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秋运:五次“中国崩溃论”为何一再破产?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通过“五五”计划到“八五”计划来看轻工业是如何启动的。
“五五”计划(1976—1980年)的后期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以重工业促轻工业发展,使不少轻工业品增产,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进入了发展的起步阶段。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同时,探索引进外资的政策措施和方法,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民营经济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六五”计划(1980—1985年)提出继续改善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粮食基本实现自给、棉花自给有余,许多轻工业产品,特别是呢绒、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中高端产品产量急剧增长。
“七五”计划(1986—1990年)提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规模和领域,大幅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积极利用外资和引进新技术发展自己,在全国形成了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同时,区别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通过并轨、缩小价差等措施,逐步取消一些生产资料价格的双轨制。
“八五”计划(1991—1995年)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基本框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粮食和食用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退出历史舞台。
就在轻工业阶段即将结束之际,1994年,林毅夫、蔡昉和李周出版了《中国的奇迹》一书,该著作大胆预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于2015年超过美国,大多数国内外学者怀疑中国经济可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美国学者多次预言中国经济崩溃在即,在当时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条件下,能够有此预测实属难得。事实上,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在社会科学中能够预测准确的原因在于:(1)知成一体,实事求是;(2)一以贯之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逻辑。
第二阶段为重工业发展阶段(1996—2010年)。
由于第一阶段按照符合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产业,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剩余最大,资本快速积累,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最快,使原来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符合比较优势。同时,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硬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迅速发展。这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在于解决住和行的问题。同时,汽车、船舶、通信电子、通信等代表性制造业爆发式增长。
在重工业发展阶段,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铁路、公路、航空以及电力能源等均发展迅速。
该阶段在2010年基本完成,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工厂,在2011年成为最大工业国,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等中间产品的产量剧增,农业人口大规模进入城市工作,城市居住人口达到50%左右。2010年中国人均GDP约为4500美元,超过发展中国家收入均值,跳出低收入国家陷阱,进入中等偏上收入行列。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通过“九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来看国家是如何推动重工业发展的:
“九五”计划(1996—2000年)对未来十五年进行战略布局:一是加强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使之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二是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等重工业,使之尽快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提出加快以“五纵七横”为重点的公路国道主干网建设,全面贯通“三纵两横”。起步建设西部公路的八条新通道,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通达深度。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建设要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以煤炭为基础能源,提高优质煤比重。推进大型煤矿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开发煤层气资源。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提出加强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例如建设完成青藏铁路、“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汽车工业水平,壮大船舶工业实力。
第三阶段为高端装备制造业追赶阶段(2011—2030年),即重工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随着后来者优势逐步消失以及劳动力工资价格的上涨,资本要素禀赋的逐步积累,技术作为一种禀赋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技术密集型行业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发展到此阶段有可能面临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这就是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境况。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本、创新创业、独角兽企业等事物涌现。生产制造工具(生产母机)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装备制造业或装备制造集团)、高技术创新企业等大量涌现。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产品主要为生产母机,生产机器的机械。其表现为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装备制造业被视为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甚至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被直接用来衡量工业化水平的高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而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类专门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它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世界机械500强企业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格局基本稳定。美国、日本分别有138家、101家企业入选榜单,中国大陆有95家,位列第三。在前10强中,德国占3家,美国占2家,日本占2家,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各占1家;前三强由日本、德国、中国大陆占据。我们可以看到,老牌机械强国的竞争力仍然突出,德国、法国进入500强的企业总数虽不多,但进入百强的企业占三成左右,并均在行业中具有突出优势。
我国目前与发达国家存在四个主要差距:一是技术创新能力急需提高;二是产业基础薄弱,基础元件、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发展“瓶颈”;三是产业结构不平衡,高端装备产业亟待培育和发展;四是产业集中度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少,国际知名品牌少。
总体而言,2011年至今,我们一直处于装备制造业追赶阶段。“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提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装备制造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
- 原标题:从产业发展路径来看“十四五”规划(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2022两会 | 房天下莫天全:探索房地产行业的新发展模式
2022-03-04 19:54 观网财经2022两会专题 -
2022两会 |宝龙许健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2022-03-04 19:54 2022两会 -
供应链升维:中国的融合型物流新基建怎么搞?
2022-03-04 19:37 2022两会 -
2022两会 | 林龙安:加强香港和内地医疗合作,建统一指挥中心
2022-03-04 19:26 2022两会 -
2022两会|华海药业陈保华:建议为仿制中国新药创造条件
2022-03-04 19:26 2022两会 -
2022两会 | 郭炳联:建议放宽香港免税购物额度,重振香港旅游相关产业
2022-03-04 19:26 2022两会 -
58安居客姚劲波:加快落实“租购同权” 保障低收入人群权益
2022-03-04 19:06 2022两会 -
2022两会 | 林龙安: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小区、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2022-03-04 18:54 2022两会 -
2022两会|陈锦石:优化绿色建筑标准,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革新
2022-03-04 18:54 2022两会 -
中式快餐东方既白将永久关闭
2022-03-04 18:15 -
越秀服务上市元年“交卷”:2021年净利增幅超80%
2022-03-04 14:33 中国房市 -
华为最新提出的“FIBERS”网络是什么?
2022-03-04 13:49 -
拥有亚洲最赚钱商场,九龙仓置业基础净盈利仍在下滑
2022-03-03 19:50 中国房市 -
靠收并购拿下海外创新药,转型中的华东医药能走多远?
2022-03-03 19:39 观网财经-健康 -
2月楼市两极分化:一线热盘日光,三四线救市忙
2022-03-02 17:36 中国房市 -
并购贷融资近750亿元,出险房企有救了?
2022-03-02 15:55 中国房市 -
郭平:华为行不行?不妨抬头看
2022-03-02 11:22 -
巨头集体弃标水针集采:生长激素70%以上市场来自院外
2022-03-01 17:13 观网财经-健康 -
背靠美年大健康,美因基因二度冲击IPO
2022-02-28 18:30 观网财经-健康 -
近5个交易日股价涨超70%,海辰药业否认借新冠炒作
2022-02-25 19:50 观网财经-健康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