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取样返回,美国能追上中国吗?
天问三号如果成功,将是中国第一次在深空探索领域领先世界。它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将远超航天的范畴。对从小看美国太空大片长大的人们来说,这世界变得有点陌生了。因为,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全文]
-
马斯克操盘,美国航天能“再次伟大”吗?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接下去中美太空竞赛将如何影响人类走向星辰大海的征程?没人清楚。但非常确定的是:哪怕是地球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哪怕远在红色星球,都绕不开中国。[全文]
-
不吹不黑,商业航天出海有可能获得巨大成功
出海,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很难![全文]
-
货运航天飞机惊艳亮相,意义远比神十九上天更为重大
在载人航天这种“大国重器”份量的国家战略领域,通过公开方案召集,引入商业航天资源,让国企民企平等竞争,最终择优选择的整机级项目,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全文]
-
马斯克再次创造历史,中国的太空旅游业务需要加速追赶了!
太空旅游无疑将成为商业航天的下一个风口。这是底层商业逻辑决定的。但中国在商业载人航天方面几乎空白,太空旅游和美国的差距更为悬殊。从长远看,这是一个无论如何无法忽略的领域。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全文]
-
蓝箭VTVL试验成功,天地融合再进一步
在研制可回收火箭的道路上,中国商业航天又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和马斯克的差距正在迅速减小。[全文]
-
千帆星座迈出历史一步,中国商业航天有机会超越SpaceX吗?
中国进入可回收火箭领域,将是继猎鹰九号实现火箭复用后世界航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也许会成为大规模太空开发的重要开端。[全文]
-
天龙三号事故复盘:商业航天“卷”没有错,但也应该好好反思
这几年中国商业航天呈现了突飞猛进的态势。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卷了起来。大家都明白,未来留下的头部公司不会太多。于是对标SpaceX就成了最简单、最有效,也是屡试不爽的策略。[全文]
-
美国工程能力下滑是系统性问题,靠马斯克一个人是撑不住的
无论是波音公司的飞船问题还是柯林斯公司的宇航服问题,它们都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要联系起来看,反映了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即美国整体工程能力的弱化。[全文]
-
嫦娥六号回家,中国航天为什么要带国际载荷?
中美登月竞赛将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性事件,在全世界看来,这就是世界重心的转移和全球力量的重新分布,意义不可估量,影响极为深远。[全文]
-
中国带回来的月壤,要不要给NASA?
我们需要智慧和战略定力,既要在主权和国家利益上坚持原则,也要以细雨润物的方式施展软实力,赢得全世界的认同和支持。[全文]
-
日中美火箭相继失利,归零、试错孰优孰劣?
失利不是问题,失利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是问题。[全文]
-
火箭发射盛况之下:这方面我们可以学学NASA
尽管NASA最近几十年官僚主义积重难返,探索脚步不断放慢,几乎已经成为臃肿和低效的代名词,其管理层也对中国充满敌意,但它在航天文创方面的巨大成功不可抹灭。作为航天文创品牌,NASA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全文]
-
中国的“大航天”时代正在到来
最近四五年,航天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中国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航天领域中美两强竞争的态势已经形成,未来数十年的太空大格局已经奠定。大航天时代正在到来,未来增量将在商业航天。[全文]
-
美国登月,怎么不行了?
“游隼号”携带了62个装有名人生物样本的小容器,其中包括前总统肯尼迪的头发。本意是向肯尼迪致敬,也希望冀此重现阿波罗登月的荣光。结果样本非但没有到达月球,反而阴差阳错地烧毁在南太平洋上空。[全文]
-
全球最大固体火箭首飞成功,中国只想追赶Space X?
航天技术要求极高,低水平竞争者的淘汰会更早出现,因而进化效率更高。相信中国商业航天的泡沫和低水平重复问题不会很突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