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娜:太阳花一周年| 台南虱目鱼在大陆怎么了?
关键字: 太阳花太阳花学运太阳花学运一周年学运一周年318学运虱目鱼台湾青年台湾人民反服贸黑箱操作3.“反中”:共同体的?阶级的?历史的?现实的?
在“黑岛青”的宣言和为“反中”提供学理支持的某些论述中,“中国”的威胁在两个层面:一是对民生,包括中小企业和劳动者的冲击。二是对自由民主价值(以及“小确幸”的生活价值)的冲击。有些论述似乎是为了让人听得切身,特别诉诸生活层面,比如大陆洗头妹抢生意、出租车小黄变红。
姑且不论两岸贸易非自今日始,大陆资本要进入台湾的早已进入;服务行业的大资本,大概也不会以抢占这个小市场为重;让台湾相对发达的服务业技术、人才流动到大陆,或许才是“服贸协定”里,大陆所看重的关键。种种夸大的“威胁论”,反而使得这些激烈“反中者”所宣称的“中小企业和劳工利益”的立场,显得不那么踏实。
与之对照,对岛内工人运动和劳动问题有着深度介入的团体,如“全国关厂工人连线”,却提出了:两岸服贸协议现今在朝野对立的结构下已然变成反中与否的对峙,但对于基层劳动者而言,真正的议题不在于反不反中,而是人民生计的问题。[6]
人手一支“太阳花”成为学运的象征物时,守护台湾“共同体”流露出一种奇异/华丽的悲情。但这样一个以“中国”为敌国的“共同体”,是否真实存在?同样站在“反服贸”现场,却立场迥异的两种声音,提示了一个事实:“反中/恐中”是有阶级差异的。
1980年代中后期,台商南下东南亚、西进大陆,台商“关厂”可能导致的失业,成为许多工人时时恐惧的问题。全球化给资本自由流动追逐廉价劳动力,造成劳工之间“竞争”,也从中加强了“台独阿伯”那样的底层劳动者的“反中”倾向。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可能打破的。台湾工运团体多,有统派的“劳动党”,有独派的“劳动阵线”,也有强调超越党派与统独的“自主工联”。工运组织倘若能提出“真正的议题”,帮助工人在社会结构中重省个人遭遇与情绪,“竞争”也有可能转化为联合。
在另一个层面,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反中”又是如何?很多大学教授集中在“价值”、“民主”问题,将台湾与大陆视作两个对立体。譬如,大陆没人权,不民主,“裙带资本主义”,法制不规范等。一些主张台独的中生代学者,则以“中国因素”,将两岸政经往来中的一些问题,扣连上台湾内部社会正义、弱势群体、阶级问题的讨论,特别吸引青年:当青年朦胧地寻求思想资源来认识自己的前途和失控的资本社会时,与这样一种以“左翼”之名和“共同体”召唤的论述产生亲近,几乎是必然的。在贫富不均、政商结合资本当道,经济持续低落,特别是年轻人没有出路的社会里,某一“左翼思想”——实是被抽象为一种对抗性的、以弱势立场要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容易成为“流行”。也最容易成为“民粹”式的民族主义的发动机。在其中,除了基于“现代化模范生”对后起“土豪”(但依然野蛮)的不平心态;还有一种“守护台湾价值”的自我感动。
显然,被“反中”所利用的,包括这样一种“善”的心态吧。或许不该怪学生的“形左实右”,台湾左翼的传统几经断层,如今不论在校园争取文化领导权的左翼知识分子,还是在工运领域真正坚持左翼路线的“第一线”组织者,影响很难及于更多学生和民众。这一代青年反抗现实的思想武器,不能免于“贫弱”。
学运思想之局限,也引起不少社会运动组织者的反思:无论如何贫弱,组织者正是要从中寻求推进方向,或则“下场捞人”(发展对象),或则引导更深入的,诸如对美日殖民因素的反思。
而对大陆人来说,如果不反思“中国大陆何以参与到台湾社会的矛盾中,可以从什么方向突破”,只是批评台独和疑心“学生总是容易被利用”,也是无助于问题推进的。
资本的自由流动使两岸人民各自承担(也可以说是分享)了许多相似的苦恼。这本是相互理解的基础,却在各自“民族主义”的话语遮蔽下,成了鸿沟。“反服贸”在大陆网民中引发的骂战,正是如此。“两地富人联手数钱、两地穷人互相对骂”这一让人心酸的局面,能够破解吗?
