火着呢
-
李克强访韩第一天:像到邻居家串门(图集)
-
访问李总理的家乡是种怎样的体验?
-
朱镕基又回清华 他到底许诺了什么?
-
日本频频挑衅,中国为何还要搭理他?
-
咱们国家领导人的教师节怎么过?
-
李克强:救援官兵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
-
李克强马赛庆生 回忆邓小平
-
为啥“外人”更清楚中国领导人生日?
-
莫迪微博晒合照祝寿李克强:长命百岁!
-
蒋方舟回应“动车打油诗”质疑:不是我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