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娜:太阳花一周年| 台南虱目鱼在大陆怎么了?
关键字: 太阳花太阳花学运太阳花学运一周年学运一周年318学运虱目鱼台湾青年台湾人民反服贸黑箱操作有人认为,“反服贸”过程中,真正厉害的是外围那些有组织基础的公民团体,“反服贸”过后这些小的学运组织,不成气候。不得不依靠民进党,也进一步取消了他们原来的进步性。
工运组织者吴永毅认为,绝不可小看学生中“新世代台独”的力量。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的情况下,他们利用其中冲突,诸如物价问题、中小企业生存问题做文章,容易被大众接受。他们和民进党近期采取合作,今后则有可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左派包装,实质为右,对将来台湾社会的影响堪忧。
也有人提出,这是“北京要面对的新挑战”:
今天带领占据“立法院”的学生,几年后有可能是立委。即便他们与绿营有渊源,但如果北京认为他们只是民进党的马前卒,只是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同路人,那恐怕会出现战略判断上的错误。[9]
2014年6月,台中静宜大学附近的饮食店街区,我看到从前都是中老年人掌摊的街头小店,换上了许多年轻面孔,大学毕业不愿再做低薪、过劳又被管束的工作,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自营小摊小店,追逐他们的“小确幸”生活。但年轻人多还没有“掌握食物”的能力,何况他们的顾客,也在风雨飘摇中。“小确幸店”,也几乎意味着“不确定”。
无论这些开小店的年轻人,还是学院里那些奔走于一个又一个土地开发、环保抗议的学生,可以看到的是,年轻人的“最大公约数”,其实是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所谓的自由民主价值观。“民粹式的民族主义”是走政治路线的学生可能需要的,也可能会在许多年轻人中发生影响,却不见得是必然的未来。
自觉走政治道路的学生,作为“有理想的人”,如前面所言,如果向民进党靠过去,可能会弱化正当性;如果不靠过去,将来在选举中真有能量了,就会稀释和瓜分国民两党的票源,势必会被两党夹击,夹击下的空间有多大,就要看他们的政治组织有多扎实。当年民进党的新潮流系到工运组织蹲点“镀金”,以求政治上位的手段,现在怕是不能管用了。
对大陆来说,原本被寄予希望的年轻人,成为反对两岸交流的“急先锋”——这个始料未及的障碍,倒可能促进反思:对台工作原来所仰赖的政党政客和精英交流模式,离现实民生有多远,为何无力取信、影响年轻人?
如何“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1.历史与现实
1979年元旦,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一千七百万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并宣告了和平统一政策。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历史可以追溯更早:光复初期,台湾地下党组织“省工委”,有大陆“潜伏”来的,也有本省人,有穷苦的客家佃农,小职员,也有台大医学院里前途似锦的学生、日据时代最富才华的作家——那个年代,提着脑袋加入共产党的台湾青年,是相信台湾的出路系于“做真正的人”的社会主义理想,系于整体上中国革命的成功。1950年代国民党以白色恐怖肃清了这样一脉力量,并以儒家教化、反共监控与教育,以及深入日常生活和音乐、文学的“美援”文化,建立了一个极其保守的现代化意识形态。
1960、1970年代,“左翼青年”正是从这样一种恐怖和喑哑中破茧而出。左翼思想吸引着那些最热情的年轻人,哪怕没有集体和前辈、理论薄弱、弱小到谈不上力量,或只能作为一种让人心存温暖的理想——他们终有成长和组织的空间。文革后期,一批经历海外保钓运动、认同社会主义实践的台湾青年,有的悄悄来到大陆;有的回到台湾,在学院、社会运动中各自寻找位置。1972年三个台湾青年许登源、陈妙惠、林盛中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希望将对台方针从“武力解决”改为和平统一;并提出台湾人民在长期反共教育下,对大陆心怀恐惧,应当针对他们做宣传工作。[10]保钓左翼在美国办了《台湾人民》、《台湾思潮》等杂志,岛内则有《夏潮》杂志,挖掘、接续日据时代文学的反殖民精神。此时,出狱的白色恐怖老政治犯陈明忠和一些朋友觉得:“时代在左转,统一的时机近了”。陈明忠因“策反”知名的党外人士黄顺兴而再度入狱。几年后,黄顺兴终于辗转来到大陆,成了一个敢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放炮”、反对修建三峡大坝的台湾人民代表。
此时的大陆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引进外资与“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的政策下,台商与台企开始扮演重要角色。2005年连战来大陆“破冰”之后,“第三次国共合作”一度被热议。一方面,“寄希望于国民党”;一方面,胡锦涛说,“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但丰产水果季节性采购等惠台措施,“释放善意到基层”,是以可见的援助和经济利益赢取民心,而无关乎人民的力量了。
2.与民间力量开展实质合作
“反服贸”曝露了台湾的不安,曝露了社会矛盾的多重层面,曝露了本土民族主义的危险,也曝露了台湾民间社会的力量。代议民主制度下的政府,开放了一定的空间,各种民间组织争取权益、监督政府,且遍地开花。这是台湾社会的一大特色。如今,学生或毕业生,正越来越多成为民间组织的后备军。
对大陆来说,是时候重视民间社会的力量了。让两岸不只是政商和知识分子,而是包括代表民众利益的民间组织和劳动者的参与,来构架新的两岸模式,思考“中国”不只作为文化血缘、也作为并肩劳作的兄弟的意义。
