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宇舟|阵痛与希望:中国经济的“破茧”时刻
最后更新: 2024-08-27 07:44:085、消费市场历经考验,但依然前景乐观,预期能为破局提供强大支撑
而中国技术进步很重要的依托,便是庞大的消费市场,《哈佛商业评论》甚至将数以亿计的消费者,视作是中国创新生态与全球竞争力无与伦比的一方面 。
虽然遭到疫情封控的影响,整个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还在以较快速度增长,2023年的总额分别为2014和2019年的1.80倍和1.15倍。其中住宿餐饮收入总额分别为2014和2019年的1.90倍和1.13倍。旅游行业虽然仍有待修复,至2023年境内旅游收入也恢复到2019年的近75%,是2014年的1.32倍。
由此可见,虽然我们正在遭遇一定程度上的消费降级,但是在这些非必需品上的活跃情况,也可以佐证消费基本盘的稳定。
图表来源:哈佛商业评论,China’s New Innovation Advantage。正如图中“生活变化指数”所展示的,从广义上讲,自1990年以来在中国生活,发展与变化远超其他任何国家。这种巨大的变化也反过来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宽广,因此,以个别阶段性数据与体感来做出悲观预计,更要格外慎重,因为很可能会被具有庞大市场驱动能力的新变革所证伪。
而且,消费受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极大,这就不得不说笔者在5月刚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还不是咱国内出的,而是麦肯锡做的[14] 。对于消费基本面还是以乐观为主。
而且从消费意向来看,除了单位开支较大的家电、消费电子与烟酒,其他消费意向反而仍在增加:
如前文所述,消费降级的风险确实存在。但是在降级中,我其实感觉到了另外一种活力,大量人口正在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开始分流。在如今很多新行业并不一定需要端坐公司总部办公室的情况下,“大城市机会多”的定律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土地财政退坡后,从弱二线城市乃至强二线城市非核心区开始,老百姓最大支出——房子的价格也被打破了增长预期,甚至开始急速下滑,人们变得相对敢于消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分流后回归的人群又大大带动了当地的人气与消费,出现了一批以主打“消费降级”为理念的消费新业态,乃至铺就成了全国连锁,客观上用成交量基数的放大去填补价格的下滑。
而这种变化在南方的三四线城市又比北方来得更快更热,笔者这两年多次游走在中部和西南的某些三四线城市,包括它们不一定被归为二线的省会,感觉不仅比疫情前热闹,甚至比某些一二线城市还人气更旺一些。
我也会入乡随俗,在业余时间穿着个大拖、挎着俩塑料袋,跑去“零食很忙”称两斤锅巴炒面麦丽素,可乐一听一块五,再去隔壁的猪脚饭、鱼片粥、八小时牛汤花个十来块钱,这一顿饭就对付过去了。然后见得这店的生意能从早晨八点左右做到晚上八九点甚至更晚,而再前面的夜市翻台子甚至到凌晨一二三四点都有。有点破的水泥杆上贴着广告,不管是工厂、商场、饭店和娱乐场所还在招工呐……
直到去年以前甚至都不会想到,有些城市修得跟鬼城一样的新区(疫情前每季度甚至每月都去,我对它们除去上下班以外的荒凉印象都已成为思想钢印),怎么反而现在开始夜深十点堵车了呢?
当然,从更宏观的统计来看,我们目前的消费态势还不是简单用一个“消费降级”就能概括的,很多时候大家的消费还是有追求的。此处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普华永道思略特在中美德三国调研对汽车互联功能的需求时,呈现出了如下的画面[15] :
只有中国消费者会表示:我全都要!
