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中方不妨反问克里,你们到底要不要推动新能源政策?
最后更新: 2023-07-19 08:00:36【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美国气候特使克里访华,其行前的遭遇与发言,揭示两大国要实现合作有多么困难。气候议题,事涉能源政策与产业发展,主问题下的各种子问题环环相扣,以致中美间的气候矛盾并不比其他领域小,其主因仍在于美国精英罹患了“冷战强迫症”,很难与中方既竞争又合作。
近日,“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一篇文章(注1)深刻指出,即便拜登政府口口声声称不想掀起新冷战,但美国精英层因深陷冷战思维陷阱,限制了其外交政策的现象。与中国相比,美国短浅的历史所能提供的殷鉴并不多,加上二战后的优越感作祟,使得冷战成了他们仅剩的战略参考指南。
冷战的两个主要特征是经贸脱钩与军事护栏,当前,美国正在这两条轨道上应对中国崛起,但双双踢到铁板。气候议题是理应脱离二元对抗的领域,却仍被美国置入于冷战框架思考,所以气候议题被政治化、武器化,成了另一个斗争场域。
全球化后,中美关系远比当初的美苏关系复杂,无法脱钩,因此美方借用欧洲的“去风险”概念应付多极世界里的两极对抗新模式,以致成了最近国际上热门的词汇之一。对中方而言,该词汇只是“脱钩”的饰词,其实,对美方而言亦然,它是“竞争”(或对抗)的代名词,也是干扰中美在气候议题上合作的拦路虎。
简单说,气候问题与产业问题是分不开的,当前美西方想在产业供应链上与中国脱钩断链“去风险”,那要如何在气候议题上合作呢?
克里访华前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不会给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视觉中国)
五月时,克里向媒体表示,他想与中方谈三个问题:减甲烷;减煤;减少世界性森林消失的问题。这三个问题都与产业有关。
CNN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27%,美国占11%。从“历史温室气体排放量”看,美国则是中国的两倍。从人均排放量来看,中国是10.1吨(2019年),美国是17.6吨。从能源结构看,中美两国的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差不多,但因中国人口多,所以再生能源产量多出美国1/3,中国建造了全球近半的再生能源装备,而且中国电动汽车销售占全球份额多达63.6%,美国则是9.2%(2022年)。
总而言之,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国家,中美应该要合作,合作意味着双方都要有所让步,但在冷战思维下,克里数度表示拒绝任何让步,包含拒绝支付“气候赔款”,拒绝消除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关税等等,他说“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在不作出任何让步的情况下,与中方建立稳定关系”。
想合作还摆高姿态实在令人无语。没有让步就没有合作,或换个说法——美方拒绝让步,中方就只好以斗争求合作。
美国现在想迫使中国减少燃煤发电,并以此作为支点,争取COP28上的话语权优势。有鉴于气候议题与全球化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中方可以“去风险”为支点,凸显美西方在气候议题上所设置的障碍与内在矛盾,以占据话语权优势。这是个大题目,可谈的问题很多,这次就挑电动车产业来看“去风险矛盾”,因为它最能显示美西方在气候问题与产业保护主义上的矛盾。
以下先谈谈“去风险”到底是什么鬼。
去风险咒语
“去风险”的起源是欧洲,严格说来,与美国现在主张的“去风险”并不是一回事。简明地说,欧洲做不到美国要求的“对华脱钩”,因此退而求其次地在有限的领域上,与中国保持安全距离,减少对华依赖,这就是“去风险”的原意。
美国心知肚明,这是欧洲婉拒美方“冷战召唤”的信号,于是沙利文贼溜溜地剽窃了这个词汇,并偷换其意涵,反要求欧洲与美国同心,以安全为由对华进行冷战形式的脱钩,也就是用“去风险”来粉饰“脱钩”,树立保护主义式的冷战壁垒。
德国才出台的对华战略文件,“红黄绿”灯全开,荒谬地凸显了欧洲的矛盾。在“去风险”的大旗下,既要脱钩,也要挂钩。以致欧洲的“去风险”注定是模糊的,心不甘情不愿的,必须随美方起舞而动态调整的不确定战略。这便是为何冰岛外长直言称其不了解“去风险”的意涵,以及其将导致什么结果的原因(注2)。
这么说吧,发明“去风险”的冯德莱恩,以及偷换概念的沙利文,其实都不知道“去风险”的路线图到底是什么,他们只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这只是一个狡辩的词汇而已。
不过,对美西方的跨国企业与进出口商而言,“去风险”具体而明确——与中国做生意的人,就是“风险”本身。欧美政客透过减少政府对企业的保护,让自家商人们意识到在华投资与经商是高风险的举措,从而实现减少对华依赖的经贸目标。明明在牺牲本土商界利益,却又必须获得商界的支持,因此才会产生“红黄绿”灯全开的荒谬战略。事实上,称之为“战略”,本身就是荒谬的。
举个例子,作为“去风险”的标志性产业,芯片制造业是欧美希望自主的关键环节,但这个行业高耗能,高排碳——台积电是台湾第三大高排碳企业——与减碳要求是矛盾的,更别提最近西方强调的关键矿物自主生产了。
换言之,“减少对华依赖”与“减碳”,恰恰是矛盾的核心。最强调减碳的欧洲,因而无所适从,其实也是自找的。西方根本无法在减少对华依赖的同时,与中方在气候议题上有效合作。
电动车产业,最能说明欧美在“去风险”问题上的分歧与迷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消费日报|顺丰将和LV母公司合作推出奢侈品物流体系、五芳斋回应“端午销量下行”
2023-07-18 18:22 观网财经-消费 -
土巴兔718:联动家装生态链,打造一站式用户装修体验
2023-07-18 15:05 观网财经-消费 -
Olé推出14款自有品牌系列新品
2023-07-18 13:26 观网财经-消费 -
恒大补发财报:两年巨亏8120亿,有息负债1.7万亿
2023-07-18 10:36 观网财经-房产 -
消费日报|爱马仕重返天津开设门店、永辉超市致老人受伤拒付医疗费被强执
2023-07-17 18:41 观网财经-消费 -
准现房销售,碧桂园尝试“保交付”新方法
2023-07-17 18:05 观网财经-房产 -
体检需求持续提升,美年健康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100%
2023-07-17 18:05 观网财经-健康 -
又一只债券获5年展期,花样年化债提速
2023-07-17 17:03 观网财经-房产 -
统计局: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
2023-07-17 10:47 观网财经-房产 -
国家统计局:6月楼市再降温,房价下降城市增多
2023-07-15 23:53 观网财经-房产 -
因信披违规被立案,格力地产并购珠海免税再添变数?
2023-07-14 21:02 观网财经-房产 -
消费日报|上半年茅台日赚1.97亿、Burberry第一季度零售收入增长17%
2023-07-14 17:23 观网财经-消费 -
“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昨日在港上市
2023-07-14 13:03 观网财经-消费 -
消费日报|迪奥发布2023秋冬成衣系列、贵州茅台申请茅小咖商标
2023-07-13 18:27 观网财经-消费 -
“要么底价,要么摇号”,上海二批次首轮土拍两级分化
2023-07-13 17:39 观网财经-房产 -
国台办:一家企业能深刻认识错误,即日解禁
2023-07-13 17:34 两岸关系 -
深圳双拼房“双证合一”,业内:对整体楼市影响有限
2023-07-13 17:32 观网财经-房产 -
华侨城曾经的前三把手被“追责”
2023-07-13 15:43 观网财经-房产 -
-
58同城、安居客:上半年保障性租赁住房推进加快
2023-07-12 16:12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