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鸿达:在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长街区,见证巴以冲突的缩影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范鸿达】
加沙武装人员5月10日发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的直接导火索,是当天巴勒斯坦民众在自己的宗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区与以色列爆发严重冲突,造成300余人受伤。而在三天前的5月7日,以色列警察和巴勒斯坦民众已经在阿克萨清真寺区发生了导致200余人受伤的严重冲突。加沙地带武装人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5月10日傍晚向以色列发起了火箭弹袭击。按照加沙武装组织的说法,这是对以色列在耶路撒冷恶劣行径的回应。
那么,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为何会在耶路撒冷和阿克萨清真寺区连续发生严重冲突呢?当然这与巴以长期形成的对抗思维有关,更与巴以当下各自内部的政治竞争相关。不过本文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巴以这次军事冲突的爆发,那就是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在东耶路撒冷加拉赫教长(Sheikh Jarrah)街区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教斋月的影响。
加拉赫教长街区是东耶路撒冷一个非常著名的巴勒斯坦人聚集地,其名称缘于此地的“加拉赫教长墓”。加拉赫教长在阿拉伯历史上可谓是地位显赫,他曾是领导穆斯林反抗十字军东侵的大英雄萨拉丁的医生和重臣。公元12世纪,他于现在的加拉赫教长街区建立了一所学校(或被称之为小型清真寺),死后他就埋葬在这所学校地下,这里也逐渐形成了穆斯林社区。
19世纪中期开始,加拉赫教长街区成为巴勒斯坦精英聚集的现代穆斯林社区,著名的胡塞尼家族就在其中。在犹太复国主义浪潮兴起、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过程中,也有少量犹太人进入该区域。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东、西耶路撒冷分别被约旦和以色列占领,先前生活在西耶路撒冷的一些巴勒斯坦人也移居到加拉赫教长街区。
1967年,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之后有犹太人组织或个人宣称,早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犹太人就购买了这个街区的一些土地,或者他们有其他证据证明一些土地曾经是自己的,所以要求生活其中的阿拉伯人或者搬走,或者向自己交租金,一些巴勒斯坦人对此当然加以拒绝。
尽管犹太人的一些证据看起来不怎么靠谱,比如以色列法院曾根据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一份文件判决某处财产属于犹太人,可事后那份文件却遭到严重质疑,因为它只是一份租赁合同,并不能说明建筑的所有权属于犹太人。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巴勒斯坦家庭被驱赶出加拉赫教长街区。而且,当初约旦占领东耶路撒冷时也并未完全处理好加拉赫教长街区的一些房产法律地位问题。
2001年,几个犹太人搬进一个穆斯林家中,声言这是自己的财产从而不再离开。此后以色列的相关法院和政府部门不断做出有利于犹太人的判决和决定,巴勒斯坦人库德尔一家也因此于2008年11月被强行驱赶出家门,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穆罕默德·库德尔在被驱赶仅仅11天后就撒手人寰。我2011年在加拉赫教长街区做田野调查时,还见过库德尔年老的妈妈,当时她正住在搭建于原有住房旁边的帐篷里。
当时还有其他几户巴勒斯坦家庭已经被驱赶出原有住房,比如2009年被赶出去的格哈维先生一家。为了帮助这个街区受到威胁、要被驱赶的巴勒斯坦人,并推进巴以和解,名为“现在和平”的以色列非政府组织从那时起就在加拉赫教长街区发起非暴力的犹太人-巴勒斯坦人团结和平运动,每周五下午在这里举行反对在穆斯林区建设犹太定居点的游行,参加的主体是犹太人,当然犹太定居点建设的直接受害方巴勒斯坦人也参与其中。
格哈维先生和他身后原有住房 范鸿达拍摄
我曾经在几个周五下午观察过若干次这样的和平行动。我发现在每次游行活动中,格哈维先生总是走在队伍前列。在交谈中,格哈维先生对我说,国际社会要帮助他们这些“软弱无力,无法与以色列政府和警察支持的定居者对抗的巴勒斯坦人”。在被驱赶后,格哈维先生搬到耶路撒冷城外的伊萨维亚村居住。
加拉赫教长街区的和平运动 范鸿达拍摄
作者在拍摄加拉赫教长区的和平运动相关场景 范鸿达供图
时至今日,加拉赫教长街区仍有数个巴勒斯坦家庭面临被驱赶的命运。自今年4月以来,加拉赫教长街区成为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斗争的焦点区域,不管是犹太人右翼政党还是阿拉伯裔政党,都纷纷在这个问题上发声,并且在这个街区多次发生了两族人的激烈冲突,甚至还发生过阿拉伯裔的以色列议员在这里被殴打的事情。
作者与参加加拉赫教长街区和平运动的犹太人交流 范鸿达供图
按照既定安排,今年5月6日原本是以色列最高法院宣判一些地产、房产最终归属的日子,这进一步刺激了一些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的神经。因此我们看到,4月以来两族人在加拉赫教长街区的矛盾日甚一日。
几乎与加拉赫教长街区矛盾升级同时而来的,是本年度4月13日开始的伊斯兰斋月。因为巴以冲突几十年来的影响,每逢斋月或其他重要的伊斯兰教或政治日子,以色列警方往往会严格控制穆斯林进入耶路撒冷老城的阿克萨清真寺,甚至会严格限制穆斯林进入耶路撒冷老城。以色列警方的理由是,如果大量青壮年男性穆斯林聚集到阿克萨清真寺和老城,很容易产生反对以色列的安全事件。
但是对穆斯林来讲,在“喜庆、吉祥和尊贵”的斋月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具有特殊意义,特别是在斋月期间的周五更是如此。而且在遭遇重要事件或危机的情况下,很多穆斯林也往往渴望倾听清真寺宗教人物对时局的分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7日,星期五,在这个许许多多穆斯林特别希望去阿克萨清真寺做礼拜的日子,加拉赫教长街区的冲突转移到阿克萨清真寺区。
不被允许进入阿克萨清真区只能在外面做礼拜的巴勒斯坦人 范鸿达拍摄
而三天后的5月10日,则是本年度的以色列“耶路撒冷日”,这是以色列庆祝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掌控全部耶路撒冷的年度性纪念日,当然对巴勒斯坦人来讲就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当天,以色列警察和巴勒斯坦人在神圣的阿克萨清真寺区再次发生了严重冲突。
简而言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讲,加拉赫教长街区的状况就是巴勒斯坦百余年来在政治和地理上演变的缩影——犹太定居者步步紧逼,巴勒斯坦人不断退缩。而一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政治势力出于各自目的对其加以利用时,小小的加拉赫教长街区就可以成为搅动耶路撒冷局势的利器,从而很可能会像这次一样,激化巴以之间的对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亿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缮开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2021-04-24 15:22 中美关系 -
“中国抗战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他是国家占人口80%的农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是我度过余生的地方”——“纸老虎女士”的六次访华
2021-04-15 10:19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打仗总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2021-04-04 08:38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这件国宝级器物,证明三星堆人是“龙的传人”!
2021-03-24 08:49 -
仅剩7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耻,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观学院 -
登上《国家宝藏》的王贞仪,是当时“才女”无奈的缩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组部部长: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62天,收到20550条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国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观察者头条 -
河南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93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95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65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8“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5最新闻 Hot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谁将继任教皇?
-
石破茂再发狠:不打算唯命是从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