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秋运:五次“中国崩溃论”为何一再破产?
【文/赵秋运】
第一部分 编制“十四五”规划:“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倾向于从现象出发,寻找现象背后的一系列本质原因,这次我希望分析一下“中国崩溃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共经历了五次“中国崩溃论”。
第一次“中国崩溃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再加上价格双轨制、物价闯关等,让全国各地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百姓不管有用没用,反正见东西就抢购——食盐、暖水壶、电风扇,等等。关于“中国即将崩溃”的言论甚嚣其上。中国当时并未按照主流经济学家所设计的“休克疗法”进行改革,而是采取了渐进双轨制改革,中国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第二次“中国崩溃论”出现在1998年。
当时,东南亚出现金融危机,各国货币贬值、外资逃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东亚奇迹”。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那次金融风暴最严重的国家。而中国则出现了百年一遇的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国民经济遭遇重创。
“中国崩溃论”再度兴起,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资本屯资聚集香港做空港币。当时中国政府力挽狂澜,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对内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从那时起,国企深度改制,国家动用千亿外汇保卫了港币……中国安然度过那次危机,“中国崩溃论”再次破灭。
第三次“中国崩溃论”出现在2001年前后。
当时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少数国际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健全,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遭受国外资本和产业的侵袭,尤其是地产、金融、汽车、农业等行业将会受到重大的冲击。可事实是,中国借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东风,把国际贸易做得风生水起,并成了世界工厂,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
第四次“中国崩溃论”出现在2008年后。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世界经济遭受重创,西方发达国家至今未能恢复,而中国再次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势,通过加大基建、扩大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中国经济在国际上一枝独秀!中国经济不仅没崩溃,反而在高铁、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方面领先于世界,让西方羡慕不已。
第五次“中国崩溃论”出现在2015年。
2015年,中国股市大跌,经济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所下滑,经济似乎处在风雨飘摇中。中国政府当机立断,随即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应对政策,其效果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并没有崩溃,反而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国崩溃论”再一次落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一路走来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出现所谓的崩溃,还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1979—2019年,40年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4%。
其中,1979—1993年,我国年均增长率达到9.7%。从1978—2018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60多倍。1979—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3%增加至16.3%。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国,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1978—2019年,中国有8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过去40年来,全世界减少的贫困人口70%来自中国。
1978—2019年,中国的年均贸易增长速度为14.1%。2010年,中国的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而且95%的出口产品为制造业产品,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2013年,中国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贸易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35%左右,在人口超过1亿以上的大国中,中国现在是贸易占经济GDP比重最高的国家。
中国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新兴经济体。1994—2019年,即使在内有非典型肺炎疫情、汶川大地震等不利因素,外有东亚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等不良影响的情况下,我国仍维持高达9.9%的年均增长率。
中国1994-2019年GDP增速(资料图/世界银行)
事实上,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实现增长奇迹,是因为我们坚持立足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
在这里,我们以部分五年计划(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五五”计划(1976—1980年)提出以重工业促轻工业发展,同时,探索引进外资的政策措施和方法,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提出加强基础设施支撑作用,例如建设完成青藏铁路、“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提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未来五年中国将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包括航空航天装备等八大行业。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产化替代的推进,高端装备国内外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进入新时代之后所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为此,编制“十四五”规划,对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意义重大。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各地方政府要承接新使命、确立新定位、实现新发展、达成新突破,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必须以兼具高度与深度的思维编制“十四五”规划,实现高层次谋划、高起点开局、高质量发展。
- 原标题:从产业发展路径来看“十四五”规划(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2022两会 | 房天下莫天全:探索房地产行业的新发展模式
2022-03-04 19:54 观网财经2022两会专题 -
2022两会 |宝龙许健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2022-03-04 19:54 2022两会 -
供应链升维:中国的融合型物流新基建怎么搞?
2022-03-04 19:37 2022两会 -
2022两会 | 林龙安:加强香港和内地医疗合作,建统一指挥中心
2022-03-04 19:26 2022两会 -
2022两会|华海药业陈保华:建议为仿制中国新药创造条件
2022-03-04 19:26 2022两会 -
2022两会 | 郭炳联:建议放宽香港免税购物额度,重振香港旅游相关产业
2022-03-04 19:26 2022两会 -
58安居客姚劲波:加快落实“租购同权” 保障低收入人群权益
2022-03-04 19:06 2022两会 -
2022两会 | 林龙安: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小区、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2022-03-04 18:54 2022两会 -
2022两会|陈锦石:优化绿色建筑标准,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革新
2022-03-04 18:54 2022两会 -
中式快餐东方既白将永久关闭
2022-03-04 18:15 -
越秀服务上市元年“交卷”:2021年净利增幅超80%
2022-03-04 14:33 中国房市 -
华为最新提出的“FIBERS”网络是什么?
2022-03-04 13:49 -
拥有亚洲最赚钱商场,九龙仓置业基础净盈利仍在下滑
2022-03-03 19:50 中国房市 -
靠收并购拿下海外创新药,转型中的华东医药能走多远?
2022-03-03 19:39 观网财经-健康 -
2月楼市两极分化:一线热盘日光,三四线救市忙
2022-03-02 17:36 中国房市 -
并购贷融资近750亿元,出险房企有救了?
2022-03-02 15:55 中国房市 -
郭平:华为行不行?不妨抬头看
2022-03-02 11:22 -
巨头集体弃标水针集采:生长激素70%以上市场来自院外
2022-03-01 17:13 观网财经-健康 -
背靠美年大健康,美因基因二度冲击IPO
2022-02-28 18:30 观网财经-健康 -
近5个交易日股价涨超70%,海辰药业否认借新冠炒作
2022-02-25 19:50 观网财经-健康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