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企要帮苏格兰搞个900亿大项目 图什么
最近,苏格兰首席部长尼古拉·斯特金宣布,中国企业将在苏格兰地区投资开发综合型基础设施项目。项目涵盖政府保障房、清洁能源、高铁和智慧城市等建设。如果项目落地,总投资额将高达100亿英镑,合人民币923亿。这算的上是去年中英蜜月期以来的首个大项目,资金规模大,未来能否双赢?[全文]
-
“营改增”要来了,房价究竟是涨还是跌?
今年两会政府报告明确提出,从5月1日起,房地产业全面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3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再次重申了这一点,并将首次涉及自然人缴纳增值税征管,如个人二手房交易。那么问题来了,营改增,究竟是什么?房价是要升还是要降?[全文]
-
楼市加杠杆冲动:一场危险的游戏
近期监管层一系列重拳出击,打击首付贷,即中介机构、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发放用于购房首付款的贷款。楼市加杠杆刚刚冒出头,即被遏制于无形之中,毕竟股市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2008年金融危机过去不远。[全文]
-
Apple Pay秒杀微信支付宝?别逗,来看专业段子手怎么吐槽!
Apple Pay(呸)来了!果粉热情高涨,使得苹果服务器一度挂掉。伙伴们戏言,最近出去吃饭一定要带上果粉,她(他)会抢着买单。不过,玩笑之后来回答两个问题:Apple Pay能否借此颠覆国内的移动支付市场?银联能否在苹果的帮助下打一场翻身仗?[全文]
-
微信支付为什么敢对提现收费?
微信支付团队近日发布公告,3月1日起,微信支付的转账功能停止收取手续费,但同时提现功能开始收取手续费。微信为什么要这样做?微信为什么敢这样做?[全文]
-
不救楼市的“救经济”,都是耍流氓?
央行联合银监会发布通知,对不实施“限购”的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下降为20%,对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那么,这一被称为接近历史最宽松的政策为何出台?效果又会如何?[全文]
-
欧盟会听从美国,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吗?
美国最近有点不高兴,又跳出来警告欧盟国家,不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因为“这将妨碍欧美国家采取措施阻止中国向其倾销廉价商品”。在WTO取得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为何这一问题当时没有解决?中国入世时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表示,当时之所以让步,是不得已而为之。[全文]
-
Space X干翻了中美俄?
美国东部时间12月21日20:29,SpaceX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成功发射“猎鹰9号”火箭,并在升空后10分钟完成第一级火箭回收。有人惊呼,这一成功标志着马斯克和他的Space X干翻了中美俄三大国的所有航天机构,真是这样吗?[全文]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谈些啥 哪些与你我相关
12月14日,姗姗来迟的政治局会议终于召开。此次12月的政治局会议之所以如此受关注,是因为,按照往年惯例它带有一个特殊的使命——为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一般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上旬召开。[全文]
-
总理请来的外国专家,都是什么来头
三名参会的外国专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和平奖双料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麦肯锡上海办公室资深董事华强森。他们都是中国通,但提的建议各不相同。[全文]
-
三一起诉奥巴马案 到底谁赢了?
11月4日,罗尔斯公司就诉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案达成了最终和解。国内观点就此分成了两派:一方认为告赢总统这种事只有在美国才能出现,这是美国的胜利;另一方则欢呼中国企业终于迎来了在美国的胜利,从此扬眉吐气。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谁赢了?[全文]
-
六成美国人存款不足1000美元,你吃惊吗?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美国一家网站近日的调查数据却让不少中国公众大跌眼镜:调查数据显示,逾62%美国人账户存款不足$1000,而同时有14%的美国人存款余额大于$10000。而且金融危机之后,这种贫富差距在急剧拉大。[全文]
-
嘉能可案有多危险:你差点再遇全球危机
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刚过去的一周是平淡无奇的。但事实上,我们刚和一个类似雷曼兄弟事件的严重危机擦肩而过,整个世界的商品市场差点就此崩溃。[全文]
-
大众排放门给了“德吹”又一记重拳
因涉嫌车辆排放上作弊,德国大众被美国环保署抓了现行。大众股价两天内跌去三分之一。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排放门”更是让人想起此前大众速腾的“断轴门”。如今,德国制造除了质量问题外,更是陷入了诚信危机。[全文]
-
苹果还能从中国赚走几个肾?
中国市场对于苹果公司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营收率不到10%到一跃为比肩欧洲的第三大市场。但即便如此,苹果公司也没有对中国果粉们的热情给予回报。iPhone在中国总是比其他地区卖的贵一些。更可悲的是,虽然iPhone浑身上下都是made in China,但中国却仅能从中拿走4%的利润。[全文]
-
印度龟将超越中国兔?先干了这碗恒河水
西方媒体上正出现越来越多类似“‘印度龟’将超越‘中国兔’”的论调。“中印之争”被西方媒体炒了多年,而这种炒作近年越来越偏向“中印经济增长速度之争”。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超中国正是西方人眼中一个重要论据,这一论据似乎今年就能实现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