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美西方对华新话术,所谓“去风险”究竟是什么?
最后更新: 2023-06-23 15:06:18拜登政府提“去风险化”,又抛“新华盛顿共识”
冯德莱恩、沙利文和朔尔茨,是美欧国家中使用“去风险化”概念的三个代表性人物,然而这三人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却又不尽相同。
6月6日,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的中国问题研究员莫里茨·鲁道夫(Moritz Rudolf)连发数条推文,对于这三人口中的“去风险化”要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莫里茨·鲁道夫推特截图
冯德莱恩强调了其认为的“去风险化”四要素:欧盟经济的弹性和竞争力、改进或应用现有工具和贸易手段来对抗经济扭曲、为关键领域提供更多防御性工具、与合作伙伴保持一致。朔尔茨则认为,“去风险化”应当是包括“全球南方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都能够推进的事项,并明确指出,G7仍将大量对华投资,持续对华出口以及维持同中国的供应链,他也提到,“供应商越多就越安全”。
鲁道夫总结,沙利文版本的“去风险化”,主要说法有三点:
1、关键商品的安全、供应链弹性,不依赖于单一国家(例如:清洁能源技术、半导体等)。
2、保护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那些具有军事用途的技术,使这些技术不会被用来损害美国的安全。
3、基本上投资源于美国工业的产能,“我们有能力发展和生产我们未来几年需要依赖的一些关键产品”(例如:科技、医疗卫生或清洁能源领域等)。
事实上,沙利文4月27日在布鲁金斯学会的那场演讲,或许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被人频繁提及,甚至“载入历史”。当天,在大谈特谈中国是所谓“风险”,并宣称要“去风险”的同时,沙利文还抛出了一套所谓的“新华盛顿共识”(The new Washington consensus),彻底颠覆了美国政府旧有的“华盛顿共识”。
要知道,就在沙利文发表这番言论的前一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刚刚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发表演讲警告,美国做出任何与中国“脱钩”的努力都将是“灾难性的”。
“新华盛顿共识”,美国零和游戏里的又一根“大棒”
“华盛顿共识”,指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以新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全球政治和经济秩序,倡导贸易和金融自由化、减少政府管制等政策取向,一度在全球甚嚣尘上。特别是从里根政府开始,美国不断推崇新自由主义、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大量外包和贸易全球化、资本自由流动、放弃国有企业、放松金融管制等。
然而,“市场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这些曾经美国所宣扬和热衷的概念,到了沙利文这里,却被“骂了个臭头”,怒斥这些东西“掏空了美国”,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当地时间4月27日,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提出“新华盛顿共识” 图自布鲁金斯学会官网
荷兰莱顿大学美国外交政策专家安德鲁·高索普(Andrew Gawthorpe)总结,沙利文提出的“新华盛顿共识”要点有三:一是,美国不再强调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恢复产业政策和保护主义;二是,美国试图重新构建全球供应链;三是,美国正挑起“经济战”,为保证其军事和技术优势,将国际经济体系“武器化”,阻碍别国经济发展。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高索普直言,“新华盛顿共识”更多由“大棒”组成,新共识下的世界观更悲观、更具零和思维,摒弃了与竞争性经济集团实现全球包容性增长的愿望,其政策也带来了地缘政治风险。
“昨天的美国经济学正统,变成了今天的异端邪说。”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爱德华·卢斯(Edward Luce)也提到“新华盛顿共识”具有地缘政治性,美方为达到所谓“国家安全目的”的手段就是遏制中国。他指出,“华盛顿共识”是正和游戏,一国富了,别国皆富;而在“新华盛顿共识”这场零和游戏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别国为代价。
此外,外界也有人注意到,沙利文呼吁美国要反思过去自由主义那一套,难道美国是想模仿中国,走中国的路?这有可能实现吗?
沈逸对比中美两国情况并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所有经济资源和生产资料理论上握在政府手中,随后将其中一部分放归市场并管控市场,发挥出市场最大化的优势。而如今的美国,认为市场化过了头,想要收回一部分却是很难做到的。
“美国政府手中拿什么同市场资本对抗?有具有巨大体量和影响力的国有企业吗?有对整体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掌控力吗?”沈逸说,美国政府没有额外收益来源,想要做事只能靠收税和借债,而收税要看有钱人脸色,借债也有债务上限。他直言,与其这样“邯郸学步”,还不如用“华盛顿共识”老老实实搞资本主义。
“去风险化”本身也有风险,多数欧洲民众并不买账
国际社会上,有许多人已经看到了西方鼓吹“去风险化”的危害。德中联盟联邦总会主席、德国联邦总理府前国务秘书、联邦政府前发言人奥托·豪泽(Otto Hauser)近日表示,不认同欧美一些政客抛出“去风险化”、“制度性对手”等提法。他认为,“制度性对手”等概念完全是错误的,可以说是无稽之谈,它无法准确描述双方在多个领域建立的成熟关系。
“我们不能一方面在经济上携手合作,另一方面又在政治上对抗。”豪泽表示,来自德国和欧洲的企业在华投资,中国并不是什么“制度性对手”,他认为德国对华政策应当坚持务实,不应受意识形态左右。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谢锋:民主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3-06-23 14:36 中国外交 -
越南公安部:这是恐袭,嫌犯中有人是美国某组织成员
2023-06-23 14:13 -
克里米亚又一大桥遭乌军空袭,是连接扎波罗热前线重要节点
2023-06-23 13:17 乌克兰之殇 -
拜登会见莫迪,谈及美印关系硬扯中国
2023-06-23 11:26 龙象之间 -
雅万高铁实现新突破:时速首次达到350公里
2023-06-23 09:48 一带一路 -
亚投行行长反驳加方:严肃的政府不应作出毫无依据的决定
2023-06-23 09:14 亚投行 -
5人全部遇难,失联当天美军就已听到疑似“内爆”
2023-06-23 09:04 观察者头条 -
李强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2023-06-23 08:31 中国外交 -
“十年签证”因疫情影响近3年无法使用,能否补偿?中使馆回应
2023-06-23 08:19 中美关系 -
李强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
2023-06-23 07:30 巴铁 -
李强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2023-06-23 07:20 中法关系 -
他俩“约架”,线下笼斗?
2023-06-22 23:05 -
乌反攻停滞,美国开始公关南方国家
2023-06-22 22:46 美国一梦 -
-
李强同法国总理博尔内举行会谈
2023-06-22 22:26 中国外交 -
欧盟想给华为“盖棺定钉”,欧洲电信商反击
2023-06-22 20:19 华为 -
俄方表态:他出席,不合适
2023-06-22 18:12 俄罗斯之声 -
氧气即将耗尽,“全球最精密设备”能赶到救援吗?
2023-06-22 15:30 观察者头条 -
美“斯特拉顿”号炮舰过航台湾海峡,中国海警局回应
2023-06-22 12:58 台湾 -
警惕!事关“萨德”,韩政府已批准……
2023-06-22 11:22 三八线之南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34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0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66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5最新闻 Hot
-
“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
25万人齐聚台北举行“反绿”抗议,朱立伦:全民罢免赖清德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