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鸿达:中国须更深入认识世界
最后更新: 2021-03-25 09:34:10【文/范鸿达】
今年3月14日,缅甸仰光莱达雅工业区发生主要针对中国企业的打砸事件,到15日中午已经造成32家中资工厂受损、两名中国员工受伤和至少2.4亿元(人民币,下同,约5000万新元)的财产损失。
缅甸是中国有长达2200公里共同边界的邻国。按照中国的外交表述,中缅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缅甸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通告显示,2019年4月两国签署了10亿元的援助协议;2020年1月两国就在三年内提供40亿元援助达成共识。但即使是这样,在自己家门口还是发生了如此的反华事件,很多中国人对此感觉不可思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3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与缅甸是山水相连的胞波兄弟,是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对缅甸友好政策面向全体缅甸人民。对华友好也是缅甸各界的共识。”中国外交部的如此表态令一些中国人更加疑惑,既然两国关系这么好,而且对华友好也是缅甸各界的共识,那为什么还会发生打砸抢烧中国企业的恶性事件呢?
的确,面对国内官方的乐观表述和国外的惨痛损失,中国人有理由对看起来很矛盾的现象感到困惑。客观而言,近些年来中国人感受到的类似困惑并不鲜见。一面是中国大力帮助、中国官方宣传的友好国家,另一面则是危害中国及其国人利益的国家,一些国家的“形象错位”让中国人常常想起一个成语——忘恩负义。事实上中国互联网上有关“忘恩负义”的涉外描述并不少见。
这反映出什么问题呢?一是部分中国人对推动国与国关系发展的认知有问题;二是中国官方对一些双边关系的客观认知或塑造有问题。
推动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核心因素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友好,认为两国友好了,双方的关系自然也就容易发展了。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认知,友好是双边关系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核心推动力。事实上,利益的互相获取才是推动国与国关系发展的核心要素,互相需求的国家才最有可能发展密切的双边关系。
一直到现在,中国还有一些人对几十年前的阿尔巴尼亚“背叛”中国耿耿于怀,并且还把阿尔巴尼亚视为对中国“忘恩负义”的典型,其实这种心态在国际社会很难得到积极评价。世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双边关系的发展一般是基于利益需求的你情我愿。当AB两国发展关系时,即使这种关系对当下的B国更有帮助,A国也不能对B国心存施恩之心,哪怕是B国对这样的双边交往深表感谢。从理论层面来看,在阅读仍然流行于当下世界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著作时,也的确很少看到对“感恩外交”的描述。
在大部分国家看来,中国与之发展关系本身就说明中国有相关的利益诉求,在此之外,如果一些中国人还期待对方对这种双边交往心存感激的话,就很容易让对方感觉不舒服,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中国根植于这种双边交往的原本利益也会受到伤害。
所以,对于部分中国人表达出来的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忘恩负义”说,我本人是相当担忧的,特别是自去年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有关“感恩”、“忘恩负义”等网络涉外话题还有增多。国与国之间的利益需求,有时候是会发生变化的,利益的变化自然会导致国家外交选择的变更。中国要基于国际社会的相对共识,更加客观地认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亲疏远近”。
中国网络空间会出现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忘恩负义”说,与中国官方对某些双边关系的认知和塑造也有一定的关系。纵观1949年以来中国国内对一些国家的宣传报道,存在的现象之一是,在与某个国家交往较为友好密切时,基本看不到有关那个国家的负面报道,“一好百好”;而当与某个国家交往不顺或交恶时,也往往很难看到关于那个国家的正面报道,“一恶百恶”。
因为几乎所有国家都不是单一色调的存在,所以不管是“一好百好”还是“一恶百恶”,都会给中国普通民众带来对相关国家的片面认知,令他们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和问题上陷入困惑。从长远看,这显然不利于中国与世界的恰当互动。在今后的宣传报道时,中国须要注意这一点。
再者,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世界诸国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决策者来讲,要想及时准确地把握各国的最新发展信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在信息和政策之间还存在繁多的环节。
而且,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存在行政议题设定和“内参报告”的“揣测上意”化。这当然会制约中国对世界的客观认知,从而会影响到中国相关政策的有效性,也会影响到部分民众对外部世界的看法。
这次缅甸发生的反华事件再次说明,中国须要更深入更客观地认知这个世界,以及身处其中的自己。
标签 中外关系- 原标题:中国须更深入认识世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徐俊 
-
美欧宣布重启有关中国的双边对话
2021-03-25 07:56 中美关系 -
日韩称朝鲜今日可能发射弹道导弹
2021-03-25 07:28 半岛火箭 -
美国累计确诊超3000万
2021-03-25 07: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果然,冲着中欧投资协定去了
2021-03-24 23:37 欧洲乱局 -
带头抵制新疆棉花的BCI,究竟是个什么组织?
2021-03-24 23:13 观察者头条 -
一艘台湾巨轮掐住了世界咽喉
2021-03-24 23:13 -
“孩子被关笼里,她却在发笑”
2021-03-24 22:49 美国一梦 -
“多次求助联邦政府,一无所获”
2021-03-24 21:06 美国一梦 -
H&M发布声明,拒不认错
2021-03-24 20:45 大公司 -
捂不住了,开始耍“小心思”
2021-03-24 18:24 美国一梦 -
“也许我们美国该永远降半旗”
2021-03-24 16:48 美国枪击案 -
欧洲议会取消中欧投资协定审议会,外交部回应
2021-03-24 16:47 观察者头条 -
国新办发表《2020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
2021-03-24 16:45 美国一梦 -
尼尔·弗格森撺掇为台湾而战:不然“美国帝国”终结
2021-03-24 16:45 中美关系 -
“我最担心的是台湾被武统”
2021-03-24 16:22 台湾 -
外国人只有接种中国疫苗才能来华?外交部回应
2021-03-24 16:19 -
“澳大利亚上赶着反华,却遭美国嘲笑”
2021-03-24 16:05 -
亚美尼亚宣布解除战时状态
2021-03-24 15:58 -
日外相狡辩:日美2+2目的并非批评中国
2021-03-24 14:35 日本 -
缅甸军方展示昂山素季“收贿”证据,反对者称系污蔑
2021-03-24 14:35 缅甸局势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41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3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8最新闻 Hot
-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