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棋盘上的战争”还是“茶壶中的风暴”?
海湾国家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从政府的角度保持了一种中立和旁观的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了他们并没有深度介入到冲突中。没有因为局部冲突而完全改变他们的外交或安全策略。这也是为什么中东局势在局部冲突之外,能够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全文]
-
有了中阿联合声明,美国的“中东剧本”只能改改了
美国无论怎么打压,它也不可能让沙特完全忽视自己的国家利益,按照美国的诉求去切断和中国的合作,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有自己的战略定力[全文]
-
莱希遇难,伊朗政局是否会“硬着陆”?
伊朗国家政治制度构建包括什叶派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宪政架构与派系平衡权力格局三个核心要素,实现了什叶派传统与国家政治制度、什叶派现代伊斯兰主义与民族主义、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合法性与基于选举的合法性以及国家长期利益与民众阶段性诉求的结合。[全文]
-
首届中阿峰会用意甚深,但要避免两个盲目乐观
在中东问题上,中国应保持“积极的平衡”的外交理念;反过来也应意识到,中东国家在中美之间搞的也是平衡外交。对中东国家与美国的一些摩擦,不宜过分夸大解读;对于中阿合作中的一些重要议题(如热议的“石油人民币”),也要有更全面审慎的思考,并做好充分的政策准备。[全文]
-
伊朗再也不是那个伊朗:这才是美国死咬不放的真正原因?
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产公司沙特阿美的两座石油设施遭遇无人机袭击。随后,也门胡塞武装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并称沙特阿美旗下的石油设施,仍然是他们锁定的攻击目标。但吊诡的是,作为沙特盟友的美国却坚持咬定伊朗才是此次袭击背后真正的元凶,这是为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