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昕:普京语境中的“俄罗斯”,是在帝国和民族国家之间“走钢丝”?
观察者网:这些话语叙述,结合去年以来围绕俄罗斯周边的一系列动荡、及其在中亚的动作,俄罗斯对后苏联空间是怎样的看法,试图构建的是一种什么秩序?今年初,您在观察者网的一场讲座上,在谈到俄罗斯与“后苏联空间”的问题时,用了“再见帝国?”这个题目,现在有什么变化或回应吗?
张昕:上次在线下活动上谈的确实是很初步的想法,“再见帝国?”这个标题其实是借用了俄罗斯战略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德米特里·特列宁当时的一个判断:以2020年在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冲突、白俄罗斯政治变动、以及中亚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为代表,当时透露出来的一个迹象就是俄罗斯在处理后苏联空间或者自己的“周边”(“近海外”)地区内的事务时,有些力不从心,成本越来越高、难以维持,必须做出适当收缩,甚至部分容忍土耳其在最近的纳卡冲突过程中进入外高加索地区,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2021年3月21日,作者参加“观学院”活动,作了题为“再见,帝国?”的演讲。
对于这些可能的新原则,俄罗斯国内讨论也很多。对俄罗斯一部分精英而言,最近事实显示,回到苏联时代的那个帝国体系(五个层面中的一个)或者200年前的沙俄帝国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也不能再期望以原来苏联时期维护中央跟地方关系的方式来维系跟这些国家的关联。
去年年底,俄罗斯瓦尔代俱乐部在解体30年纪念日前推出了一份报告《没有边界的空间》,作者是跟我们有过合作的俄罗斯学者季莫费·博尔达乔夫(或译成“博尔达切夫”),他此后又在俄罗斯很有影响的政治杂志《全球事务中的俄罗斯》发表了类似主题的长文,两个文本全面梳理了俄罗斯政治精英对如何处理周边关系的一种“中位”看法。(注:季莫费·博尔达乔夫的相关文章链接见文末。)
基本意思就是,俄罗斯要更加聪明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完全承认苏联解体的事实前提下,也要充分意识到自己跟周边国家(主要是前苏联空间、或者是“欧亚空间”)有不可能改变的地理关系和共同且特殊的历史关联;回到沙俄帝国或苏联时代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但这些事实也无法抹杀欧亚空间在时间跟空间上的特殊延续性。同时,俄罗斯的领土、人口、在欧亚地区内的地理位置和欧亚空间内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能力也是改变不了的。换言之,俄罗斯和周边邻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立理想状态下国家间完全平等、独立和一致的关系,而针对周边国家的关系俄罗斯也要根据每一个对象的特点做出更加灵活多样的安排。俄罗斯和周边国家都要基于这样的基本认知来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
当然,有些话博尔达乔夫的文章里没有直接说。比如,以乌克兰为例,所谓的灵活处理,有没有可能以某种方式建立一个实质上的中立国?以某种条约形式确立下来?
