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平:超越冷战思维,延续中国经济奇迹
关键字: 中国经济冷战思维GDP工业社会高等教育中国奇迹而且我们前面说过,工业人口占少数的时候,天生会倾向于稳定。1966年,工业经济虽然开始压倒农业经济,但是工业生产率高啊,创造同样的GDP,工业人口远远少于农业人口,我们回头看前面那张图,从人口比例来说,可以说文革必然会输给旧制度。
重看工业人口比例
但是,50年之后,中国工业化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1966年,这10多亿工业化人口之所以能承受各种矛盾,原因只在于高速经济增长,所以可以用“不争论”当做政治纲领。
不争论
但是,现在再说“不争论”肯定不行了,因为经济在减速,金融投机可能失控,发展遇到了制度性障碍。用我初中政治课本的话说,这就是生产关系在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修改政治结构,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毛泽东50年前没做成的事情,现在必须做成,否则生产力就会自己挣脱束缚。
14 没法再拖的制度问题
当然,文革到现在也50年了,我们的制度已经顶了这么长时间。就算一定要变革,拖一拖行不行?再顶一二十年行不行?
这个我不敢下定论,但是从工业人口的增长来看,再拖下去的风险比较大。前面提到过。从1957年汉阳事件开始,到文革再到80年代,主要稳定因素是那些求稳定的工业人口。只要工业人口还是少数,教育对制度的冲击就可以控制。就连毛泽东发动的文革也能压住。
但是,工业人口的扩张早晚都会进入指数增长。有个小学数学题,说池塘里的浮萍面积每天扩张一倍,30天占满池塘,那么多长时间占满一半?答案是29天。就是说,指数增长最后阶段的绝对速度非常惊人。
浮萍的扩张
具体来说,建国50年时还是农民占多数,到2005年也是农民占多数。仅仅再过十几年,工业人口从相对少数变成绝对优势,这就是池塘里浮萍增长的最后一天。到了2016年,人人都要上大学已经是一个普遍的政治正确,可以成为人大代表挂到公路上的竞选口号,注意是竞选口号:
中国梦 大学梦
这意味着,工业人口占少数的特定结构消失了,体制没有压舱的石头了。所以必须把占绝对多数的工业人口纳入政治体制,让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中国前进,否则不主动改变,就会被动改变。被动改变的代价要大得多。
工业人口变为国家主体后,一定会提出政治诉求,要求更多的权利和福利。一般来说,如果政府不正视这个倾向,新兴人口就会产生激进的政治领袖,代表自己发言。但是,对抗中产生的政治领袖首先要经过内部淘汰。越激进,越是要求眼前利益,越是强调保护现有自由,越是倾向于无政府主义,越容易当领袖。
激进的领袖带领社会集团和政府对抗,连坐下来谈都不容易,往往是先打一通表明立场。即便达成一个妥协,形成的政策往往是最短视、最不顾后果的政策。厦门PX事件、广州江门核工厂事件,都是类似的结果。等到经济因此减速之后,失业率上升,城市平民会更激进,更短视,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现在政府管制不足,投机旺盛,经济减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我们不想陷进去,就不能眼睁睁看着新形成的工业人口滑向民粹主义,必须主动引导和设计新制度。否则的话,被动地改革,很容易变成拉美国家或是戈尔巴乔夫。
再进一步说。中国的制度不仅仅是给自己设计的。中国人口不到世界的五分之一,剩下的大多数人,大多数资源,都被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控制。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美国的世界秩序是一致的。我们过去说不干预内政,不输出革命,是弱势下的防御战略。但中国13.7亿人比发达国家之和还多,这么多人要进入发达工业社会,必然要冲击世界体系,必然要改变其他国家的现状。
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打造适合工业社会的新制度,带动落后国家,一起重建世界体系。从明年开始,俄罗斯和墨西哥这样的国家可能也要靠中国带动发展了。但显然,我还没听说有任何境外政权严肃地学习大陆制度。实际上,就连香港澳门都没有被消化。
香港不说了,连续闹了两年,这还幸亏香港教育落后,大学入学率低,才没有不可收拾。而澳门之所以稳定,原因是中央允许他独家垄断赌场生意,过去十几年澳门的赌博收入从几十亿澳元变成几百亿澳元,用牺牲内地社会秩序为代价,换取澳门一个小县城的人口稳定。
澳门数据
我极端点说,如果台湾被和平接管了,我们有把握推行一个制度来保证台湾稳定吗?如果我们想对中亚国家施加影响,别人肯定会说,你连南疆都没搞定,怎么给我们当样板?反过来说,随着经济的增长,大陆发达省市也可能香港和台湾的问题,我们能对付吗?要是江苏启东那种占领市政府的环保事件和最近东北的失业潮结合起来,能靠现有体制解决吗?如果一个制度控制不了自己创造的发达工业人口,就必须主动设计适合工业化社会的制度。
15 “00后”终究是“00后”
回到最初的话题,我上来首先谈的是00后和95后。因为你们是新一代的工业人口,迟早是他们接管社会。我前面说90末、00后和我这个80后很像,但也要看到某些不一样。
最重要的区别是他们,也就是你们生于互联网时代。你们对前网络时代没有记忆,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有多么巨大。
网络最重要的影响是交互性。过去各个阶层,各个地区之间是相互隔离的,几乎没有直接交流。必须通过报纸、电视这才能有一点间接了解,而且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信息。
