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冰冰:莱希遇难,伊朗政局是否会“硬着陆”?
最后更新: 2024-05-20 12:17:15派系平衡权力格局
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反对国王的政治力量派系庞杂,那些不支持教法学家治国原则和宗教学者参政的势力最终都被清除。
“伊朗自由运动”于1961年成立,主张以伊斯兰价值观为指导的民族主义。1978年,巴扎尔甘领导该组织参加霍梅尼领导的反国王运动,革命成功后他被任命为临时政府总理。由于伊朗自由运动不支持宗教学者直接进入政府,并反对1979年11月4日的占领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活动,巴扎尔甘等人于11月6日辞职。1987年,该组织被宣布为非法。该组织的一些成员后来成为改革派的支持者。
巴尼萨德尔不支持教法学家治国原则并反对宗教学者参政,他在1980年2月就任总统之后,就成为霍梅尼支持者反对的对象。但他得到了“人民圣战者”组织(Mojahedi-e Khalq,MeK)的支持。该组织成立于1965年,由伊朗自由运动分离而来,是以暴力武装活动为主的左翼游击队组织,它组织参加了推翻国王的活动,但反对教法学家治国原则和宗教学者参政,因此抵制1979年宪法公投。
霍梅尼与巴尼萨德尔 资料图
从1980年2月开始,该组织与霍梅尼支持者的矛盾日益尖锐,1981年6月20日开始暴力反对伊朗政府。6月21日,巴尼萨德尔被议会弹劾,次日被霍梅尼宣布罢免。6月28日,“人民圣战者”针对伊斯兰共和党总部进行的爆炸袭击导致阿亚图拉贝希什提身亡;8月30日,“人民圣战者”的爆炸袭击导致新当选的总统拉贾伊和总理巴胡纳尔身亡。
伊朗人民党成立于1941年。1978年1月的库姆游行和2月的大不里士游行,揭开了伊朗国王倒台的序幕,人民党也开始动员其支持者展开反对国王的行动。1979年伊斯兰革命成功后,人民党等左翼力量并未被吸纳进政府高层。1983年2月,伊朗人民党的领导层因被指控为苏联间谍而被捕。
为了整合支持教法学家治国原则和宗教学者参政的力量,1979年2月17日伊斯兰共和党成立,核心成员都是革命委员会的成员。1980年7月革命委员会解散之后,该党就成为什叶派宗教学者的主要组织机构。贝希什提在伊斯兰共和党的创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第一任总书记,并同时担任革命委员会成员和伊朗第一任司法总监。
他领导伊斯兰共和党在第一届议会选举中赢得大部分席位,并主导弹劾了总统巴尼萨德尔。1981年6月28日他遇刺身亡后,巴胡纳尔接任伊斯兰共和党总书记,但在8月30日也遇刺身亡。哈梅内伊随后接任伊斯兰共和党总书记职务,并于10月当选第三届总统。
1990年的哈梅内伊 图片来源:Wikimedia
尽管伊斯兰共和党成员都支持教法学家治国原则,但随着伊朗自由运动、伊朗人民党和“人民圣战者”组织等政治力量被清除,伊斯兰共和党内部的分歧也从1983年开始凸显,党内分化成马克塔比(Makabi)和霍贾提耶(Hojjatiyeh)两个派系,大致相当于政治光谱中的左翼和右翼。
左翼主张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对外反对美国,支持其他国家的伊斯兰主义运动;右翼坚持私营部门的作用,对外关系采取务实立场以换取现实国家利益。哈梅内伊和拉夫桑贾尼的立场更接近右翼。1985年哈梅内伊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后,派系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削弱了伊斯兰共和党。1986年,总统哈梅内伊和议长拉夫桑贾尼致信最高领袖霍梅尼,建议解散伊斯兰共和党。1987年6月2日,霍梅尼正式下令予以解散。
1977年,什叶派宗教学者成立“战斗宗教界协会”(Jame-e Rouhaniyat-e Mobarez,JRM),并一直在政治上与伊斯兰共和党合作。随着伊斯兰共和党的解散,伊朗政坛左右翼的分歧在战斗宗教界协会也表现出来。1988年,左翼人物脱离战斗宗教界协会,成立“战斗宗教人士联合会”(Majma-e Rouhaniyoun-e Mobarez,MRM),形成了右翼战斗宗教界协会和左翼战斗宗教人士联合会对立的局面。
由于最高领袖霍梅尼的支持,左翼在第三届议会选举中取得优势。但随着1989年霍梅尼去世,右翼的哈梅内伊、拉夫桑贾尼和穆罕默德·亚兹迪分别担任最高领袖、总统和司法总监,总理的职务被取消,右翼取得了优势。在1992年的第四届议会选举中,右翼战斗宗教界协会控制的宪法监护委员会取消了大量左翼候选人的选举资格,使得右翼取得压倒性胜利,纳提格·努里当选议长。这样,最高领袖、总统、议长、司法总监和宪监会都由右翼人士担任。
