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美西方对华新话术,所谓“去风险”究竟是什么?
最后更新: 2023-06-23 15:06:18【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 编辑 徐乾昂】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3月底首先提出,到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和德国总理朔尔茨随后呼应,再到写进七国集团(G7)领导人广岛峰会公报之中,短短不到三个月,“去风险化”一词的热度已被炒至顶点。放弃了“脱钩”之说,西方换了件“马甲”,用“去风险化”来摆脱话术上的困境和束缚,看似温和圆滑,实则阴暗毒辣。
特别是沙利文,嫌炒作“中国风险论”不够,他还抛出一套“新华盛顿共识”,在彻底颠覆美国政府自己此前推崇的自由主义和经贸全球化的同时,用遏制中国来达到其所谓的“国家安全目的”。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直白指出,美国力推“去风险”概念,实际上就是在芯片、关键原材料等重要领域限制中国发展,同时限制中国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告诉观察者网,相比于“脱钩”,如今西方所谓“去风险化”的概念范围更大、边界更模糊、主观阐释性更强,甚至更难做到,美欧国家不断通过搞“话语标签战争”使其自身行为“合法化”,而在前期“脱钩”全面趋向于失败的背景下,“去风险化”在更多的时候,不过是其用来“挽回尊严”向选民交代,并继续进行政治操弄的一种类似“PUA话术”。
中方近期一再告诫各方,美方所谓“去风险化”的本质就是“去中国化”,要讨论去风险,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风险。沈逸则提醒,想要真正做到去风险,那就离美国远点,靠中国近点。他进一步解释,美国长期以来对国际社会所构成的“风险”层出不穷,唯有靠近中国这片应许之地,才能拥抱机遇、稳定发展。
当地时间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柏林同德国工商界代表座谈交流时,也谈及“去风险”,他掷地有声地指出:“防风险和合作不是对立的,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TikTok CEO周受资在美国国会被“严酷逼问”与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形成鲜明对比
“去风险化”何时成了热词?
美国《纽约时报》形容,如果外交官也玩TikTok,“去风险化”肯定会成为热词;英国《金融时报》也形容,2023年年度词汇的角逐已经结束,至少在地缘政治领域,“去风险化”是当仁不让的赢家。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西方政客三句不离这个词。
“去风险化”一词首次引人注意并与中国相关联,始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3月30日就欧中关系发表的一次讲话,她当时解释自己为何要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同访华,为何欧洲没有响应特朗普政府时期的“脱钩”呼吁。
“我认为(欧洲)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洲的利益。我们的关系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的应对也不应该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专注于‘去风险化’,而不是‘脱钩’。”说完这些,冯德莱恩访华结束后,于4月18日在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重申,欧洲需降低对华依赖、降低对华关系中一些“重要且敏感领域”的风险,但这叫做“避险”,而非“脱钩”。
资料图: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图自澎湃影像
自此,“去风险化”开始频繁被美欧官员使用。
4月27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演讲时宣称,美国不打算与中国经济“脱钩”,但美欧领导人寻求对华贸易“去风险化”,比如美国要在关键技术领域设置所谓“小院子、高围栏”战略,对向中国出口的最先进半导体技术“量身定制”限制措施以维护“国家安全”,还辩称这“不是为了伤害中国”。
5月9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欧洲议会发表主旨演讲,谈及欧中关系时声称,“来自中国的对抗和竞争有所加剧”,随着中国在欧盟27国面前变得越发自信,欧盟应降低对华关系中的“风险”。他表示,赞同冯德莱恩所谓的观点:欧洲不应“对华脱钩”,而要“明智地去风险化”(smart de-risking)。
5月底的G7领导人广岛峰会,公报“史无前例”提到中国20次。除了老调重弹台海、南海、涉港、涉疆等问题,公报涉华部分还出现了“去风险化”、“经济胁迫”等措辞。
从“脱钩”到“去风险化”,西方打的什么算盘?
