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萨德迅速倒台,或成为迫使德黑兰改革的最后一根稻草
伊朗如果选择持续与美国对抗,并继续拒绝承认以色列,那么它将面临极为严峻的内外压力。伊朗内部已有一些势力在进行舆论测试,甚至有人提出由哈梅内伊的儿子接任最高领袖的议题,这可能是有人试图为未来的政治变动铺路。[全文]
-
这次去伊朗,年轻女性的变化对我冲击很大
即使是在政治色彩浓厚的革命大街上,不穿长外套、不戴头巾的女士已经是时常可见,穿短袖的也并非罕见了。在北部一些地方,我还曾看到一些在公共场合玩儿西方说唱的年轻人,从衣着打扮到行为举止,完全西方化,而且其中的几位女孩子还都抽着烟。[全文]
-
政治局领导人遇袭身亡,哈马斯会报复吗?
伊朗国内的间谍,特别是在伊朗的以色列间谍为数不少,所以对于伊朗的安保来说,防范起来也很困难,这也是伊朗接连发生重要人物被暗杀的重要原因之一。[全文]
-
伊朗选民为什么不愿去投票?
不管是在住处附近的商店还是搭乘网约车,笔者都会问店主或司机是否会去投票,他们无一例外都回答说不会。途经一个清真寺投票点,一位年轻男子主动对我们说,7年前投票时这里需要排长长的队,如今已经是随到随投。类似的话,这一天里笔者听了不止一次。[全文]
-
在现场观察学生抗议,和美国媒体报道不太一样
美国政治高层在这件事上思想比较统一,自从哥大、纽约大学出现激烈的对抗后,他们就把学生抗议同“反犹主义”牵扯到一起,这就是大选带来的影响之一。[全文]
-
拜登警告不要“填补真空”?中国在中东有自己的道路
拜登的警告本身就已经充分说明美国对当下中东的认知存在严重问题。假如今后在中东真的存在“大国竞争”,那么世界大国对中东国家发展的帮助程度,将会成为它们争取本地区国家的关键砝码。[全文]
-
我在耶路撒冷街区,见证巴以冲突的缩影
加拉赫教长街区的状况就是巴勒斯坦百余年来在政治和地理上演变的缩影——犹太定居者步步紧逼,巴勒斯坦人不断退缩。而一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政治势力出于各自目的对其加以利用时,小小的加拉赫教长街区就可以成为搅动耶路撒冷局势的利器。[全文]
-
中国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角理解当下中东
中国目前亟须有一个更为客观恰当的中东观。中东的确还有很多矛盾和冲突,但它们已不再是中东最突出的标签。中东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最渴望的也是发展与进步。从现在到可预见的未来,最能帮助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发展的那个世界大国会是最受欢迎的大国。[全文]
-
如何认识中国与伊朗的全面合作?
虽然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和伊朗推出的所谓“极限施压”是中伊更为接近的外部因素,但是中伊内在的互相需求是两国签署全面合作计划的根本动力。尽管伊朗的中东敌人可能会因为该计划而对中国暂时有些不满,但是长期来看,它更可能给中国的中东外交带来新发展。[全文]
-
“感恩”不是世界外交的常态,利益的互相获取才是
友好是双边关系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核心推动力。利益的互相获取才是推动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核心要素,互相需求的国家才最有可能发展密切的双边关系。[全文]
-
拜登上台后,中国外交要有哪些思考?
拜登上台后,美欧在诸多议题上联合对付中国的局面已经再次形成,中国绝不能夸大美欧之间的分歧,而是需要在与各国普遍保持友好或正常国家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与地区关键国家的关系发展,尤其是关键地区的关键国家。[全文]
-
中国和伊朗,心存隔阂的战略伙伴
迄今欧美发达国家甚至俄罗斯对伊朗的真正吸引力还超过中国。外交西向欧洲发展的历史传统仍然对当下伊朗的对外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样的,伊朗在中国整体外交中的位置也并不突出。尽管中国政府正在给予中东更多关注,但中东本身并非中国外交的关键区域。[全文]
-
新局势下,中国应该怎样调整对中东的外交策略?
中东是国际重要的能源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关键区,也是国际矛盾集中、世界大国激烈竞争的重要地区。而随着中东,以及世界格局的改变,中国不能再保有“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核心”这样的想法,而应该与时俱进,以新视角发展外交关系。[全文]
-
阿亚冲突在前,土耳其在后
就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自身的体量和能力而言,双方的军事冲突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而且类似当下这样的双边冲突,是两国独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外部的强力介入,从两国自身来讲本轮的军事冲突很难持久。[全文]
-
亲历| 伊朗正在发生什么
在现场,主讲人痛斥国外敌对势力策划鼓动了本次多个城市的上街游行,美国、以色列和英国是被写上标语牌的三个敌对国家,“打到美国”的声音甚是响亮。全国多地爆发的示威游行显示,伊朗当下形势有点不妙。[全文]
-
伊朗朋友问我“你们中国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好?”
“现在我们伊朗经济发展相当困难,很多人没有工作。你们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怎么还能发展得那么快那么好呢?”“我们很希望与中国展开‘一带一路’的合作,但是中国的‘一带一路’会是长期的吗?” 一些对未来充满担忧的伊朗知识分子问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