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人数超本科,理工农医比例超文科”,时代大潮不可挡?
……大的调整方向是,进一步提高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占比,严控过剩专业招生规模。2023年全国理工农医类的硕士招生规模占比60%,博士招生规模占比超过80%。[全文]
-
青年开始“整顿”世界,好事还是坏事?
既然这一代是平视世界的一代人,我们跟他们也应该平等地交流,既不要居高临下地棒杀他们,同时也没有必要仰视他们,一味礼赞青年,最后捧杀他们。[全文]
-
要读懂年轻人的怕与爱、焦虑与关切
青年人不愿意生孩子,我们说要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不愿意结婚,我们又说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年轻人慢就业、不就业,我们引导他们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我看,好的宣传不是针锋相对,倒不如把道理放后面,或者说隐而不彰,否则就是在空讲大道理。[全文]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的法国委屈吗?
1991年4月,法国外长迪马访华,提出拟对台出售护卫舰。迪马“振振有词”地狡辩:一是坚称出售的是护卫舰,是防御性武器,不对大陆构成威胁;二是美国能向台出售武器,凭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这是一个市场准入公平和利益均沾的技术性问题。[全文]
-
广岛长崎“招核”,日本到现在还觉得“憋屈”
广岛、长崎两地的老百姓“憋屈”啊,怎么就摊上这么个败家政府搞得败家战争,最后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我们头上就是一颗原子弹呢?日本政府也不敢明说,他们觉得,我也“憋屈”啊,心里想的是“我要搞现代化错了吗?”“我替黄种人出头当亚洲的带头大哥错了吗?”[全文]
-
封禁游戏?那只是“破山中贼”
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也应当能够理解走出这个阶段需要一定的过程,做一个明智的家长。最近国内外新闻接踵而至,但没有必要草木皆兵,还是要分清轻重缓急,抓好当前的主要矛盾,逐个击破。[全文]
-
对中国革命史感兴趣的年轻人,为何越来越多?
如同80后在18岁左右遭遇到北约炸馆、中美撞机事件,20岁左右遭遇到非典疫情一样;00后在他们18岁左右遭遇了中美贸易冲突,20岁左右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这既是对我们国家治理能力的两场大考,同时也是对当代青年的两场思想大考。[全文]
-
作为教育者,我们该从"土猪白菜"论中思考什么?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缩小了城乡学生在见识上的差距,就我在贫困县的观察,再穷的人家,小孩子都拿着一个手机,人没有走出大山,但要查什么信息,比家里的老人强得多,当然沉迷游戏是另一个问题。[全文]
-
张桂梅身后的贫困县高中,面临着都市精英难以想象的困局
早几十年,包括我们读书的九十年代,每个县的高中都有足够的各自为战的勇气、底气和绝活儿。时过境迁,今天不同了。今天的县高中,特别是贫困县的县高中,面临着自下而上的优质生源匮乏和自上而下的地市层面对于县域教育的挤压和虹吸。[全文]
-
《后浪》有多猛,误解就有多深?
《后浪》显然是作为青年亚文化聚集地的某视频网站又一次“出圈”的努力,但这种“用情太深、用力过猛”的代际互动沟通,仍然没有打破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次元之壁”。[全文]
-
越是“战时”、越是基层,越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老实人平时未必讨领导喜欢,综合能力也未必是最突出的,但是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他们往往顶在前面。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在危机多发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恰当发挥好老实人的作用,使人尽其才,是做好组织部门完善用人评价机制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全文]
-
新青年来了,注意弹幕护体!
逐渐以0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年,恰恰是毛主席所讲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一代。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后现代戏谑、解构的风格,绝非玩世不恭和虚无主义。[全文]
-
挂职一年,最密集时我大概每天都在开会
有的会是要做出决策和部署工作的,有其必要性。比如政府常务会通常两周一次,有需要的时候还会临时加场。有一次政府常务会的议题多到50几个,那几乎是整整一天屁股离不开椅子。为了应对上级的各种一票否决和检查督查的要求,基层政府也只能一石多鸟、会中套会,留下痕迹,便于备查。[全文]
-
“五四”之后,更多人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这个民族国家的观念从何而来?正是从“外争国权”的五四运动而来,从巴黎和会的“奇耻大辱”对知识分子“多年教育”的冲击而来,从白话文作为交流沟通载体推动现代教育更快更广的普及进程而来。观念变革驱动的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世界改造的加速,远比重点倡导“不随地吐痰”之类的新生活运动重要得多。[全文]
-
国家将动员1000万青年下乡?有人又带节奏
我并没有查到最近几年的暑期三下乡具体人次,但如果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831万人(这还没统计中专学生)这个基本盘出发的话,三年时间动员1000万人次大中专学生参与暑期的三下乡活动,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任务。[全文]
-
思政课上,讲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我打开了这款游戏
我经常到农村调研,住在农民家里有300多天。目前挂职云南省元阳县,深度参与脱贫攻坚,这也是一笔将来回到课堂上可以永远讲不完的宝贵经历。你要知道,现在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到工厂车间、田野村落,但他们恰恰对这些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社会最感兴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