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昕:普京语境中的“俄罗斯”,是在帝国和民族国家之间“走钢丝”?
【导读】 欧亚大陆,风云诡谲。
2020年以来,这片区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白俄罗斯选举动荡,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更迭,美军撤出阿富汗,哈萨克斯坦骚乱,以及延烧至今的乌东紧张。
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区与所谓的“前苏联空间”重叠。
在这一连串变局中,外界正在摸索莫斯科的应对“新规则”。同时,又恰逢苏联解体30年,俄罗斯最高领导人和政治精英的表态,又令外界疑虑在他们的语境中,“俄罗斯”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新年伊始,俄罗斯与美欧、北约举办三场关于安全保障的会谈,直面俄方最核心的关切——北约东扩,及其对前苏联空间的“侵蚀”问题。
所以,问题回到了,现在的俄罗斯如何看待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乃至自身的整个历史,而这又关系到现在的俄罗斯如何构想自己的国家和世界秩序。
以下为观察者网与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昕的一则专访。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视角。
【采访/观察者网 朱敏洁】
观察者网:张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观察者网的采访。首先,关于苏联解体的解释模式。从那一刻起,人们就在分析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新的解读。站在30年这个时间点,再看这些不同的解释范式时,有什么新认识?对哪种解释框架的感触更深?
张昕:关于解释框架,就我自己有限的阅读来看,苏联解体30年跟20年或10年相比,没什么太大变化,至少没有看到一个系统性的全新理论解释框架出来。当然随着历史的变迁,我们对“苏联解体”这一事件的理解更加丰富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就我的理解,这种丰富性包括几个层面,其中特别明显的就是把“苏联解体”作为一个长周期的过程来看待,不仅仅关注苏联解体的1991年12月的这个时间点,在中国、俄罗斯、前苏联地区以及欧美学界都有这样的趋势。
具体做法,历史学界可能做得比较多一些,把从苏联晚期到以联盟国家解体为最终结果的过程看成一个社会矛盾、经济矛盾逐渐累积的过程,最后导致“联盟国家崩溃”意义上“苏联解体”的最终爆发。
比如,这个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往往被视为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80年代后半段以东欧国家脱离苏联这一“准帝国”或“类帝国”体系为标志的,在此意义上1989年和1991年是两个有关联、但又可以区分的过程,即东欧国家逐渐摆脱原来苏联准帝国体系的控制、包括两德统一以及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冷战”的实质性结束,其实早于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
第三个阶段,则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联这一联盟国家的解体。
这几个阶段是相互关联、但又相对独立的过程。
近期还有一类研究则把眼光从高层政治精英的视角,转移到微观的社会层面,或者说引入了社会史、物质史的研究视角。这可能是最近20年关于苏联解体、苏联史、东欧地区领域比较活跃的,尤其是在欧美学界,这也为理解苏联解体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维度。
研究聚焦的不仅仅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里根、科尔、纳扎尔巴耶夫如何,不再只聚焦于少数的国家领导人或最顶层的政治精英,还有底层社会大众、中下层的官僚干部群体等等,尤其是后者作为苏联政治体系中的中段和末梢,在整个解体过程中的认知改变和行为变化,这些更微小、但数量更多的个体行为加总起来,对最后狭义上的“苏联解体”构成了很重要的参与力量。
还有一些新的研究倒是和“30年”这个时间点直接相关。一方面,30年已经足以构成“中期”的时间维度,让当年转型前很多对于转型结果的预期、猜测和政策期待有了一个中期考察的可能,一场巨大的社会实验到了可以部分看到现实结果检验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通常而言30年也是一个事件可以进入传统历史研究的节点,从而苏东地区一部分夹在历史和时政热点之间的议题可以合理地进入史学研究的范畴。与之相关的另一个“30年”的意义在于很多国家档案的保密期是30年,所以最近几年,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一批档案逐步解密、公开,为我们了解苏联解体以及整个苏东变迁提供了很多新的历史细节。
比如,地缘政治层面的苏联与美国、苏联与欧洲国家及北约之间的关系,具体到80年代末讨论苏联要不要撤军、怎么处理两德问题的背景下,当时美欧或北约到底有没有对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做出过北约不再东扩的承诺等等。
最近三四年,学者、研究人员对这批新材料有了比较系统的利用,在多个领域(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等)都出现一批研究成果,其中有很多对当下的政治现实也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与前面提到的长时段、分阶段类似的另一个做法,是将苏联制度、苏联体制按照政策维度加以细分,从政策空间、制度空间的角度来重新复杂化对苏联解体的认识。
