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云:给不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关键字: 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地位倾销廉价商品中国加入WTO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国家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随着外媒的一篇报道,一个差不多已经快要被中国普通老百姓忘却的词汇又被翻了出来。12月29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近日美国警告欧盟国家,不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MarketEconomyStatus,MES),因为这将妨碍欧美国家采取措施阻止中国向其倾销廉价商品。一石激起千层浪,究竟什么是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又从何而来?
美国警告欧盟国家,不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入世后遗症
市场经济地位和非市场经济地位相对应,一旦一国被当作非市场经济体看待,那么该国企业在遭反倾销调查时,将遭受一种歧视——在确定其倾销税率时将选取替代国的产品价格与出口国产品出口价对比来确定倾销幅度。这一手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西方贸易救济中反倾销领域。
中国大陆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于当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签订的《入世议定书》。当时《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在针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并不自动用中国产品国内价格作比对价格,而是选择第三国产品价格,即替代国价格作对比价格,这种待遇保持15年。”
也就是说,入世并未使中国大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在入世后的15年内大陆不得不面对替代国价格这一不公平对待(港澳台以独立关税区加入WTO)。
在WTO取得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为何这一问题当时没有解决?中国入世时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表示,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上让步,是不得已而为之。
“谈判很艰难,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外方的妥协。”龙永图说,“而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应该说远远超过了反倾销条款的重要性”。
因此,在中国入世承诺的15年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期限未满前,欧美国家仍可在反倾销调查时以非市场经济对待我国大陆出口企业,最典型的例子是2013年欧盟针对我国大陆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高额的反倾销税几乎使我国大陆光伏产业面临破产。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包括俄罗斯、巴西、新西兰、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组织至今仍未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到明年11月,中国加入WTO将满15年,显然,按照当年的《入世议定书》,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为何欧盟迟迟不做出明确表态,而美国又要跳出来,横插一杠?
经济是主因:“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欧元区将损失70亿欧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钱是首先其冲的因素。西方国家向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心存芥蒂,故在经济制度上专门设置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而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则正是这其中它们用来打压竞争对手的最为有效的工具。
这一点在反倾销中替代国设置的随意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早期反倾销案件中,美国往往喜欢选择印度、新加坡等作为我国的替代国。但随着相关国家的数据透明度不断提高,美国又开始选择数据透明度更低的“新六国”(包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西、哥伦比亚和南非)作为备选国,剔除了印度等国家。其中的目的不言而喻。
一旦欧美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它们的将更难抵御中国的低价商品,因为各伙伴国不能再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征收反倾销税。
据裕利安怡(EULERHERMES)的经济研究部门测算,如果明年底,中国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欧元区将损失70亿欧元。裕利安怡首席经济师鲁铎维克·苏伯兰表示,德国将是受冲击最大的国家,因为它与中国的贸易更直接、更紧密,其损失将达到25亿欧元。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损失预计分别为6亿、8亿和3亿欧元。
美国的恐惧比欧盟更甚,由于美国贸易体制中的种种沉疴,使得中美贸易中美国企业的价格竞争力更不具有优势。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美国前不久大张旗鼓的搞了没有中国参与的TPP和TTIP;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上周三,美国商务部挥起大棒,对来自中国的进口耐蚀钢产品征收最高255.8%的反倾销关税。因此美国的反对和插手欧盟的事务也就不足为奇。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赵晓明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48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47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2“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51“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7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