在“占领”现场,一方面支持占领,一方面对学运的路线、方式提出质疑,并试图破解这一“怨恨式的民族主义”的声音,来自“公厕旁解放论坛”。由多个参与学运的NGO发起,每晚在立院济南路侧门外流动厕所旁举行民主式论坛。
我们是一群长期关心社会议题的行动者,带着人民“似乎”夺回了参政权的振奋情绪参与这次抗争……然而在行动现场,虽然我们积极现/献身,我们却没有参与共同决议的权利/力,使得这场运动看似集体共享,实际上所有事情却还是一如往常地透过少数决策者来领导、发落;运动中的话语权和管理方式复制了既有代议政治式运行体制,并同样诉诸以所谓的理性、和平作为治理手段……[7]
这是“反服贸”的众声喧哗中,相对聚光灯下的学生们远为“边缘”、“小声”,却可能后续生产最丰富行动的声音:原本就有组织,是在占领过后,能够持续开展基层工作的。
太阳花学运领袖林飞帆
“反服贸”后的台湾
1.“补上全球化这一课”与“台湾因素”
“反服贸”过后,一些左翼团体、媒体展开了“自由贸易调查局”、“补上全球化这一课”等持续行动。其实2013年服贸签订,“苦劳网”就发表了从“台商”、“让利”、“区域经济合作”等角度讨论服贸的文章,侧重于学理辨析。“反服贸”过后,“苦劳网”提出了进一步的反思。
其一是,美国以自由贸易之名对台湾的胁迫控制,何以不曾被抗议?
在“反服贸”的抗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论如何都算不清楚的算式,叫做“利大于弊”,在自由贸易的计算中,得到好处的人跟付出成本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人……
自由贸易的东军、西军皆兵临城下,ECFA、RCEP、TPP,乃至各种自由贸易协议的议程直扑而来,台湾从蓝绿政党,到主流社会的认识,都没有“反自由贸易”的思维存在,在“一路向西”的反服贸运动过程中,累积极其有限。[8]
第二是反向提出中国的“台湾因素”,检讨台湾资本在大陆经济发展中并不光鲜的角色,特别是“血汗工厂”管理模式的输出。
4月份,广东东莞爆发隶属台湾宝成公司的裕元鞋厂工人罢工事件。受台商剥削的大陆工人,真的会“仇恨台湾人”,并且喊出比台独还台独的口号:“台湾佬并不把大陆人当人看,我们一定要和它们斗争到底,和那些大陆汉奸、大陆走狗斗争到底,打倒台湾佬!打倒大陆走狗汉奸!”
做劳工研究并参与工运的世新大学社会发展所学者陈信行,面对这样的图片和言语,如是反应:
不是这下才丢脸丢到对岸去。从80年代末台湾一开始西进就这样。已经发财的和等着发财的大陆资产阶级捧台湾(老板)“先进”,想着“有为者必若是”。大发财之后,自己懂得剥削工人污染环境打压反对声音之后,台湾老板这套也就不稀奇了。大陆工人一开始目瞪口呆想说天下怎有这种人。第二代也就不稀奇了,直接依据自己的经验做判断。我们这些基本上生活工作在台湾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跟着龙小姐(龙应台)一样觉得“我们”(包括“回流鲑鱼”和郭董蔡董们)文明、礼貌、守秩序,不像“阿六”一样粗鄙土气。不好意思,“台湾佬并不把大陆人当人看”其实是更多工人的亲身体验。他们只是没看到,台湾大老板也并不把台湾员工当人看。
2.“青年参政”与两岸关系困局
“反服贸”落潮后,“学运明星队”的核心成员二、三十人,重新组合为“民主斗阵”与“岛国前进”两个团体。前者走“遍地开花”路线,强调与各个县市的在地社团和议题合作;后者采取大型造势晚会等民进党熟用的政治动员方式,以落实“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等程序正义为路线。此外还有其他学生组织,到全台湾学院去演讲、串联。约有二、三十位学运年轻人走入从里长到议员的民意代表选举。
怎么看待太阳花后年轻人的走向和影响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