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隆:普京要的不是“新明斯克协议”,而是“新雅尔塔框架”
观察者网:正如您所说各方还留有一丝默契和底线,从此轮较量来看,拜登虽然给乌克兰开了绿灯,但毕竟是看守政府,这些政策会维持多久,是否类似某种政治宣示?而候任总统特朗普此前一直声称要迅速结束战争,1月20日之后等待俄乌和欧洲的到底是什么?您怎么看美国政权过渡期,对俄乌局势的影响?
赵隆:俄乌双方都认为,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政策会大幅调整,肯定会寻求恢复谈判和停火。在这个确定的前提下,双方都希望在接下来这段时期尽一切可能争取谈判筹码,而争取筹码的关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战场上控制(守住)更多的领土;二是竭尽全力让对方承受更多损失。
俄乌、美欧都在围绕此事做文章。从现在到明年1月20号的窗口期内,可能出现不断突破此前规则和默契的激烈军事斗争。例如,除了前线的激烈争夺,针对后方的无人机突袭、远程导弹攻击等频率和规模将大大增加,俄乌双方都需要向外界表明,自己有能力拿到更多谈判筹码。
很难想象,俄罗斯会在库尔斯克地区没有完全收回的情况下同意停火或开展实质性谈判。在特朗普就职之前,俄罗斯可能会尽力夺回该地区。
在我看来,这也是为什么美欧放松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限制的原因。美欧给乌克兰的信号很明确,这些导弹不是用来攻击莫斯科,而是要帮助乌军在库尔斯克进行防守,争取在“以领土换领土”的框架下开启谈判。因此,未来俄乌哪一方能够在谈判中占据优势的因素之一,很可能取决于库尔斯克战事的结果。
同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最近各方的动作完全是虚张声势。在保持红线的前提下,各种手段都可能会被使用。
今年8月,俄乌双方在库尔斯克州激烈交战。
至于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的问题,这里可以分享一个小插曲。俄罗斯发射导弹当天我正在南非开会,参会的俄罗斯专家非常激动地表示,从发射视频看俄罗斯发射的很可能是洲际弹道导弹,但隔天普京就进行了否认。需要看到,俄罗斯总统为此事特别发表声明,本身就很不寻常。
换言之,俄罗斯真正发射的是什么其实不重要,关键是美俄以及各方如何解读此事,能否达成某种默契。事实证明,中程导弹不会让美国和北约感受到局势重大升级的威胁,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民众对此也不会太担忧。
那么为什么需要这种默契?道理很简单,虽然拜登想要尽一切手段来帮助乌克兰巩固未来的谈判地位,但还是担心造成战略误判,俄罗斯也是如此。这种担忧主要源于美俄、美欧之间的各类官方接触渠道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而针对重大军事行动的军事热线沟通显然更有效。
虽然俄罗斯不与北约发生冲突的共识也许就剩最后一层窗户纸,但大家都不会去戳破它,因为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承受戳破这层纸可能产生的后果。而关于“俄罗斯不会(不敢)使用核武器”等观点的背后逻辑也非常清晰,就是围绕这一问题的“试错代价”太大。
观察者网:其实即便是中程导弹,其范围也能覆盖整个欧洲。事实上,欧洲对特朗普上台也非常担心,怎么处理这场战争是最大的难题。如果真的进入谈判程序,那么他们过去这些年的投入,以及未来怎么保障并争取自己的利益等等,都是问题。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举动,某种意义上也是做给欧洲看。您最近在各种访学或开会期间,跟不少欧美人士有所交流,他们是怎么判断这场战争的发展走势的?