经过第四届议会选举的失利,左翼重新思考自身的思想路线和政策主张,认为伊朗应该推行政治、社会和经济的自由化。1996年,出于对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的不同看法,拉夫桑贾尼的支持者组成“伊朗建设公仆党”,主张推行经济改革和对外缓和的政策,他们被称为“新右翼”。转变立场的左翼与新右翼结成政治联盟,对抗传统右翼。
这三个政治力量演化成以哈塔米为代表的改革派,即转变立场的左翼;以拉夫桑贾尼为代表的务实派,即新右翼;以及以哈梅内伊、纳提格·努里、穆罕默德·亚兹迪等人为代表的保守派,即传统右翼。改革派的哈塔米在1997年和2001年两次赢得总统选举,务实派和改革派联盟赢得了1996年和2000年两次议会选举。
在改革派和务实派当政时期,保守派内部出现分化,艾哈迈迪-内贾德得到阿亚图拉米斯巴哈·亚兹迪的支持,形成新保守派,对外立场更为强硬;阿里·拉里贾尼被视为务实保守派,其内政外交立场更接近务实派;哈梅内伊及其他保守派则被视为传统保守派。2005年,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并于2009年连任。伊朗新保守派的政治立场更接近于革命初期的传统左翼,对内主张社会公正,对外强调针对以色列和美国的抵抗。
2008年时任伊朗总统内贾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1年开始的美国严厉的经济制裁,使得伊朗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这一背景下,鲁哈尼于2013年当选总统,其总体思路是通过与美国达成妥协在伊核谈判中取得突破,从而为伊朗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尽管鲁哈尼自称是温和派,但其基本政治立场趋近于拉夫桑贾尼的主张。如果说哈塔米领导的改革派主张政治和社会自由化,那么鲁哈尼的政策主张核心是经济自由化优先。从2008年到2020年担任议长的阿里·拉里贾尼也持务实立场。
2018年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是对鲁哈尼以及务实派和改革派阵营的重大打击。2021年,保守派的代表莱西当选新一届伊朗总统。总统莱西、议长卡里巴夫、司法总监埃杰伊都属于保守派,最高领袖和宪法监护委员会也是保守派,伊朗再次出现国家宪政架构所有主要部门领导职位完全由保守派掌控的局面。
尽管传统保守派目前占有优势地位,但传统保守派、新保守派、务实保守派、务实派、改革派仍然并存于伊朗政坛,派系平衡权力格局并未被根本打破。伊朗的宪政架构和派系平衡权力格局作为显性和隐性的制度设计,目的在于以平衡求共识,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要政策。
- 原标题:伊朗为什么能顶住美国的极限施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刚果(金)挫败政变:主犯被击毙,包括3名美国人在内约50人被捕
2024-05-20 11:19 非洲之窗 -
现场图片公布,“目前没有人员生还的迹象”
2024-05-20 10:51 伊朗局势 -
事故直升机上共有9人,除了伊朗总统和外长还有谁?
2024-05-20 10:18 -
“美国站错队,让中俄在非洲钻了空子”
2024-05-20 09:45 非洲之窗 -
土耳其派无人机支援搜救,曾探测到“热源”
2024-05-20 09:42 伊朗局势 -
中方发声
2024-05-20 09:41 -
“好偏执,每个中国人都被怀疑是间谍,但西方无法再统治世界”
2024-05-20 09:39 德意志 -
商务部:三家美企参与对台军售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2024-05-20 09:22 台湾 -
-
他宣称:必须睁大眼睛紧盯中俄,威胁我们生活
2024-05-20 08:08 不列颠 -
-
王毅:塔方这一鲜明立场,中方高度赞赏
2024-05-20 07:44 中国外交 -
伊朗总统乘坐的直升机硬着陆,美方密切关注
2024-05-19 22:43 伊朗局势 -
约旦外长:应对以色列“战争罪”进行国际调查
2024-05-19 21:51 巴以恩仇录 -
沙利文见沙特王储,讨论美沙安全协议“半定稿”
2024-05-19 21:23 巴以恩仇录 -
美国7月将向日本派遣“中国观察员”
2024-05-19 21:08 美国政治 -
刚果(金)军方称挫败一起政变企图
2024-05-19 17:58 非洲之窗 -
“菲佐脱离生命危险”
2024-05-19 17:50 欧洲乱局 -
美媒探访莫斯科,发现全城都是这个词
2024-05-19 16:55 俄罗斯之声 -
菲军高官被撤职,否认与中国相关
2024-05-19 15:44 南海局势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