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泰国都“塌房”了,为何来过春节的中国游客依旧这么多?
说简单点:春节来泰的中国人太多了,你压根看不出来减少了多少。[全文]
-
农村出现新“读书无用论”
“花出去20来万,毕业了工资却只够养活自己,要多久才能把这20万存回来?”[全文]
-
在中国驻伊朗大使馆过春节,是怎样一种体验?
德黑兰的夜晚带着一份独特的异域风情。然而,心中却有一种更深的归属感和充实感,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源自于家的召唤与同胞的温暖。[全文]
-
香港人欠缺的爱国教育,终于补上了
我们这一代,就是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中国历史是必修科,近现代史教得不多,而且还是国民党的史观。对内地的了解,主要是古装片,民国史的知识也仅止于“上海滩”。[全文]
-
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如何解读中国经济新趋势?
电影和旅游数据创新高,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在恢复,但仍需要观察这一趋势能否持续下去。[全文]
-
普通人的英雄主义,为何叫好又叫座?
这是春节档,是全社会对快乐和振奋诉求最大化的时光,我们自嘲的苦笑后,总在呼唤新的希望,我们越因为失败而附体于角色,就越等待伴随角色去实现“哪怕小小地赢一次”。[全文]
-
狂飙的江西彩礼:28.8万嫌高?另一家出38.8万!
笔者家乡也开展了“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活动宣传,但从民众反应来看,基本是抛媚眼给瞎子看——没用。面对结构性婚姻竞争,单纯依靠移风易俗的柔性宣传很难有效遏制天价彩礼。[全文]
-
中国朋友说“年味”越来越淡了,我在山东也有这种感受
我至今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圣诞节期间我和家人争吵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圣诞节的魅力,相反我感受到巨大的沮丧。漂亮的街道和圣诞装饰,反而让我的失意加剧了。[全文]
-
这是中国的精气神,我希望让更多人看到
舞狮本来就没有固定形式,我经常这么说,老一辈舞狮人留给我们的就是一张纸,上面有轮廓但是没有颜色,我们就是填颜色的那个人。在这个轮廓内,可以任由我们填颜色,每一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是很大的。[全文]
-
澳大利亚过春节,年味浓,但不一定那么正
有学者倡议澳政府将农历春节纳入公共假期,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就此还做了采访,一些华人表示支持,希望在农历新年能够有一定的假期和家人团聚。[全文]
-
博士返乡办婚礼,拒绝闹洞房,结果被亲戚嘲讽…
“小孩不懂事,你们大人也不懂事?怎么能听小孩说什么就是什么!”“一个家族出一个博士,婚礼怎么搞那么小气?用两、三百条烟又算什么?”[全文]
-
听台湾出租车司机闲聊两岸,这个比喻挺巧妙的
其实台湾更像与父亲反目的儿子,尽管吵得厉害,但走到哪里人们都说:“啊,一眼看着就是谁谁的儿子”。[全文]
-
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春晚
这些春晚经典时代的作品又成为了自媒体时代二次创作的素材被赋予了流行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它们已经成为了一代代观众集体艺术创作和表达的产物,如果用另一个词来形容这样跨越几十年,横跨各渠道的文化合力,我们叫它——共识。[全文]
-
“龙的时代到来了!”
仅仅一个轮回,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对中东人已今非昔比,巨龙腾飞,飞临中东,乃是阿拉伯人普遍的认识,他们也将之当作事实加以接受。因此,借着龙年的契机,我们正好谈一谈阿拉伯世界如何理解来自中国的“龙”。[全文]
-
老外质疑我们赤膊打铁花有假,一北京老爷子看不过去说了句话…
“老外,我们这是真铁水,我们也是血肉之躯,我们玩的是真玩意儿。我们中华民族玩都不要命,就敢往火海里钻,要是国难当头,我们怕谁?!”[全文]
-
欧洲政客为何更愿意迎合东南亚裔?
疫情期间,旅法大陆同胞收到了来自国内的中药,还会在华人社区发放,那些平时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的东南亚移民,也开口说中文了:我们也是华人,我们也需要中药。我的邻居就是一例。[全文]
-
经济恢复活力后,物价会上涨吗?