改变精英路线,走真正能深入基层的“群众路线”;与台湾的民间组织合作,开展两岸人民的实质交流——或许能从两岸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譬如劳工和环保问题切入。
台湾环保问题出现得早,无论在环保知识的累积、理念的推广和运动的开展上,都有丰富经验。大陆也正积极寻求环境的改善方向,在诸如治理雾霾(如2020年全面禁止燃烧石油焦)等方面,推出了先于台湾的环保立法。两岸如果能就环保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在知识、调查、运作、推广、教育各方面,都应大有空间。
劳工问题上,大陆一度汲取台湾加工出口业的思维与管理模式,极大地消耗了成本优势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如今优势不再,两岸工人的处境已渐趋同。而大陆政府开始对资本进行约束,一些保护工人权益的法案,如“欠薪入刑”、“集体协商”等先后出台。这也是两岸能就劳动保护问题进行交流的基础。
总之,切实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开展以人民为主体的交流,或许,能再度打开对两岸未来的想象。
(本文将于2015年4月刊发在台湾《人间思想》第九期)
【点评】
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看了李娜的文章,写得很好,我也学到许多。有如下几点回应:
第一,“反服贸”运动,正如你所说,是台湾近些年来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在这种爆发面前,你梳理了各种派别和立场的应对和挪用,但唯独对“左统”立场的群体语焉不详,如果说广义的“左翼”可以成为台湾社会运动的“普遍光谱”,因为从这一立场出发,很容易将大陆和台湾都简单地视之为某种形态的资本主义,甚至当做是“全球资本主义”的某一部分,从而较为轻易地建立起批判的立场,那么“左统”立场的群体,如何保持“左翼”立场(批判资本主义及其变相的压迫)和“统一立场”(认同现实的而非理念的中国)之间的“同一性”,或者这种“同一性”在“反服贸”发生了深刻的“断裂”?与此相关,台湾学院中“批判知识分子”如赵刚已经通过一系列文章表明了自己对这次运动的批判态度,但本来与赵刚立场相近或类似的学院“批判知识分子”的立场是怎样的呢?是否保持了和赵刚类似的态度,还是如以“小心民族国家”或者“反思全球化”等时髦而轻巧的论述回避了其中重大的矛盾与困境;
第二,虽然说学生的“太阳花”运动只是“反服贸”运动的一部分,但是这场运动所激发出来的“世代”问题不容回避,无论是直面“统独问题”还是试图超越“统独问题”,都必须面临一个严峻的事实:年轻一代几乎都不认同中国。这种将“中国”从“台湾”论述中排斥出去,然后再将其作为“他者”(中国因素)再召唤回来,这一过程是如何历史地形成的?是否有破解的可能?
第三,正如你文章准确而深刻地指出,无论是倾听台湾“基层的声音”,还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假如只是从“经济主义”的角度,以为只要向台湾进行利益输送,就能够赢得民心和民意,那就太幼稚了。“反服贸”所引发的社会反应,恰恰证明了大陆对台工作的盲点和失误。但问题在于,不仅仅是批评这套做法,而是需要进一步追问,如何才能“深耕基层”、“深入民间”、“深得人心”,目前的做法固然问题多多,但仅靠设想更加规范的“市场经济”或者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是否能够达到目的,还是很可怀疑的。“群众路线”的背后,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一整套历史经验与策略,倘若无法将巨大的债务转化为宝贵的遗产,并将其创造性地挪用为现实的策略,有可能想入基层而不得,这才是真正的困难之所在。
【注释】
[1] 有关学甲虱目鱼契作初期运作,台湾较为详细的报导见赖宁宁:《阿共 银弹 虱目鱼:中国钱进学甲429天内幕纪实》,《商业周刊》1129期,2009年7月。
[2] 参见曾芷筠《新的开始:反服贸(自由贸易协议),青年运动与下个世代的媒体》,2014年3月27日。
[3] 参见黑色岛国青年阵线《318青年占领“立法院” 反对黑箱服贸行动宣言》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
[4] 唐家婕《台湾年轻人为何上街头》,《财新网》评论2014年3月25日。
[5] 参见苦劳网记者陈逸婷在苦劳网2014年3月21日的报导:《【反服贸】马未响应 扩大抗争 号召民众包围国民党部》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7842
[6] 参见2014年3月18日全国关厂工人联机对服贸声明:《资方无良 政府无耻 反国民党强过服贸》,https://www.facebook.com/ShutdownButNotShutup/posts/629364100474058
[7] 参见2014年4月1日贱民解放区的《贱民解放区宣言》,https://zh-cn.facebook.com/notes/贱民解放区/贱民解放区宣言/691268437581421
[8] 参见苦劳网记者孙穷理在苦劳网2014年4月20日的评论:《【出关播种何处萌芽】系列之二 自由贸易的东军与西军》,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8277
[9] 参见范世平《公民运动时代 北京对台新挑战》,《联合报》2014年3月31日。
[10] 参见郑鸿生《解严之前的海外台湾左派初探》,《亚洲人间思想》,2012年第1期。台湾:人间出版社。及林盛中《与<告台湾同胞书>共成长》,《人民日报》2009年1月28日02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