过去这些年,美国嘴上说无意搞“新冷战”,但在许多地方却处处推动对华“脱钩”,不仅言辞激烈,还胁迫其他国家一起干。然而,随着美国越发激进,国际社会的反对声也越发高涨,这种对华打压且破坏经济全球化的做法,甚至也遭到了美国国内商界以及一些外部盟友的批评。
“脱钩断链”越来越搞不下去,于是美国换了“马甲”,给“脱钩”披上“去风险化”的概念继续炒作,一方面试图以此摆脱话术上的困境,寻求话语主动权;另一方面给中国扣上一顶“风险”的帽子,进一步推动对华“脱钩断链”。
《纽约时报》认为,“去风险化”一词更加温和、圆滑,不那么好战,而《金融时报》则称,“去风险化”这种做法相当“阴暗”。“脱钩”和“去风险化”这两个概念,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又有什么关系?
当地时间5月20日,G7广岛峰会召开第5次会议,主题为“经济韧性与经济安全” 图自G7广岛峰会官网
对此,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认为,从“脱钩”到“去风险化”,如果作为政策名称,两者从意涵上来看,“脱钩”还比较清晰,“去风险化”则是变得更加含糊不清。
“‘脱钩’是一个非常具体清晰、有明确衡量指标的事,而‘去风险化’较之则范围更大、边界更模糊、主观阐释性更强、对能力要求更高。理论上而言,‘脱钩’是‘去风险化’当中的一种手段或工具,而他们(西方)现在完全做成了‘等效替代’。”沈逸指出,这说明到目前为止,美欧国家本质上在搞“标签战争”,需要去贴一些“标签”,做一些动作,认为这样就具有了“合法性”。
他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脱钩”只需要断掉所有认为应该断掉的,有没有真正完全去掉风险并不一定,而真正的“去风险化”比“脱钩”更难做到。“他们(西方)为什么选择‘去风险化’?为什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唯一的原因正是由于‘去风险化’更加模糊,没有一个清晰的衡量标准。”
沈逸总结,关于“去风险化”的本质是:西方政客基于国内政治需求、现实力量对比、客观环境,在前期“脱钩”全面趋向于失败的背景下,所新创造出用来“挽回尊严”并继续进行政治操弄的词汇。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指出,一些西方领导人之所以如此欣然接受“去风险化”,是因为这让他们摆脱了在言辞上的束缚。然而,拉赫曼认为,“去风险化”目前已经出现了三大困境:一是,企业与国家间利益冲突;二是,减少对华依赖的难度和成本巨大;三是,“去风险化”挥之不去的模糊性质。
因此,拉赫曼所撰写的这篇评论文章标题即为——“降低对华贸易风险本身就是一场风险”。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谢锋:民主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3-06-23 14:36 中国外交 -
越南公安部:这是恐袭,嫌犯中有人是美国某组织成员
2023-06-23 14:13 -
克里米亚又一大桥遭乌军空袭,是连接扎波罗热前线重要节点
2023-06-23 13:17 乌克兰之殇 -
拜登会见莫迪,谈及美印关系硬扯中国
2023-06-23 11:26 龙象之间 -
雅万高铁实现新突破:时速首次达到350公里
2023-06-23 09:48 一带一路 -
亚投行行长反驳加方:严肃的政府不应作出毫无依据的决定
2023-06-23 09:14 亚投行 -
5人全部遇难,失联当天美军就已听到疑似“内爆”
2023-06-23 09:04 观察者头条 -
李强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
2023-06-23 08:31 中国外交 -
“十年签证”因疫情影响近3年无法使用,能否补偿?中使馆回应
2023-06-23 08:19 中美关系 -
李强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
2023-06-23 07:30 巴铁 -
李强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
2023-06-23 07:20 中法关系 -
他俩“约架”,线下笼斗?
2023-06-22 23:05 -
乌反攻停滞,美国开始公关南方国家
2023-06-22 22:46 美国一梦 -
-
李强同法国总理博尔内举行会谈
2023-06-22 22:26 中国外交 -
欧盟想给华为“盖棺定钉”,欧洲电信商反击
2023-06-22 20:19 华为 -
俄方表态:他出席,不合适
2023-06-22 18:12 俄罗斯之声 -
氧气即将耗尽,“全球最精密设备”能赶到救援吗?
2023-06-22 15:30 观察者头条 -
美“斯特拉顿”号炮舰过航台湾海峡,中国海警局回应
2023-06-22 12:58 台湾 -
警惕!事关“萨德”,韩政府已批准……
2023-06-22 11:22 三八线之南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34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0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66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5最新闻 Hot
-
“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
25万人齐聚台北举行“反绿”抗议,朱立伦:全民罢免赖清德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