同时,最近这一年多来,这片空间的局势变化非常之快,有很多情况是一年前没有预期到的。比如,过去一年白俄罗斯政局在起起落落之后,俄罗斯已经大大压缩了卢卡申科原来在各方辗转腾挪的空间,把白俄罗斯更紧密地拉回到了自己的控制轨道。围绕乌克兰的地区冲突中,俄罗斯去年12月也出人意料地向美国和北约主动提出两份关于欧洲安全的协议草案,还有就是今年1月刚刚发生的俄罗斯主导的集体安全组织向哈萨克斯坦派出维和部队。这些都是特殊、且灵活的关系可能的体现。
在俄罗斯政府对美国和北约提出的安全保障协议草案中,俄罗斯最重要的诉求很清楚:美国和北约承诺北约不再东扩,拒绝接纳苏联前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具体的关于限制双方在相关地区部署特定级别武器和进行军事演习的诉求,则相当于在现有“控制区域”上各自后退,建立一个缓冲区。这种方式不是一方完整控制另一方,不涉及领土的“回归”或者“吞并”,但也要承认俄罗斯和周边在历史跟空间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各方可以做出一些灵活的安排,包括比如最终对乌克兰进行实质上“芬兰化”的安排。
2022年1月10日、12日、13日,俄罗斯与美国、北约、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分别举行安全保障会谈。图为1月10日美俄会谈现场
这些做法和设想有点像是介于理想型的“帝国”和理想型的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之间的状态。前者是边界模糊、不断扩张,对内允许有多重复杂身份,并不要求有严格且绝对的身份效忠,内部治理则针对人群、地域的异质性保持多样性。后者则是理想状态下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对内身份、效忠关系单一清晰、均质化治理,对外边界清晰、国家间平等共处,通过国际法来维护主权国家的这些绝对性与平等性。现在的俄罗斯就希望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某种中间态,甚至不是中间态、而是超越“帝国”和“民族国家”这种两分法之外的自我定位和处理国家间关系的理念和制度安排。
前面我们谈到的“俄罗斯世界”这一概念其实跟上述思路也有关联。与之相关的还有俄罗斯国内很多有关“文明国家”的讨论,旨在论证俄罗斯跟现当代的中国、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有相似之处,某种程度上都是文明型国家,都无法被理想状态下的现代民族国家和这样的国家之间的理想体系完全框住,也都没有完全融入西方世界。所以,现在俄罗斯并不是要回归到帝国,但文明国家背后的内外政治秩序跟理想状态下的民族国家之间的体系肯定也不同。
“俄罗斯世界”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样的文明国家的一个要件,两者有重合之处。这种世界观里面的俄罗斯是以文明体作为核心的,你接受我的文明就可以成为我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狭义的种族或血统的界定,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空间上的政治身份界定,就上述两个维度对身份认同的界定都是相对模糊和开放的。这是我所理解的我的俄罗斯同行和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某些话语背后隐含的意思。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美国新增确诊75.9万例、死亡2563例
2022-01-21 07:27 美国一梦 -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涉疆决议,中使馆回应
2022-01-21 07:11 中法关系 -
埃尔多安:俄乌紧张气氛令土感到难过,希望两国元首尽快会面
2022-01-21 06:48 乌克兰之殇 -
约翰逊遭“逼宫”:看在上帝的份上,走吧!
2022-01-20 22:53 不列颠 -
为“最高等级保护”买单,美贫富差距或进一步拉大
2022-01-20 22:50 美国一梦 -
拜登还没准备好解决这个涉华问题,美商界已经等不及了
2022-01-20 22:46 中美关系 -
“我以为这是一个玩笑”
2022-01-20 22:11 -
河南省生殖医院道歉:相关责任人被停职
2022-01-20 21:18 中国雷人秀 -
约翰逊六周小女儿感染,一度“非常严重”但“正在好转”
2022-01-20 21:12 -
印尼为何花320亿美元迁都?雅加达早已陷入危机
2022-01-20 21:05 -
英外相访澳,高喊“中国侵略”
2022-01-20 20:54 不列颠 -
洛杉矶学校不让未接种学生上学,学生控诉:我们被剥夺了权利
2022-01-20 20:23 美国一梦 -
一年了,美国“回来”了吗?
2022-01-20 17:56 美国政治 -
音乐厅里剪头发…荷兰抗议出新招
2022-01-20 17:52 -
中巴经济走廊过去三年没有新项目?赵立坚驳斥印媒
2022-01-20 17:20 巴铁 -
直播:拜登执政一周年,美国回来了吗?
2022-01-20 17:05 -
终于!首架外国救援飞机落地汤加
2022-01-20 16:45 -
美军在阿富汗“最后一击”视频首次公开↓↓
2022-01-20 16:38 美国一梦 -
欧洲议会选出最年轻议长:43岁马耳他保守派
2022-01-20 16:27 -
思科CEO:希望拜登政府寻求与中国的“共存之路”
2022-01-20 16:24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66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1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8“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