赵隆:我近期访问欧洲以及参加各类对话交流时的总体感觉是,大多数欧洲国家很清楚,在保留所谓“红线”的前提下,以现有规模和方式援助乌克兰,难以确保其通过军事手段战胜俄罗斯,这已经是基本共识。
再考虑到“特朗普回归”带来的不确定性,重启谈判也是大概率事件。但欧洲战略界对于谈判有自己的底线:第一,不能成为乌克兰的单方面妥协,特别是涉及主权问题的妥协;第二,不能被理解为俄罗斯的单方面胜利。从欧洲对谈判的前提和目标设想来看,恐怕跟特朗普的计划存在很大差距。
也就是说,虽然大家在停火谈判这个大方向上一致,但以什么代价停火,基于什么目标谈判,欧洲的考虑与美国并不一样。我的基本看法是,如果特朗普单方面施压乌克兰接受俄罗斯的谈判条件,欧洲不会接受。而包括停火机制、安全保障、协议执行监督、战后重建等后续问题,在没有欧洲参与的情况下也无法实现。
金融时报:波兰总统提议没收26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朔尔茨怒吼反对
虽说俄罗斯不在意欧洲的态度只想跟美国谈,不少观点也认为美国“断供”战争就能停止,而特朗普也非常相信元首峰会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但我觉得这里存在认识误区,最大的误区就是忽视了欧洲的作用。
其实,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除了坚守“国际道义与责任”之外,不少国家的民众真的相信波罗的海国家、东欧国家将是俄罗斯的下一个目标,以俄罗斯所提的条件冻结冲突会埋下新的“定时炸弹”。
这种看法在欧洲仍具有广泛土壤,所以欧洲不会在美国放弃援助或减少援助的情况下被动适应,而是会主动创造新常态,尽一切努力来确保——即便没有美国,乌克兰也不能垮掉在战场上。
现在的问题是,特朗普推动乌克兰止战的根本诉求来自于美国民众,这种诉求的核心是减少美国付出的经济代价。假设欧洲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经济上的成本,包括加大力度从美国购买武器援助乌克兰,对特朗普而言也未必不能接受。
两年多的战争拖累对欧洲经济的打击当然非常大,特别是德国这个欧洲经济发动机。因此,欧洲内部的辩论是如何减缓援乌经济成本向民众和社会层面的传导力度,找到方式或说服各国继续付出成本。
事实上,欧洲仍有不少选择,比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谈到过的俄罗斯冻结在欧洲的资产。虽然面临不少法律上的争议,但不排除欧洲国家最终跨越心理防线,动用这笔巨额资金的本金援助乌克兰。
如果欧洲持续渲染“放弃乌克兰”等于“放弃欧洲安全”这一概念,巩固援乌的社会凝聚力,很可能会在美国减少投入的背景下找到替代方案,其底线目标是不允许乌克兰因失去外援而被迫签署“城下之盟”。我不觉得这是无法实现的目标。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发烧入院
2024-12-24 07:28 美国政治 -
泽连斯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方交往合作
2024-12-24 07:21 中国外交 -
网传36家公司将被退市,证监会回应
2024-12-24 06:57 政策风向标 -
土耳其总统称将继续打击叙利亚境内“恐怖分子”
2024-12-24 06:46 奥斯曼之春 -
以色列承认暗杀了哈马斯前领导人哈尼亚
2024-12-24 06:45 也门局势 -
明年开工!越南总理:确保中越铁路顺利对接
2024-12-23 23:10 观察者头条 -
阿萨德妻子想离婚离俄?俄方否认
2024-12-23 23:10 叙利亚内战 -
美对中国芯片产业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商务部:美方一错再错
2024-12-23 23:02 中美关系 -
又打“万能中国牌”,美钢CEO称:中国希望收购失败,别让人“得逞”
2024-12-23 23:01 美国一梦 -
被侮辱后,德国执政党要对马斯克出手了
2024-12-23 22:16 欧洲乱局 -
“若我们曾抱一丝幻想,中国半导体发展不会如此迅猛”
2024-12-23 21:13 观察者头条 -
内塔尼亚胡威胁将升级打击,以官员建议直接攻击伊朗
2024-12-23 19:46 -
“我几次告诉泽连斯基:别再批评朔尔茨,这不公平”
2024-12-23 19:01 乌克兰之殇 -
马斯克放嘲讽火力全开,这次是对……
2024-12-23 18:00 德意志 -
“中方反制的后果,这才应该让美国人颤抖…”
2024-12-23 17:52 -
“菲律宾人怒了…”
2024-12-23 17:07 -
在美国中部再入大气层,“来自中国”
2024-12-23 16:57 航空航天 -
中方已邀欧洲四国完成事实性调查,“伊鹏三号”复航
2024-12-23 16:12 中国外交 -
“核心人物笔记中发现引诱朝鲜攻击内容”
2024-12-23 15:46 三八线之南 -
美国私营监狱狂喜:前所未有的机会!
2024-12-23 15:39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