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隆:普京要的不是“新明斯克协议”,而是“新雅尔塔框架”
当地时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直播连线”与大型年度记者会。在长达超过四个半小时的活动中,普京回答了60多位记者和民众的提问,其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围绕俄乌战争的种种现状与走势。
普京表示,现在无法预测战争还将持续多久,但俄罗斯正朝着最初设定的首要目标推进,且俄罗斯在乌克兰有可以对话的合作伙伴。
至于未来俄乌谈判问题,普京强调,俄罗斯准备与乌克兰的任何合法代表进行谈判,包括泽连斯基;俄方对对话没有预设条件,但必须基于此前在伊斯坦布尔谈判中达成的协议,这个立场也是基于当前形势的现实。在回答美国记者提出的俄罗斯是否愿意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妥协时,普京表示愿意达成妥协,“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
但就在记者会前后,几起突发事件,也给俄罗斯增添不少“麻烦”。最重要的外部变化,无疑是叙利亚阿萨德政府迅速垮台,国际社会都在关注深入介入叙利亚局势的俄罗斯的动向;而内部事件,则是乌克兰方面对俄军方高层及居民公寓发起袭击。
再往前推则是11月的一轮提级较量,美欧允许乌克兰使用援助武器向俄境内目标发起攻击,随后俄罗斯还以报复,对乌克兰境内发射榛树高超音速中程导弹。尽管此事引发巨大担忧与争议,但各方表态却又留有一丝默契和余地。目前美国正处于权力交接的过渡期,“拜登的遗产”会延续多久,而声称要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的特朗普回归后,又会祭出什么新政?俄罗斯、乌克兰、欧洲,都在等待,也在为未来争夺更多筹码。不过,各方要真正走到谈判桌前,还有一定距离,俄与欧、美、乌之间仍有难解的结构性矛盾。
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隆在与观察者网的对话中,就俄乌战场上的形势及战场外的博弈做了深入解读。
当地时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召开“直播连线”和大型年度新闻发布会。 塔斯社
观察者网:赵老师您好,先从最近发生的几起与俄罗斯相关的大事聊起吧。首先是叙利亚局势剧变,外界除了关注叙国内各派及其背后支持者的博弈之外,也在观察深入介入叙利亚事务的俄罗斯与伊朗的反应。
普京在12月19日的年终记者会上表示,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反恐目的已经达成,同时“绝大多数人希望俄罗斯能够保留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虽然暂且不知是哪些人提出要求;同时,最近一些在俄国内有影响的政治、知识界精英提出,俄罗斯应该退出(如卢基扬诺夫“阿萨德政权倒台意味着俄罗斯退出游戏是唯一正确选择”);您认为俄罗斯会如何评估这一事件?
过去政治观察人士认为俄罗斯在对外行动中通过打入小楔子,以小博大,达成大的战略目标,但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从纳卡冲突到阿萨德垮台似乎呈现出某种系统性问题,在此情况下,俄罗斯的实际状况与它对内对外塑造的形象、各层次的战争目标之间的真实距离是否会被凸显出来,会否影响战争局势?
