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隆:普京要的不是“新明斯克协议”,而是“新雅尔塔框架”
观察者网:赵老师,您提到两个点,我有一些疑惑,一是欧洲可能会在没有美国更多参与的情况下,以自己的方式来援助乌克兰,问题是过去我们也一直再谈欧洲防务自主,但讲到最后发现他们很多时候是将这些东西放在北约核保护的框架下来谈,如果未来欧洲以自己的方式援助乌克兰,又该怎么处理跟北约之间的关系呢?
赵隆:现在谈论的欧洲安全有两个层面,一是北约框架内的安全,另一个是欧盟层面讨论的防务自主问题。这场战争加速了欧盟的转型动力和进度,从规范性力量变为地缘政治和安全力量。
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建立欧盟框架下的共同安全机制。但我觉得其中最大挑战在于,欧洲既希望延续基于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安全红利,又不希望在“特朗普冲击”的影响下放弃乌克兰,这种矛盾心态可能极大影响其决策和行动能力。
我的理解是,欧洲追求防务自主是个长期过程,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实现。在乌克兰危机的催化下,欧洲在安全上越来越离不开美国。因此,无论特朗普对北约提出什么条件,最终结果大概率以欧洲做出妥协而告终,而妥协的唯一方式就是付出更多成本。欧洲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付出额外成本,也将成为乌克兰危机的重要变量之一。
明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德国年初要提前大选,而不久前德国地方选举中右翼政党风头正盛。从今年6月欧洲议会的选举结果也可以看出,欧洲的政治极化也更加明确,政坛整体出现“向右转”趋势,而减少对外援助是这类政治势力的普遍诉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政府和部分民众的诉求温差,成为对乌政策的主要制约因素。
观察者网:二是,我们前面讨论欧盟或是欧洲,都是把它作为整体来看,但其实这段时间可以看到欧洲内部的多元性及异见声音;比如欧盟里面有中东欧国家,其中典型代表如匈牙利,其总理欧尔班立场偏右,对俄罗斯的态度相对缓和,类似这样的因素在未来的俄乌战争和谈判沟通中,会不会发挥某些作用?现在俄欧关系几乎破裂,过去即便像默克尔与普京的关系比较好,但默克尔辞任后的采访,显然破坏了政治互信,那么像这些国家能否成为今后的沟通管道?
赵隆:我今年先后两次访问欧洲,整体感觉是外界高估了欧洲在乌克兰危机上的所谓“内部乱象”。不可否认,政府、智库、民意之间确实存在不少争论,但在“援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这个大方向上的依旧存有共识。
泽连斯基拒绝欧尔班的“圣诞停火”计划,并抨击其对普京没有影响力。18日欧尔班在X平台称:“我们不对任何挑衅做出回应。停火提案已摆在桌面上。要么接受它,要么就此结束。”
具体来看,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家看似“亲俄”的表态(媒体有时候会用这个笼统的标签),实际上更多是所谓欧洲版本的“MAGA”,他们推崇本国优先政策,要求政府先解决国内问题。但是,一旦牵扯到具体对俄乌立场,这些国家往往会选择妥协。例如,我们曾多次看到新闻报道,匈牙利等国反对欧盟对俄制裁,将投出反对票等,但实际上欧盟迄今已通过15轮对俄制裁。
欧洲国家目前的对俄态度很明确:第一,只有在结束战争的情况下,才可能重新思考并讨论俄欧关系。第二,一些欧洲人士提出,不太可能与普京就所谓的欧洲新安全架构问题开展讨论,需要随着时间推移等待俄罗斯的内部政治变革。
换言之,在欧洲人看来,也许在特朗普的影响下,乌克兰可以实现临时性的停火措施和冲突冻结,但如果领土主权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无法明确停火协议的执行机制,特别是有效的安全保障框架,就没有办法跟俄罗斯重启关系。
俄罗斯内部也是如此,俄欧包括领导人在内的政治建制派之间没有任何互信。同时,俄罗斯认为欧洲没有战略自主,与欧洲达成《明斯克协议》3.0版本已毫无意义。这也说明俄乌谈判可能不仅需要美欧的参与,也需要包括全球南方国家在内的各个利益攸关方共同推进,弥补当事方之间的互信赤字。
