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雪公主》扑街:迪士尼的“政治正确”藏着三种“不正确”
单单是定期施舍一个机会和角色,允许他们中派一个代表、参与一场本就来自白人世界的堂会,这不依旧是骨子里的居高临下?[全文]
-
这部春节档电影的意义,被严重低估了
不要小看这种填补,这是科学硬实力、国防硬实力向文化软实力顺理成章的转化、输送与推动,是惊人的技术进步、攻坚、突破的结果。[全文]
-
既讲政治又要商业,国庆档电影越来越难拍?
今年的国庆档电影丰富、充足、热络,却并未充分实现“内容好、风格好、声光好”的质量上的初心。[全文]
-
今年暑期档为何“一夜回到十年前”?
它们以普通人的身份作为材质用料,却未曾站在普通人的立场和内视角,它们骨子里依旧维系着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它们所借力的一切鸡汤关键词——励志、信念、勇气、人生方向,对纯粹意义上的底层而言,都是矫情的奢侈品,与过剩的精神麻醉活动。[全文]
-
金庸诞辰100周年:我们还能否拍出优秀的武侠片?
近年在高校讲课,遭遇最大的措手不及,莫过于“当你拿着金庸古龙举例,学生们表现得如此陌生”。 [全文]
-
普通人的英雄主义,为何叫好又叫座?
这是春节档,是全社会对快乐和振奋诉求最大化的时光,我们自嘲的苦笑后,总在呼唤新的希望,我们越因为失败而附体于角色,就越等待伴随角色去实现“哪怕小小地赢一次”。[全文]
-
盘点2023中国电影市场:“社会情绪”是把双刃剑
它也可能被利用成急功近利收割快钱的利器,包装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话术修辞,落在一些更含混也更廉价的表述里:励志、和解、成功、亲情羁绊……见筐都是菜。[全文]
-
TVB盛衰启示录:《新闻女王》是触底反弹还是回光返照?
TVB,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粗糙,比如重复,比如剥削,比如陈腐。[全文]
-
《我本是高山》本有双赢的机会,但主创失去了“信心”
今日创作者,仿佛越来越恐惧和没有信心去言说“超验的神圣”,仿佛只有近在咫尺的小情爱、小伤逝、小遗憾,才是敢抓取的部分。[全文]
-
翻拍《你好,李焕英》,好莱坞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无疑,我们一直在呼唤和等待一段更深层次的对话,一种更加举重若轻的反渗,一个可以调动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哲学去解答美国瓶颈的新周期——不再是“你好厉害,我愿意看你打”,而是“你好有道理我想听你说说话”。[全文]
-
胜利后的70年里,我们是怎样在大银幕上讲述抗美援朝的
你要表现这场战争,就要有配得上它、配得上那些英雄的创作态度。[全文]
-
翻拍翻拍,为何经常“越拍越烂”?
我们不满的,正是一种整体性崩坏的、不再把艺术当作艺术的态度。[全文]
-
为何我们原子弹影视中的主角,几乎没有奥本海默式的“灵魂拷问”?
怀疑主义不一定是虚无,理想主义也不一定是粉饰。因为理想,在那些时刻,真真切切地飘扬过。[全文]
-
空前繁荣的暑期档:我们为什么不再需要“国产电影保护月”了
二十年后,仿佛悄然溶去的冰层,恍惚之间,七八月的影院里,国片和外片坦诚相见,保护月竟一声不吭地解除了。[全文]
-
16万人大罢工:混在好莱坞,本质还是社畜
在真正的资本家跟前,再高工资的社畜也是社畜。[全文]
-
都是灾难片,中美日韩各有“私心”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艺术都有自我想象和自我认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