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东勃:对中国革命史感兴趣的年轻人,为何越来越多?
导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党史,生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其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与精神力量,更值得我们不断学习、领悟。
借由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今年也出现了一波学习党史热,涌现出了一批讲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优秀文艺作品,例如刚刚在上海电视节上斩获多项大奖的《觉醒年代》、《山海情》等,在年轻人中也是有口皆碑。
为何对中国革命史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一代人是如何看待中共百年发展历史的?在大学校园内,如何给00后讲好党史?就这些话题,我们专访了在一线从事思政教育的曹东勃教授。
【采访/观察者网 吴立群】
观察者网:近期热播的《觉醒年代》获得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好评。今天,许多90后、00后都对中国革命史,尤其是毛主席的故事怀有极大的兴趣。您觉得,为什么在年轻群体中会兴起这股党史、革命史的学习热潮?
曹东勃:作为一个“往事越千年”的古老民族,我们对自己的悠久文明、灿烂文化、宏大历史充满珍视与敬畏,这本身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相对于千年的计量单位,中国革命史(以宽口径而论,是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抑或是1919年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1921年以后的百年党史)最近越发引起人们的兴趣,特别是青年人的兴趣,与我们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我们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正在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有着直接的呼应关系。
我是在去年夏天开始重读《毛泽东年谱》的。那时,距离总书记4月开始第一次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去了三四个月。
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回到1949年,回到我们这个人民共和国立国之初,那同样是一个育先机、开新局的高光时刻。那时候,我们需要面对突然卷入的一场“热战”——朝鲜战争,面对美国对我们的封锁和全球范围内追随美国的西方阵营的整体性“断供”(当时在马歇尔计划的背景下,何止是“五眼联盟”,五十个眼都不止),面对一个一穷二白的困窘局面,更不要说当时还存在国内部分省份的解放、剿匪、镇反、治理通货膨胀等等问题。
所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畅通城乡交流、让90%的农业和手工业带动10%的工业“转大圈”,把国内经济循环带动起来;另一方面在抢购紧缺物资之外,还要在社会主义阵营寻求新的外贸方向,以突破封锁、找准西方国家之间的内部矛盾和缝隙“分而治之”。毕竟,当时很多西方国家还是希望与新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的。
大家看,这是不是新中国初期的“双循环”?尽管是一个比较初级版本的“双循环”,但却也是走出了新中国开篇布局的关键一步。1949-1952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从什么当中恢复?从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之后的国民经济崩溃和一盘散沙中恢复,从恶性通货膨胀中恢复,从一边抗美援朝保卫祖国一边制定规划建设祖国中恢复。七十年过去,2019-2022,也是一个恢复期,我们要从贸易冲突和疫情影响中恢复。
七十年前后的两段历史有很多明显不同,今天的中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第二大经济体,是建成了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大国,是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大国,是在新冠疫情中率先复苏并展现出巨大制度优势的大国。中国尽管发生“换了人间”的变化,但有一条一以贯之——那就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如果1919-1921、1935-1936、1937-1945、1949-1952那样的艰难时刻,我们都能挺过,那么今天,我们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
这就是今天的青年人看《觉醒年代》、看《我和我的家乡》、看《山海情》会泪目的原因,也是今天的青年人阅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之后,感佩不已的重要原因。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公允评价是需要时间的,现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领会到总书记在2013年初关于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重要讲话的苦心孤诣。
B站上,一些网友致敬《觉醒年代》的弹幕
观察者网:在给00后大学生讲党史的时候,您会推荐哪些经典著作?为什么?
曹东勃: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我们学校开启了为期28天的“秉文”阅读计划。作为21位领读团导师之一,我与全校青年学生在云端开始了读书分享。我选择的是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陈晋教授所著的《读毛泽东札记二集》。这其实是第二遍读了,因是带着任务来读,结合教学与之前阅读《毛泽东年谱》及其他相关史料,又有很多新的体会。
我们一般主张,读书要读经典,读原典,读原著。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反复研读前人经典,在此基础上做出增量贡献、碰撞思想火花的层垒式进程。因此我们看别人的二阶甚至三阶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借力、学视角、学思维、学方法。
《读毛泽东札记二集》书影
陈晋先生在国内研究毛泽东生平及思想方面是权威专家,同时又曾在中央文献研究室专门负责毛泽东著作的编辑整理工作,有丰富的中国当代史、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书的题目之所以叫“二集”,因为他在12年前是专门出过一本《读毛泽东札记》,而这本二集比上一本还要更胜一筹。开卷有益,推荐大家由《读毛泽东札记二集》做一番百年寻踪,看看能否读到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待读完后,再来回味一下这馍,究竟是不香还是真香。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亿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缮开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2021-04-24 15:22 中美关系 -
“中国抗战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他是国家占人口80%的农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是我度过余生的地方”——“纸老虎女士”的六次访华
2021-04-15 10:19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打仗总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2021-04-04 08:38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这件国宝级器物,证明三星堆人是“龙的传人”!
2021-03-24 08:49 -
仅剩7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耻,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观学院 -
登上《国家宝藏》的王贞仪,是当时“才女”无奈的缩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组部部长: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62天,收到20550条留言
2020-12-13 10:24
相关推荐 -
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65“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168“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评论 126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144“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评论 166最新闻 Hot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
跨性别女性算不算法律定义上的女性?英国判了
-
“也有想把工厂迁回美国的,但零件还得从中国买”
-
“现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谁敢拦我?”
-
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
叶刘淑仪:夏宝龙讲话是在提醒香港企业家勿“利字当头”
-
三河市回应“警徽改色”:适配墙体颜色
-
“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
欧盟威胁武契奇:去了,入欧就没戏了
-
又要跟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网络
-
“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
“买到就是赚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电话打给中国,“不然我们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国被曝计划用关税谈判来孤立中国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学家”,加盟北大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