比如,我们经常把苏联解体跟1991年末的联盟国家解体事件等同起来,但实际上从制度变迁、政策变化来看,这个过程至少覆盖“苏联体制”以下几个基本维度。一是社会主义革命理念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二是苏共的制度安排,包括一整套组织理念跟实际操作,三是公有制、计划经济为核心的经济体制,四是跟狭义的“苏联解体”最直接相关的,即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最后形成以经济上的经互会、军事上的华沙条约为组织轴心的地理空间,即一个超越苏联边界的类帝国或者准帝国。所以,如果按制度或政策空间为划分维度的话,苏联解体其实包括这五个层面的系统性、大规模变化。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五个层面的变化不见得必须完全同步。戈尔巴乔夫改革其实就是想保留其中的一部分,有限度地改革另一部分,其出发点并不是希望这多个层面同时发生革命式的变化。所以,怎么理解苏联体制这五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发生变化的多重可能性,30年这个时间点也打开了新的视角。
实际上,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实践尝试来看,这五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是存在多种可能的。近期,关于苏东转型的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展示了苏东地区曾经有过自己的“全球化”体系(尤其是相对于我们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的、1991年之后的所谓“全球化”)、以及80年代该地区的改革其实讨论、尝试过好多不同方案,虽然从事后结果来看,我们观察到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两种。
当我们把“苏联体制”的多个维度打开之后,对于理解苏联解体、苏东转型的性质以及苏东转型过程如何塑造该地区最近20年的一系列新变化,都提供了重要线索。
观察者网:听了您这段阐述后,我意识到之前给您的采访提纲中有一个族裔问题恐怕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很多时候在理解苏联解体时,认为一个多民族邦联制国家的崩溃是不是因为国家共同体的建设出了问题,事实上几个制度层面的改革问题联动之后,其实不简单的是共同体建设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当它开始改革之时,很多要素的联动性就可能超出控制范围了。再加上后来这些加盟国内部的一些变动,使得整套体制发生问题。
张昕:有可能。其实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苏联改革者恰恰是希望动别的,但不要动多民族联盟国家这个框架。比如说,可以在意识形态上做些调整、引入一些自由主义的元素,地缘政治上可以跟西方搞缓和,从东欧撤军、允许德国统一,基本放弃对东欧卫星国的控制等,经济上可以搞一点资本主义的东西,诸如此类的变革都可以。但一开始不仅是戈尔巴乔夫、还包括那个年代的改革者都没有把多民族联盟国家作为改革对象,或者说当时觉得这个层面根本不会动,也希望借由其他层面的改革来维护这个层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美国新增确诊75.9万例、死亡2563例
2022-01-21 07:27 美国一梦 -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涉疆决议,中使馆回应
2022-01-21 07:11 中法关系 -
埃尔多安:俄乌紧张气氛令土感到难过,希望两国元首尽快会面
2022-01-21 06:48 乌克兰之殇 -
约翰逊遭“逼宫”:看在上帝的份上,走吧!
2022-01-20 22:53 不列颠 -
为“最高等级保护”买单,美贫富差距或进一步拉大
2022-01-20 22:50 美国一梦 -
拜登还没准备好解决这个涉华问题,美商界已经等不及了
2022-01-20 22:46 中美关系 -
“我以为这是一个玩笑”
2022-01-20 22:11 -
河南省生殖医院道歉:相关责任人被停职
2022-01-20 21:18 中国雷人秀 -
约翰逊六周小女儿感染,一度“非常严重”但“正在好转”
2022-01-20 21:12 -
印尼为何花320亿美元迁都?雅加达早已陷入危机
2022-01-20 21:05 -
英外相访澳,高喊“中国侵略”
2022-01-20 20:54 不列颠 -
洛杉矶学校不让未接种学生上学,学生控诉:我们被剥夺了权利
2022-01-20 20:23 美国一梦 -
一年了,美国“回来”了吗?
2022-01-20 17:56 美国政治 -
音乐厅里剪头发…荷兰抗议出新招
2022-01-20 17:52 -
中巴经济走廊过去三年没有新项目?赵立坚驳斥印媒
2022-01-20 17:20 巴铁 -
直播:拜登执政一周年,美国回来了吗?
2022-01-20 17:05 -
终于!首架外国救援飞机落地汤加
2022-01-20 16:45 -
美军在阿富汗“最后一击”视频首次公开↓↓
2022-01-20 16:38 美国一梦 -
欧洲议会选出最年轻议长:43岁马耳他保守派
2022-01-20 16:27 -
思科CEO:希望拜登政府寻求与中国的“共存之路”
2022-01-20 16:24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评论 29“不吃够自己种的苦果,某国就不会放下身段老实谈判” 评论 162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48“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4“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6最新闻 Hot
-
几经波折,美乌要签了?
-
怕谈崩了,欧盟准备“留后手”
-
“特朗普收手吧!中国又要领先了”
-
靠中国,加拿大发上“美国财”
-
美股再跌,特朗普:鲍威尔越早走人越好
-
农文旅项目投资1700万后被告知是禁养区?南京浦口通报
-
“中国学生对赴美留学迟疑,英国成了热门地”
-
为获提拔,他送给中管干部张福生25万
-
7天内连发3起事故,主力机队飞行训练暂停?台军方回应
-
广西吃了自然保护地划得过多的亏?自治区党委书记要求廓清模糊认识
-
“美国GDP的水分在不断增加,他们慌了”
-
“对于欧洲,中国要做两手准备”
-
IMF:美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重启”将拖累增长
-
煤矿疑污水渗漏致数十亩耕地被淹,陕西榆阳区:成立调查组调查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