而出行方式的偏好选择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最没想到的是,与美德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唯一没有实现遥遥领先的出行方式,居然是步行。
而这种消费意愿和需求,将带来怎样的一个市场?各国市场里究竟谁的品类更丰富、交易更活跃、消费者需求更全面且更容易得到满足?相信答案不言自明。
6、对外开放仍在进一步扩大,为经济破局不断引来外部活水
先看一组外贸数据,2023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达到64.5万家,创历史新高。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较去年提升3.1个百分点。
从出口产品来看,2023年,中国出口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的58.6%。机电产品中,“新三样”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29.9%。海关总署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3/4的企业预计2024年进出口持平或增长。
在进口承压的背景下,不仅总量还在上升,而且分布还更为均匀,西部与东北交替领取外贸增速最快的大红花。2023年东北实现了出口增速的全国第一,而2024年前五月西部的进出口增速又以9.3%领跑全国,就不说与高精尖搭边的机电产品了,农产品出口都是大涨,云南的自主品牌农产品出口增幅甚至能达到64.2%。
这让笔者想起在华南西南出差时,也会结识一些果农朋友,有的会讲如何能把水果或水果树直接卖到东南亚;有的讲怎么利用技术优势和规模化种植,乃至电商平台的地推优势,把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一群海关外的竞争对手打得节节败退;有的则是被核心企业纳入供应链,大家一起芝麻开花节节高;有的则是一个村一个镇抱团,与其他抱团的上下游搞上下游联盟优势,打破了上文说的行业壁垒……
就是某些人眼里最不起眼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外贸,都给咱展示出了一千种卷法的无限生机。卷,肯定有,但是卷的同时还在做加法,正所谓:千方百计勃勃生机,虽卷但涨万物竞发。
而东部的外贸调结构也正在深化,就以上文提到的苏州为例,正在迎来从来料加工向产业升级的蜕变:今年1-4月的进出口总额又跌了近10%,可见对美欧日韩的来料加工模式调整绝非一朝一夕;但光伏电池、智能手机、电梯、光学仪器等高新技术产品的涨幅都达到了30%以上,有些甚至能达到2/3。
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基建领域为例,一季度全市投资完成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效益释放后续可期。其下属县级市,昆山市一季度完成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0.1%。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高达315%,张家港的太阳能电池出口连续4个月增速超200%。
相隔不远的另一个外贸重镇宁波,2023年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已经占到外贸总额的56.8%,“新三样”产品中,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5.4%和27% 。而在此基础上,2024年一季度锂电池出口增速还继续增长了16%,集成电路出口的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84.5%。
还应该指出的是,外贸也只是外向型经济的其中一部分。而能够支持我们破局的外部经济因素,还远不只是贸易一途。
这里笔者首先要赞美顶层设计的高瞻远瞩,就在贸易战白热化,我们身边很多朋友出于义愤希望对等报复,更兼一些别有用心的键政段子手推波助澜,对苹果、微软、特斯拉等等外企如何反制的舆论甚嚣尘上。但是呢?我们不仅没有关门,在有节制地推出一些反制措施的同时,反而还加大了对外企来华投资的支持力度。
直到今天,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50%的受访企业依然将中国列为全球首选或前三位投资目的地。汇丰银行统计结果是,87%受访海外企业表示将拓展中国业务布局,88%的企业表示中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他们开启了新的业务机遇,3/4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三年将加大中国供应链布局,其中,1/4预计会大幅增加[16] 。
在贸易战开打最为剧烈的时候,它们反而成为了我们的同盟军 ,对本国政府的大量质疑乃至抵制延续至今 ,连一贯对华阴阳的那些外国媒体都不得不承认,这些外国企业都成为了本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对者 ,甚至开始质疑本国的贸易保护政策 。而我们的情况呢?上移三段便是。
更何况,我们的外向经济是有自己的通盘大战略的,不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整个外贸投资的规模、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乃至港口合作,都依然在震荡中保持着总体强劲的增长 。
图表来源:黄文涛《中国经济新动能》,2023-9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让海外供应链产生的粘性,已经远远不是一个劳动力或原材料便宜所能概括的了。事实上所谓的雁行理论在亚太地区能够成立,也远不是一句“便宜”所能概括的。
不管是中国的庞大基数、产业链条、基建配套、营商环境、人员素质,还是消费群体,中国的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也确保了内部产业迁徙的空间,向外转移并非唯一的选择。而且对很多行业来说,随着技术迭代和产业之后,未必非要以迁移来达到利润扩大的目的。
虽然从短期看,我们还将面临一些产业转移、外贸订单减少、制裁升级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这一系列优势终将会消化这些问题,并用经济规律报复这些发动贸易战的国家。
君不见,在保护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心魔上,外贸与技术的“小院高墙”都已经连成长城了,可在现实世界,它们却终究连一堵薄薄的边境隔离墙,都能花费百亿建成豆腐渣。
就这面墙,报价2700万美元,而整个边境墙报价至少不低于150亿。所以要知道,什么样的国家在对我们发动贸易战。
就在写到本段时,笔者又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和不久前刚写的印尼分析又一次产生了联动:
巧合的是,一海之隔的对岸,湛江东海岛上巴斯夫已经列了三期计划了。
终止的原因不仅是镍价的下跌,而且替代品也已经产生了,这替代路径又是谁家提供的呢?