赵隆:叙利亚局势在短短十余天内出现如此巨大变化,应该说超出绝大多数国家的预判。对于俄罗斯而言,虽然维持在中东地区的存在从全球层面来看依然具有战略意义,但在短中期内,显然已不是头号议题。
在俄罗斯国内层面,“一切服务于前线”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共识。而在国际层面,利用有限资源应对包括乌克兰、中东、外高加索等“多线程任务”的难度也可想而知。
至于战争最终的目标,从过往经验来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取决于战场形势变化和各方内外政策调整,无论如何在其他热点问题上被迫有限收缩,集中一切资源保障乌克兰战事的有利推进,事实上更符合俄罗斯当前所处的战略环境,这也是俄政治和知识精英界辩论的焦点。
观察者网:与俄罗斯相关的另一件事,便是近日乌克兰对俄接连发起袭击,暗杀军方高层以及无人机袭击居民公寓,怎么看待乌方的这轮行动,会对局势造成实质性影响吗?普京在19日的年终记者会上回答战争还将持续多久时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有可以对话的合作伙伴,我们该怎么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否意味着乌克兰内部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赵隆:无论是近期的“暗杀战”还是无人机远程突袭,都表明乌克兰正在强化所谓的“非对称作战”模式,将战场从前线向俄罗斯腹地推进,将目标从一般前线指挥人员转向高价值军事技术人员。
这既是一种能力和决心的展现,表明乌克兰在顿巴斯前线相对被动的局面下,还有能力以较小代价对俄造成不成比例的损失,对冲“以领土换和平”的悲观论调。同时,也可以对俄罗斯军政高层、特别是社会制造恐慌情绪,打破战争与民众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感。
乌克兰也希望通过此类行动对外展示自己有能力维持对俄“互有攻防”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各方持续援助乌克兰的信心。但就整体局势而言,此类行动对于顿巴斯前线的影响仍比较有限,更多是战术和心理层面的效果。
当地时间12月21日,两架无人机击中了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的一座高层住宅楼。 视频截图
至于普京所称的乌克兰其他对话伙伴,显然是希望乌国内各类反对势力能够“站出来”,对泽连斯基形成政治压力。虽然近期也有报道称,包括乌前总统彼得·波罗申科、尤利娅·季莫申科等人对泽连斯基的政策发出批评,但应该这么说,无论是泽连斯基政府还是在野党及各类政治精英,在“抵抗俄罗斯”的战略大方向上并没有分歧,相关批评言论更多的是针对乌国内政治,特别是戒严法背景下政府高层人员调整,乌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的调离和前外交部长库列巴辞职等事件,而并非挑战泽连斯基作为总统的地位。
针对泽连斯基的“和平计划”,乌克兰在野党和政治精英同样认可其最终目标,但批评其缺乏实际的执行步骤,过度依赖外界支持,以及忽视了民主化和反腐败改革等国内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未来乌克兰在特朗普施压下恢复谈判,且谈判内容涉及领土、主权等敏感问题,乌克兰国内的反对力量可能就此对泽连斯基施加压力,缩小妥协空间。
观察者网:稍早前,俄乌战场的形势变化,似乎已步步紧逼国际社会的心理“红线”。一方面美欧对乌克兰开了“绿灯”,拜登作为看守总统允许乌克兰针对俄罗斯境内使用美制导弹,英法等国也随之跟进;另一方面,俄方也有两个重要动向,一是普京签署法令批准更新版核学说,二是俄向乌克兰发射中程弹道导弹。这就引出两个问题,第一,俄乌战争打了两年多,拜登为何在进入看守状态后,对乌克兰放开武器使用管制,意在何为?第二,俄罗斯更新核学说,意味着什么?是否说明核武器使用门槛变低了?
