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楠:他如此爱台湾,死后还因外省人身份被呛
关键字: 看见台湾齐柏林外省人外省人二代国民党民进党大陆:可从《看见台湾》重新认识台湾
2014年下半年,当时我担任辅仁大学陆生联谊会会长,由于已经过了《看见台湾》的档期,同时也为了让许多新生能够看到这部片子,于是我就跟陆生联谊会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办了一场放映会。而筹办过程中,我则不断请学校尽快购买这个影片的公播版,同时也到齐柏林导演在信义诚品的签售会上邀请他前来,但因为行程上的冲突,他没能前来,没想到那次短暂的见面竟成了我跟他唯一的互动。
相较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等台式文青类电影,我更愿意推荐大陆的朋友看这部《看见台湾》。因为此刻,环境保护是海峡两岸正在共同面对的重大议题,而这部作品也可以让我们用更开阔的视角(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去看待台湾,去审视台湾这些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环保上所做的努力和存在的不足,作为自己改善环境的重要参考。
例如,来台湾旅游过的大陆朋友,或许都对台北市“垃圾不落地”印象深刻,一方面,台北市几乎看不到垃圾桶,让许多刚到台北的大陆游客会觉得有些不方便、但又不好意思随处乱扔;另一方面,这其实也是在提醒每一位台北市民:由自己而产生的垃圾要由自己处理,自己也要为这个城市的干净、整洁做出努力。这种观念的培养、政策的落实需要长时间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或许我们可以好好向台北市学习这方面的经验,也可以让我们自己的城市在日常都显得干净,而不是把净化城市的责任都交给辛苦的环卫工人。
台湾这些年在环保上的努力、经验和教训一定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外省人二代:想爱台湾不容易
齐柏林导演不幸罹难后,台湾的主要政治人物、不分党派均表示遗憾、不舍和怀念。如蔡英文在脸书表示:“齐导的作品让我们看见台湾的美好……他的过世是台湾极大的损失。”
但到了10日晚上,台湾的PTT(网络论坛)有网友开始提问“齐柏林是外省人第二代?”11日中午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表示“齐柏林是国民党优秀党员”。这两者关于齐导演的背景则在网络上引起的另一番讨论,甚至有网友提及往事,认为齐柏林拍《看见台湾》就是个阴谋,因为片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在民进党执政的县市。中兴大学副教授张明强甚至在脸书PO文称,“齐柏林常和‘党国’人士交往,《看见台湾》完全忽略国民党结构对台湾造成的伤害,这样的纪录片只有抢发言权,而且真正伤害台湾。”
在国外读书的齐导演的儿子则于11日登机返台前在PTT上发文表示“家父是所谓外省二代,但是我相信爱台湾的心,爱到命都可以不要,甚至比很多卖‘国土’的本省人还多还深,爱不爱台湾跟省籍出生什么的都没关。”
这个讨论看起来很无聊,但实则点出了台湾一个深层次的矛盾:谁有资格来爱台湾?这是“独派”人士在长期“去中国化”宣传中被反复操纵的议题。“独派”声称,1949年迁到台湾的“国民政府”是个外来政权、与台湾本土无关,包括蔡英文在2010年曾表示“‘中华民国’是一个流亡政府”。而当时的执政党中国国民党以及跟随蒋介石一起退守到台湾的200多万外省人一样是外来人,他们基本是不可能爱台湾的,所做的一切很可能都是出卖台湾(特别是促成两岸统一),只有本省人才有资格说自己爱台湾。
将这个逻辑进一步引申,就会连结到那句著名的政治口号“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即现在台湾所有的问题都是国民党造成的,要解决所有问题的前提就是先搞垮国民党,完全无视国民党这么多年对台湾的贡献。
为了爱台湾付出生命的齐柏林被发现是外省人二代,同时又是国民党员,这无异于打破了“独派”对“爱台湾”的人物设定(本省籍),也让部分“认知失调”的极端“独派”不得不开始黑化齐柏林才得以心理平衡,但这也凸显了这些人的“精神错乱”,尽管有这样极端想法&做法的台湾人并不多,但正因为他们极端,也成为了台湾社会融合的巨大阻碍。
齐柏林导演,用《看见台湾》让台湾民众更加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有心人士借他的意外过世来炒作其身份、背景则突显了少数人被“台独”思想浸透内心的阴暗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199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62“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51“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7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