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传呼机爆炸事件后,中国又一次“什么都没做就赢了”?
各国老百姓出于“安全第一”的心思,纷纷表示要换中国手机,于是不少人感叹“这下华为成了赢家”。[全文]
-
Open RAN之死:华为中兴不战而胜
轰轰烈烈存活了四年的Open RAN计划默默地宣告了自身的寿终正寝。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驱动力,希望打造一条可控供应链和生态链,但有限封闭,权责明确;自由开放,互相甩锅。[全文]
-
华为这些国内头部企业,对产业链贡献不够好?
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头部企业,对产业链的贡献,还有社会责任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好。真是如此吗?故事不能只讲一半。[全文]
-
专稿|任正非说的“盐碱地”,中国光伏的希望田野
更充足的能源供给,无疑将极大释放人类固有的创造与活力,光伏出海,全球南方大有可为。[全文]
-
专稿丨鸿蒙与安卓彻底切割,未来胜算几何?
6月21日,2024华为开发者大会推出了全场景智能HarmonyOS NEXT。这意味着鸿蒙系统将快速、独立走上与iOS和安卓三分天下之路。鸿蒙系统有哪些优势和挑战?之前的失败者又将给华为带来哪些教训?[全文]
-
大基金三期亮相,中国半导体“三大战役”拉开序幕
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初步打赢生存之战,创新发展,必然将成为接下来一个阶段的重中之重。[全文]
-
拼算法还是拼新型基础设施?中国如何选择智能计算发展道路
我国的优势在实体经济,制造业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特点是场景多、私有数据多。我国应精选若干行业加大投入,形成可低门槛全行业推广的范式,如选择装备制造业作为延续优势代表性行业,选择医药业作为快速缩短差距的代表性行业。[全文]
-
Sora卷起舆论海啸,中美AI差距被拉大?
面对喧嚣,中国AI产业人和关心这件事的公众都有必要静下心来,能够见证人工智能这个新质生产力的普及,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全文]
-
汽车出口全球登顶,欧美重新入局后中国还会有优势吗?
如果美西方国家想要在技术供应上卡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那它们没有办法在“脖子”上动手,只能在“胸口”甚至“腰部”断供。这对于供应链上的跨国企业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它们一旦退出,那么本土汽车技术供应商就会有机会挤进来。[全文]
-
中国企业如何摆脱“国内卷完国外卷”的困局?
中企出海,目标仅仅是成为新的跨国企业,就像当初西方企业进入中国时的样子吗?类似现在的流行话语:憎恨跨国公司,理解跨国公司,成为跨国公司。我个人对此是抱有怀疑的[全文]
-
2023科技产业领域十大关键词,我们遥遥领先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从来没有像2023年这样紧密。[全文]
-
华强北的无人机和合肥的机器人,不同供应链模式有何启示?
这就是生态,产业生态越繁荣,分工可以越细。在华强北有很多只有两三人的小公司,他们只靠设计环节,就能得到大量订单,得以生存下去。但如果这样的企业搬到内陆城市,周围没人去找他们设计无人机引擎或其他零部件,它的这种单一技能是没有存在意义的。[全文]
-
中国是不是还有一种力量,来抵御美国对供应链的控制力优势?
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只留在本土,任由新的供应链成长。当一个新的力量正在成长时,为什么不能利用自己已有的能力参与格局重塑,以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呢?[全文]
-
移动卫星通信40年:罗马是怎样建成的?
中国三大运营商都在做NTN的地面试验,并已获得成功。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厂商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发相关产品。中国的星链-星网还未开始组网发射,理应在设计上有更多超前的考虑。即使明年第一批卫星暂时不具备存量手机直连功能,也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全文]
-
从华为的“遥遥领先”谈起
最开始不光技术不成熟,而且成本还高,因为没有规模效应。但是一旦应用,技术成熟,产品成熟,然后上规模,那很快就能切换到国产的状态。一旦切换过来,那就回不去了。[全文]
-
投入数千人、斥资近百亿,华为换掉甲骨文ERP为什么这么难?
