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对华海运业发动“301条款”,或导向一个讽刺性局面
国内舆论中常出现“金融法律行业是‘恨国党’大本营”之类的论调,这一说法虽显偏激,却有其经济背景。这种“饭碗依赖”,本质上是产业体系延伸的结果。 [全文]
-
个别中企或遭“华为式”制裁,我们是时候在航运上斗争夺权了!
海洋从来都是强者的天下,今天欧美的强势地位是通过斗争确立的,今天的中国同样也要通过斗争的形式把权力拿过来。[全文]
-
美国宁可“朝令夕改”,也不参考中国的先进方法
特朗普的行政令有堵塞监管漏洞、为美国挽回税款的成分,对于海关来说,要分辨哪些是合理自用、哪些是电商销售的包裹,颇有难度,所以干脆“一刀切”全部征税。[全文]
-
中国电动车在国内几乎“卖一辆亏一辆”,在泰国却能盈利?
各国汽车品牌在泰国市场上轮番上阵,市场竞争犹如城头变幻大王旗,期间,看似佛系的泰国政府并非毫无作为。作为一个从殖民时代到二战结束都能始终保持独立的国家,泰国政府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全文]
-
“去中国化”?美国这么做,只会导致“去美国化”
美国这种收费方法不仅会推高进口成本,还会推高出口成本。有时候都想劝劝特朗普政府,要不您还是老老实实加点关税吧,这样对美国的效果可能还好点。[全文]
-
俄海关“查扣”中欧班列的货物?探究后发现有人在“使坏”…
“行业内各国友商们的草台班子又干蠢事了。”[全文]
-
亲历热播剧《我是刑警》中的鹤岗1·28大案
有次回家时,听到亲戚长辈感叹现在鹤岗太消停了,什么事都没有。我不甘心地追问:“你瞅啥,瞅你咋地,这种也没有吗?”亲戚长辈回答到:“打架不耽误挣钱吗?现在谁打架谁傻。”[全文]
-
美国商家赶在特朗普上台前抢囤中国货?现实没这么简单
媒体这么一写,感觉生产和贸易比打游戏还简单——打游戏要想造兵,还得看人口、食物、矿产、金钱、木材等多个数据呢。[全文]
-
和华人MAGA聊天,关于中国的没谱段子他全信了
我听了几个以后,逐渐感觉这些段子跟我们长辈给我们发的各种谣言越来越像,开始猜测是不是对方离开中国太久了,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了2000年?[全文]
-
美五大工会要求对华发起“301调查”,他们的请愿书到底有多扯?
换言之,美国丢掉最大造船国的地位和中国变成最大造船国之间隔了整整一百年。请愿书中指责中国造船业影响美国行业地位,颇有关公战秦琼的既视感。[全文]
-
胡塞武装袭击红海货船,潜在受害者是……
世界海运航线的安全事实上是由美国海军保障的,美国海军在世界的主要航道,运河都建立有军事基地,部署海军舰艇。[全文]
-
这艘船被反以武装击中,消失五天后又继续航行……
从被袭击船舶的船旗国,运营商国别,袭击的时间地点和造成的损失程度来看,此次袭击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才实施的行动。[全文]
-
“时隔163年,中国重新‘拥有’海参崴”?
网上很多人将此事理解为俄罗斯受俄乌战争和欧美制裁的经济压力,被迫将海参崴港开放给中国使用,认为东北解决了离出海口太远的问题,甚至还展开了更多更宏大的构想。这些明显是对这条海关法令的过度解读。[全文]
-
如何突破欧美封堵?外贸数据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这套欧美体系正在限制中国的发展: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建立自己的品牌时,我们就看到了欧美是如何对待华为的。到了触及终端客户这一步,我们看到了海外版抖音的首席执行官在美国国会被围攻的场景。[全文]
-
中资入股汉堡港,这笔账该怎么算?
汉堡港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局面,去年到今年港口吞吐量排名掉了一位。这时更应积极跟班轮公司合作,以争取更多的业务。即使跟班轮公司谈收购条件,也是要求对方保证投入多少资金建设港口设施,有多少船舶挂靠,有多少箱子交给码头操作。但实际中,德国的出发点却是“利用经济影响力获取贯彻战略利益”。[全文]
-
集卡司机的烦恼:为何各地互不信任?
以前吴师傅跑一趟金华能拿2000元,扣掉1200元油钱、400元高速费、100元提箱费,能赚300元左右;现在疫情管控加严,耽误时间不说,各种绕路停车,油钱就要多花100多元;一被隔离,更是半个月没收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