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蟒蛇战略”,从来都是看起来很美好
单靠封锁是没法让一个政权“自杀”的,只有绝望才能。[全文]
-
在“那一天”到来前,我们还需要准备什么?
如果我们要真正做好准备,最好还是进行一次或者几次,真正的“全要素彩排”。[全文]
-
一周军评:战争贩子们的逻辑
美军高官看来,北约的“安全”是没有上限的,也就是说,北约和美国“盟友”体系,将手伸到哪里,相应的对手就必须退却,如果拒绝退却,那么就是“我们没有做什么事情鼓励了他们”,就要赶紧采取更加激进的行动,甚至不惜开战。[全文]
-
一周军评:美国驱逐舰搭载了AI,但……
deepseek和中国扮演了“赛博朋克”科幻小说中打破超级公司垄断,在反乌托邦的铁墙上砸开一个口子的英雄角色。[全文]
-
一周军评:给美国三十年造舰“出谋划策”一下
你这不就是……把中国海军这几年开发的东西抄一遍么?这就对了,其实美国人最近已经流行起来一句话,“学中国的,但别说”,是吧?[全文]
-
一周军评:中国航展,比战场现实领先一步
我们在进入自由王国之后,有了更大的进步,那就是比战场现实领先一步。[全文]
-
一周军评:“增量”和“存量”决定了俄乌及中东战场的前景
不仅是美国人,还有一些仍停留在冷战的老学究们,依然认为美国存量优势明显,中国还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优势;而他们又一厢情愿地高估了美国在新技术领域的进步能力。这就形成了一个双方的战略误判危险期,时间可能并不长,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危险期内经常会发生意外。[全文]
-
以色列“不破金身”被破了,伊朗会成为“真正的噩梦”吗?
对于以色列来说,最不智的举动就是让伊朗进入一场实际不会伤筋动骨,却规模够大,需要进行国内动员的战争,伊朗国内斗争很可能因此最终分出高下,决出生死,这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治理结构。[全文]
-
一周军评:供应链安全没有绝对性,让对手有所忌惮是目前最有效手段
以色列利用供应链搞袭击并不是什么特别“高科技”的行动,更多的还是传统的情报破坏行动,类似于美国人往胡志明小道上发现的越南弹药箱里“加料”。时过境迁,在这个全球供应链、微机电设备普及的时代,他们的手段比以前更花哨了。[全文]
-
一周军评:机动战打成阵地战,因为西尔斯基难称“名将”?
西尔斯基在拆东墙补西墙维持战线的战术能力,也许确实可圈可点,但这本身就是在乌克兰最高决策层昏了头的大前提下进行的。终究还是因为种种限制,最终的实际意义也就那么回事了。[全文]
-
一周军评:轰-6K参加中俄联合巡航,有几重暗示?
未来某个关键时间点,如果中美俄之间的紧张态势发展到某种程度,北极上空开始频繁出现中国战略轰炸机,那对于美国的压力自然也会比我们的战略轰炸机在本土上空盘旋给到的压力更大[全文]
-
一周军评:几年后美国人会不会抱怨“都怪俄乌战争”?
美军不知道小型无人机未来战场上必须靠茫茫多的数量吗?美军不知道陆基洲际导弹需要更新吗?美军不知道他们的F-35打不过歼-20吗?那恐怕你太小看美军了。问题是你大头兵的命重要,还是垄断资本家赚钱重要?[全文]
-
一周军评:俄罗斯飞机比乌克兰导弹好使,然后呢?
乌克兰参战各方都明白,以西方现在援助给乌克兰的导弹数量,哪怕是以西方直接参战、能够发起的导弹打击力度来看,也很难压制住俄军庞大的战争能力。以西方这几十年来的建军思路,要想做到这件事,唯一可行的是让西方国家空军——准确来说就是美国空军,全力参战。[全文]
-
莱希为什么会选择40年美制老飞机作为自己的座驾?
因为伊朗被封锁禁运,莱希能够选择的机型确实也不多,纯粹的军用运输直升机米-17和原本就是客运直升机,又进行了专机化改装的贝尔-212相比,噪音、震动都要严重的多,从乘坐体验上来说,显然是要差了一个档次。[全文]
-
一周军评:为什么我们还要更多的航母
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战所面临的问题千头万绪,大考之前的模拟考肯定会一轮两轮三轮的进行下去,模拟考的难度很可能比最后大考高得多,但相信所有朋友都能理解,任何模拟考它也模拟不出真正决定命运的考试的真实状态。[全文]
-
一周军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火星16B”?
朝鲜能够完成一种射程三四千公里的滑翔高超导弹的试验,最脸疼的肯定是美国人,毕竟美国人的LRHW“黑骑士”导弹至少在高超滑翔技术领域这不是还不如火星-16B呢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