网络时代的交流是即时的,也是跨阶级,跨地区的。大家都能透过网络看别人的生活。如果积极搜索信息,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整个社会。当然,网络也会扭曲一部分事实。但这依然比过去进步多了。
我回忆一下网络时代到来之前的情况。1994年,我同学的哥哥去石家庄读书,同宿舍8个人,4个没爬过山的,3个没见过山的。1998年我到上海读大学,同宿舍有四川山区同学,来上海是第一次见到火车,觉得方便面是奢侈品。同时他还以为自行车很罕见,因为他家乡的地形起伏大,很少有人骑车。2002年,我妻子去上海看我,在水果摊上看到枇杷,不知道什么,以好奇的心态买了几斤尝尝。我和来自农村的高中同学聊天,发现他们不仅对外面的世界不了解,对邻近的乡镇也完全不了解,只熟悉自己家附近的几十平方公里。
互联网把这些隔离都消灭了。我和95后,00后聊天,他们谈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之后,往往会加一句:“我的看法和生活环境有关系,换了其他地方,其他家庭的人,就会不一样……”。这个认识相当深刻。我的同龄人十几岁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有局限性,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受社会地位影响。
他们能自己总结出观点的局限性,让我非常震惊。因为95后、00后接受的政治教育比我们这一代人少的多。我小学有历史课,讲社会发展史,90年代小学取消了历史课。我读初中有思想政治课,高中有政治课,他们初中是思想品德课,高中才是思想政治,没有专门的政治课,而且阶级分析的内容基本是选修。
270 八十年代小学历史
280 八十年代中学思想政治
在这种情况下,”00后”依然有更深的社会认识,说明现实比书本更教育人。95后、00后能自己发现物质基础决定思想意识的道理,这是21世纪的的马克思。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他们对阶级社会的认识,对社会矛盾的理解,肯定要比我这一代人深的多,更容易因为共同的诉求组织起来。
00后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去传统化。你们出生就是工业社会。在你们的童年,家族解体了,单位大院解体了,农村熟人社会也逐渐崩溃。这些社区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传递者,现在一起消失,00后可以说是以一张白纸的状态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更多地来自学校,以及21世纪的城市,和传统没什么关系了。
我举个小例子,不用说95后,00后,作为一个80后。我周围所有到大城市生活工作的人,几乎没有不婚前同居的,必然经过试婚阶段。从目前的趋势看,我看当前的婚姻模式持续不了几年了,我儿子这个00后恐怕会和我的人生轨迹完全不同,毕竟稳定的一夫一妻双职工制度也不过是几十年的历史。
这里我也不想分析新的婚姻模式是好是坏,我只是说,新一代人理解社会的深度,创造新生活方式的能力,都超出以往任何一代人。他们有能力把中国工业化水平再提升一个台阶。但是,如果社会不主动利用他们的创造力,不能提供一个让他们有归属感的制度,那迟早会出大乱子。
结 做从来没人做过的事
到现在为止今天我一共谈了两件事,一是分析新中国历史,二是批判现实,唯独没有说具体方案,没有说中国工业社会到底需要什么制度。
这是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完整的社会制度,必须动员全社会进行反复实验才能确定。我只能观察到必须变化的趋势,但是有两点基本可以确定,那就是必须在基层建立新型民主制,提供政治参与感,也增加动员能力;同时,必须增加对经济的调控力度,用强势政府创造最适宜企业发展的环境。
政治上向基层放权,在经济上集权,这确实是一个很另类的方向。但是,给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社会设计未来,这本身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95后和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未来可能是我们眼中的科幻小说。和这个未来相比,现在的任何设想都说不上另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2《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83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18“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327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评论 105最新闻 Hot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被控涉嫌受贿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
果然,“欧盟没硬起来”
-
美国达美航空一客机与军机差点又撞……
-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
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
“曾被马斯克嘲笑的中企,现在让美国人高攀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