ERP不是一个纯IT项目,它是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高度标准化、现代化的管理成熟度。[全文]
-
当年被逼“有所作为”,现在中国人正“重塑”芯片产业
美国针对华为的制裁已经打了四轮以上,华为倒了吗?没有。整个芯片领域,美国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后面还会想办法,但是它能够把我们打倒吗?不能。我前面提到的种种因素都会使我们在科技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全文]
-
中国车企成长之路:老学长拿着图纸走一路哭一路
本土供应商接受的是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看不起这些不知从哪来的企业,而且如果为这些新兴企业服务,也会得罪跨国公司。[全文]
-
中国创新型企业为何屡创惊喜?背后是一套政治逻辑
跨国公司经常在技术图纸上采取手段。比如他们认为跟生产组装无关的信息,直接就拿剪刀从图纸上剪掉,中国工程师拿到的图纸上面都是一堆的窟窿。[全文]
-
重点是苹果怎么看,而不是雷蒙多怎么看
华为还真有一位名叫李小龙的终端机BG首席技术官,因为美国的霸凌制裁,他放弃了优渥的45岁退休计划,理由是:因为制裁,我觉得我得继续干,干到我们重返第一的那一天……阿架!我耳里响起了李小龙的经典喊叫声。[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原生鸿蒙正式版将上线,神秘新机还是折叠屏?
-
华为整顿“违规招聘”, 多名产品线负责人被开除
-
马来西亚运营商与华为中兴签约,将在5G与AI方面合作
-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华为开展具身智能领域合作交流
-
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已成立超20个军团
-
上市公司澄清“被华为900亿收购”后,大跌超6%
-
巴展观察|“如果美国这么做,高通会失败,微软会失败,谷歌也会失败”
-
华为李鹏:5G到5G-A持续演进将释放网络无限潜能
-
巴展观察|华为传音展示三折叠,联想太阳能PC亮相
-
小米新旗舰欧洲起售价过万,高端市场能否撼动苹果三星?
-
河南与华为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
Mate70 Pro上线优享版:降价300元,性能也略降
-
拉动鸿蒙生态崛起,唯有中国科技企业集体冲刺
-
新车看点丨智驾再升级,岚图梦想家的MPV“平权”战
-
江汽回应迈巴赫车主:通过正规渠道租赁
-
2024胡润中国500强发布:华为重返前十,台积电第一
-
首款为原生鸿蒙而生的手机3月发布,腾讯回应余承东
-
消息丨华为团队入驻阿维塔,鸿蒙智行“第六界”存在想象空间吗?
-
全球折叠屏出货罕见大跌18%:华为超三星成第一,荣耀联想进前五
-
与华为合创新“界”,上汽的“灵魂”将走向何方?
-
-
· 华为 ·
华为,中国民企的佼佼者,1987年由任正非创立于深圳。目前华为在国外的收入已达到70%,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民企正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中国实力。2012年,华为的营业额达到2202亿元人民币,取代了爱立信成为世界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
-
新车看点丨21.99万元的智驾平权?阿维塔07 Pro+上市
-
没有谷歌,华为依然在海外推出三折叠
-
华为获巴西4G/5G基站订单,用于覆盖100城
-
华为推出DeepSeek训/推一体机,国产芯片迎来新机遇?
-
1月中国手机激活量:华为第一,小米增速最快,苹果罕见负增长
-
中国平板市场去年出货增长超4%,华为超苹果成第一
-
华为余承东:智驾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境界
-
鸿蒙智行“第五界”?上汽申请“尚界”等商标
-
中国折叠屏市场罕见下滑,华为荣耀vivo位列去年前三
-
华为2024年分红方案公布,收益率18%
-
三星的三折叠要来了?韩媒曝产量约20万台
-
业界首次,中国电信、华为联合完成
-
小米、联想、华为小折叠挤进全球前五,苹果也快入局了?
-
孟晚舟新年致辞:在奋斗中成长,在困难中成熟
-
华为:悬赏300万元
-
华为董事:这两年终端能活下来,有国民对华为品牌的热情
-
政企办公应用鸿蒙化,为什么刻不容缓?
-
中国云市场重回两位数增长,阿里、华为、腾讯占70%份额
-
华为超充机器人亮相:明年上半年量产
-
赛力斯张兴海:将坚定与华为的跨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