赵隆:其实美俄的相关反应有迹可循。从今年年中开始,俄罗斯政府和战略界已经在讨论修改核学说。此后,包括俄总统新闻秘书、外交部官员等高层人士多次就该问题发声“预热”,后作为法案提交至俄国家杜马审议通过,并由总统普京签字批准。
外界认为普京选择的签字日期有特指含义,其实此过程已酝酿许久。换言之,俄罗斯对于拜登政府放开武器使用限制有预期,甚至做好了回应方案,并不算意外。同样,拜登的做法也有逻辑依据。如果不是因为哈里斯在大选中“完败”于特朗普,他显然会争取将乌克兰危机作为任内最重要的外交安全遗产延续下去,但现在显然已不可能。
在无法打造“拜登遗产”的前提下,他将在接下来的过渡期内动用一切资源支持乌克兰。如果考虑到极端情况,放开援乌武器攻击俄境内目标很可能不是终点,还会有后续动作。
此前,美国在对乌军援的种类和规模,乌克兰对俄行动的约束和限制等问题上“说了算”,但现在的拜登政府可能期待盟友发挥更大作用。
个人认为,从拜登到特朗普的“权力过渡期”可能导致乌克兰的局势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不排除战事进一步升级。当然,俄罗斯和北约距离爆发直接冲突依然有距离,因为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在当前各方互动中,默认的“游戏规则”和红线是不能让乌克兰危机引发俄罗斯和北约的直接冲突。但与此同时,部分国家认为在红线之外还可以做得更多,不断围绕红线的边缘进行测试,试图找准对方的容忍度和耐受性,而这很可能导致战略误判和意外事件,非常危险。
虽然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中程导弹起到威慑作用,但很快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又在讨论特朗普上台后,如果美国拒绝继续领导援乌行动,欧洲需要建立新的军事援助集团,由英国、法国、波兰(德国比较谨慎)等国扮演“领头羊”。关于是否需要在乌克兰派驻维和人员,制定可持续的援乌方案,增加乌克兰抵御冲突“二次爆发”的军事能力等问题的讨论显著增加。
需要看到,俄罗斯和北约为了避免产生误判做了相关努力。例如,在导弹发射前俄罗斯跟美国开展过沟通,而美国也同盟友分享相关信息,不少国家在导弹发射的前一天宣布关闭在基辅的使馆,公开警告俄罗斯在军事上会有大动作等,双方显然保持着某种默契。
“榛树”中程导弹爆炸一刻。 法新社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起初有消息称,俄罗斯发射的是“洲际弹道导弹”(ICBM),而这将使其成为二战后首个将洲际弹道导弹用于实战的国家,可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冲击。事后,俄罗斯证实发射的是“榛树”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忧虑,但也说明俄罗斯或许还留有后手。
总体来看,虽然各方保留一丝默契希望守住底线,但局势仍可能因“报复—反报复”的恶性循环而进一步升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发烧入院
2024-12-24 07:28 美国政治 -
泽连斯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方交往合作
2024-12-24 07:21 中国外交 -
网传36家公司将被退市,证监会回应
2024-12-24 06:57 政策风向标 -
土耳其总统称将继续打击叙利亚境内“恐怖分子”
2024-12-24 06:46 奥斯曼之春 -
以色列承认暗杀了哈马斯前领导人哈尼亚
2024-12-24 06:45 也门局势 -
明年开工!越南总理:确保中越铁路顺利对接
2024-12-23 23:10 观察者头条 -
阿萨德妻子想离婚离俄?俄方否认
2024-12-23 23:10 叙利亚内战 -
美对中国芯片产业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商务部:美方一错再错
2024-12-23 23:02 中美关系 -
又打“万能中国牌”,美钢CEO称:中国希望收购失败,别让人“得逞”
2024-12-23 23:01 美国一梦 -
被侮辱后,德国执政党要对马斯克出手了
2024-12-23 22:16 欧洲乱局 -
“若我们曾抱一丝幻想,中国半导体发展不会如此迅猛”
2024-12-23 21:13 观察者头条 -
内塔尼亚胡威胁将升级打击,以官员建议直接攻击伊朗
2024-12-23 19:46 -
“我几次告诉泽连斯基:别再批评朔尔茨,这不公平”
2024-12-23 19:01 乌克兰之殇 -
马斯克放嘲讽火力全开,这次是对……
2024-12-23 18:00 德意志 -
“中方反制的后果,这才应该让美国人颤抖…”
2024-12-23 17:52 -
“菲律宾人怒了…”
2024-12-23 17:07 -
在美国中部再入大气层,“来自中国”
2024-12-23 16:57 航空航天 -
中方已邀欧洲四国完成事实性调查,“伊鹏三号”复航
2024-12-23 16:12 中国外交 -
“核心人物笔记中发现引诱朝鲜攻击内容”
2024-12-23 15:46 三八线之南 -
美国私营监狱狂喜:前所未有的机会!
2024-12-23 15:39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42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6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34“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