2023年仍将保持宏观政策对经济复苏必要的支持,不会随便撤梯子。然而,也要警惕刺激过度。至今,美国还在消化2021年初新一轮财政刺激和美联储紧缩太迟酿成的“苦酒”。对于中国,避免出现物价上涨与经济下行的经济滞胀同样重要。[全文]
-
在白俄罗斯过“越南春节”,被俄罗斯朋友说哭了……
阿纳托利·瓦列宁的父母曾在2016年因一次意外的矛盾激化而冲动离婚,但他的父母仍对对方抱有感情的种子,只是俄罗斯人好似天生一般的冷漠矜持让他的父母迟迟无法和解。然而,2019年的东正教圣诞节发生的事改变了一切。[全文]
-
原来中国人过春节,不只是上街跳舞
当我还在欧洲生活时,我对中国新年的庆祝活动只有模糊的概念。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庆祝这个重要节日的方式就是在龙下跳舞,以及在街上的红灯笼下跳舞。[全文]
-
通过经贸,更多阿富汗人正在了解中国和春节
以往很多阿富汗人通过中国制造的商品了解了中国,现在他们通过做出口生意,他们的工厂、工作计划等都会围绕中国市场来展开,对中国文化和习俗了解也越来越多。[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春节期间,成都对外来车辆将柔性执法
-
北京推出新春观影惠民活动:补贴3300万元
-
除夕火车票今日开售,购票预填信息可自动抢票
-
春节出行人数有望再创新高,多部门呼吁改善电动车充电环境
-
新年第一天,中国海警在我黄岩岛海域举行升国旗仪式
-
冬至日不宜祝“冬至快乐”?民俗学家回应
-
明年将恢复至5年前水平,澳大利亚却说,中国人的玩法变了!
-
春节申遗成功!
-
2025年节假日安排来了
-
重磅!法定节假日增加:春节放4天,劳动节放2天
-
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销售火爆“黄金周”
-
国庆假期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总花费超7000亿元
-
突破1.05亿!多项纪录被打破
-
18元一份套餐、份量很足,多地政府食堂国庆期间开放
-
国庆新出行丨智驾里程高达82%,长途自驾或不再“头疼”
-
国庆新出行|捡漏、理性、“小孩哥”……十大关键词勾勒“十一”出行新全景
-
国庆新出行|国庆氛围感拉满:花卉盛宴与绿色生活新风
-
铁路部门回应“上百人有票没座”
-
冲上热搜!“出月饼票,让你躺赚中秋”?
-
央视秋晚今年在沈阳举办,明晚8点向全球播出
-
-
· 节日谈 ·
节日是重要的文化现象与历史传承,也是民众放松休憩、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好时机。中国不仅有诸多传统节日,也受到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洋节日的“侵袭”,在这背后总有些政治故事与商业计谋……
-
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上5休1…
-
三亚快艇把身体不适游客直接丢海里?官方回应
-
今年端午龙舟赛最火省份集中在广东、湖南、贵州、福建和江西
-
战国时期的“粽子”长啥样?
-
儿童节前夕,多位省委书记走进小学看望少年儿童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
五一超800万人次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增长35.1%
-
“五一”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3亿人次
-
日元汇率34年新低,中国旅游大军“暴买”
-
热搜第一!网友:还是低估了……
-
双休政策参与者谈调休矛盾:我们差的是年带薪休假
-
五一出游热度攀升,多地告诫:不得乱涨价、不得单方面毁约
-
五一调休冲上热搜,央媒:众口难“调”,如何“休”好?
-
淄博烧烤还火吗?今年清明假期依然“人从众”
-
创历史新高!春节假期国内游人次达4.74亿,花了6326亿
-
海口回应“过海效率低、管理秩序混乱”
-
海口三港待渡车辆溢出路面,车辆托运出岛成第二方案
-
喀纳斯景区:2名游客擅自滑野雪造成雪崩,致4人被埋
-
1.23亿人次!“景区挤爆图”上新...
-
大年初一省委书记们都看望了谁?有环卫工、消防员、外卖小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