图文来源:公众号“前HR随笔”:《大项目泡汤,印尼小聪明抵不过中国科技进步》,2024-7
一方面我们的配套还能继续吸引外资,另一方面,我们在配套中凝结成的商品还在不断增量,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在整体上并没有重大变化的趋势,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互联,相信我们在区域市场的整合与工农业商品的定价上还会有更亮眼的表现。
笔者四年前曾对越南经济写过一篇提纲,虽然只是拉了个提纲,但这个提纲的因果律至今仍在被现实不断触发:
图表来源:黄文涛《中国经济新动能》,2023-9
某些人在抨击时总喜欢说“经济是个复杂的系统”,可是他们在炒作此类话题时却又永远浮于表面,永远不讲系统,永远一个大新闻“在转移了,我们要完了”。
自贸协议还在签,中欧班列还在加,在签约场和列车头上,没有唱衰者。
图表来源:黄文涛《中国经济新动能》,2023-9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岳冠东 
-
拼多多陈磊:未来利润将逐步进入下降趋势,这是长期健康必要的代价
2024-08-26 20:4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台湾著名餐饮品牌鼎泰丰关闭14家门店,退出北京等市场
2024-08-26 18:24 -
英伟达、谷歌、AMD等美日企业,巨额投资中国台湾
2024-08-26 17:52 观网财经-科创 -
滴滴智驾座舱业务也要被卖了?
2024-08-26 17:43 -
赵昌文:从数据所有权到数字税,中国能做哪些创新?
2024-08-26 17:29 -
工信部无线充电新规9月1号实施,iPhone充电功率被砍一刀?
2024-08-26 17:11 -
台积电:获中国大陆和日本巨额补贴
2024-08-26 17:05 观网财经-科创 -
财政部:前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663亿元
2024-08-26 11:59 观网财经-宏观 -
IBM中国研发部门关闭波及上千人?公司回应
2024-08-26 11:26 观网财经-海外 -
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资金来自哪里?
2024-08-26 10:52 观网财经-房产 -
“房屋养老金”引热议,钱从哪来?
2024-08-25 17:56 中国房市 -
吴清:希望机构投资者继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持长期主义
2024-08-25 17:56 金融观察 -
每件商品最高补贴2000元!第二轮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发布
2024-08-25 17:31 观网财经-消费 -
东方甄选财报:GMV同比上涨43%,董宇辉分1.29亿
2024-08-25 11:1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即将IPO,荣耀获中国移动投资
2024-08-25 10:06 观网财经-科创 -
阿里史诗级时刻?新增香港为主要上市地
2024-08-23 22:2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金融监管总局:拟规定网络小额贷公司对单户用于消费贷余额不得超20万
2024-08-23 20:50 金融观察 -
郑栅洁主持民企座谈会,赛力斯、传音等参加
2024-08-23 20:50 -
上海叫停房贷“返点” ,存量业务需7日内整改完成
2024-08-23 20:50 金融观察 -
富士康董事长:若印度产iPhone良率仅50%,早就撤了
2024-08-23 18:30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24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1“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18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49“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朗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