从最近与俄罗斯同事的交流中可以体会到,普京要的不是“新明斯克协议”,而是“新雅尔塔框架”,也就是重新规划整个地区的势力范围和安全架构。在俄罗斯看来,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美欧达成了很多安全保障协议,但最终都没有奏效,北约不断东扩蚕食曾经的“中间地带”。但这种想法恰恰是重建和平面临的最大障碍,或者说是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因为“恢复雅尔塔”的诉求,无论美国人还是欧洲人都很难接受。
由于这个结构性矛盾几乎无法解决,这也是我对乌克兰危机未来走势持较为悲观态度的原因。普京强调谈判需要建立在伊斯坦布尔共识(根据媒体公布的文本草案,除了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外,还不允许乌境内存在外国军事力量,限制乌军的整体规模和战备水平),以及“战场现实”(主要实控领土不会轻易让出,甚至需要通过谈判予以固定)的基础上,这些恰恰是乌克兰最强烈的诉求,也包括欧洲甚至美国难以接受的内容。
即便俄乌双方恢复接触、重启谈判,但诉求鸿沟是在太大。因此,最终谈出来的恐怕只是临时性的方案,在执行与可持续性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观察者网:这个分歧给外界的一种感觉,地缘政治或国际关系陷入了一个死结,各方追求的绝对安全到底是什么,它的边界在哪里?甚至说绝对安全真的存在吗?
赵隆:乌克兰危机的发展轨迹证明,绝对安全在复杂的地缘环境中难以实现。在极度不信任的前提下,各方彻底抛弃“共同安全”理念,而是追求单方面的威慑遏制重建“缓冲区”。
同时,这场仗已经打了将近三年,只会加深俄乌之间的仇恨,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的不信任感。在当前环境下,讨论各方共同参与的欧洲安全架构似乎不太现实。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发烧入院
2024-12-24 07:28 美国政治 -
泽连斯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方交往合作
2024-12-24 07:21 中国外交 -
网传36家公司将被退市,证监会回应
2024-12-24 06:57 政策风向标 -
土耳其总统称将继续打击叙利亚境内“恐怖分子”
2024-12-24 06:46 奥斯曼之春 -
以色列承认暗杀了哈马斯前领导人哈尼亚
2024-12-24 06:45 也门局势 -
明年开工!越南总理:确保中越铁路顺利对接
2024-12-23 23:10 观察者头条 -
阿萨德妻子想离婚离俄?俄方否认
2024-12-23 23:10 叙利亚内战 -
美对中国芯片产业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商务部:美方一错再错
2024-12-23 23:02 中美关系 -
又打“万能中国牌”,美钢CEO称:中国希望收购失败,别让人“得逞”
2024-12-23 23:01 美国一梦 -
被侮辱后,德国执政党要对马斯克出手了
2024-12-23 22:16 欧洲乱局 -
“若我们曾抱一丝幻想,中国半导体发展不会如此迅猛”
2024-12-23 21:13 观察者头条 -
内塔尼亚胡威胁将升级打击,以官员建议直接攻击伊朗
2024-12-23 19:46 -
“我几次告诉泽连斯基:别再批评朔尔茨,这不公平”
2024-12-23 19:01 乌克兰之殇 -
马斯克放嘲讽火力全开,这次是对……
2024-12-23 18:00 德意志 -
“中方反制的后果,这才应该让美国人颤抖…”
2024-12-23 17:52 -
“菲律宾人怒了…”
2024-12-23 17:07 -
在美国中部再入大气层,“来自中国”
2024-12-23 16:57 航空航天 -
中方已邀欧洲四国完成事实性调查,“伊鹏三号”复航
2024-12-23 16:12 中国外交 -
“核心人物笔记中发现引诱朝鲜攻击内容”
2024-12-23 15:46 三八线之南 -
美国私营监狱狂喜:前所未有的机会!
2024-12-23 15:39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