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冠夫姓”就是地位低?女性应该跟谁姓
历史上女性姓氏的变化,说到底其实是“夫权”与“父权”的斗法,女性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其中并没有“女权”可言。[全文]
-
“罗诉韦德案”得而复失的辩证
为什么作为强权政治的政治正确,到头来却连其自认为属于妇女的一项基本权利都保不住?也许问题的关键是,自以为得到的权利,并无牢固的根基。自以为周全的理论,与现实脱节不少。[全文]
-
韩国政坛朝着“反女权”方向狂奔?
保守派对女权的消极态度是其政治光谱天然决定的,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下,充满怨气的韩国民众在韩国舆论固有的保守方向上宣泄则是推了保守党一步。共同民主党作为进步党派出于立场本应对抗这种趋势,奈何李在明大概也知道韩国的大选与立场政策无关。[全文]
-
中国发展离开了社会主义妇女运动,是无法想象的
从70年代末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转型,整个社会性别话语发生了极大的扭转。精英知识分子开始批判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他们把“铁姑娘”这个符号在当时所负载的多重含义,以及具体的铁姑娘们的杰出贡献和赋权历史抹去了。[全文]
-
伟大的新中国“母亲”:淮海战役胜利背后的劳动妇女
解放战争时期的劳动妇女在他们的父兄、儿子、丈夫或在前线浴血战斗或走在支前的路上,晋冀鲁豫、山东、中原解放区支援淮海战役的妇女参与支前,这是淮海战役六十万打败八十万的根本原因。毛泽东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全文]
-
今天日本女性地位,究竟是低还是高
一些女孩子是在一个父母和社会预设女孩不需要谋生技能的环境中长大的,十来岁就开始化妆、交男友、买东西,以至于成长后没有生活技能。特别是地方的女孩子到大城市找不到对象、工作,贫困后只好投身色情行业,被高利贷、黑社会控制……[全文]
-
老男人照妖镜?俞飞鸿快成“炮打直男癌”的武器了
不少自媒体通过过度吹捧俞飞鸿的“女神”属性,来贬低窦文涛的形象。这不仅仅是对窦文涛们、许知远们的低估,也是对俞飞鸿们的消费和物化。它们将自身对于女权、单身和婚姻的认知强加到“俞飞鸿们”的身上,以她们的言论作为工具来攻击假想中的男权压迫。[全文]
-
《淑女的品格》备案,但职业女性好像又被逼婚了
国产电视剧里往往只有十几二十岁谈恋爱的女性和五十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很少有中年职场女性出现。四十多岁的女演员要么扮年轻继续和小男孩谈恋爱,要么就要提前接受老年女性的角色,在电视剧里给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张嘉译和吴秀波当丈母娘。[全文]
-
有些海外华人为何看上去逢“左”必反
还是有媒体在3月8日当天给读者们做了些常识普及教育——妇女节是左翼人士抗争和女权运动的产物。有趣的是,就在笔者生活的温哥华,不少大陆新移民正在抗议流浪汉避难屋的安置,其中华裔女性为主力军。她们在抗争的同时,不忘在媒体和微信群组里唾弃“左派”。[全文]
-
“小鸟依人”会淡出历史舞台吗?
性,可能是观察中国近二十年来观念演变最好的窗口。在短促的时间里,中国社会迅速完成了从性禁忌到性自由的跨越,这无疑是极其惊人的变化。通过性,可以理解男女角色变化的大趋势,也可以看待其作为一种意义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全文]
-
“不传统”的旗袍为何有着无与伦比的国际范儿?
旗袍很容易让人联想这是否是清代旗人的服装,其实这个名称的普遍使用远比旗袍本身诞生得还要晚。作为女性平权而诞生的旗袍,本身是没有任何民族属性的,它的一截袍服设计是来自于男装,而非旗装,它的年轻令它的名字甚至无法完全统一。 [全文]
-
中国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地位高过美国
中国科技行业正在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对于硅谷而言,中国科技和商业动态信息比10年前更加重要了,因为美国公司正面临来自中国同行的激烈竞争。最终让优步低头的不是来福车,而是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而这家中国公司的掌门人是一位女性、一位母亲。对于中国而言,这件事意义重大,对于美国而言同样如此。[全文]
-
硅谷程序猿“胆肥”了?开始追求男权主义
科技行业一贯被认为是对女性最不友好的工作领域之一。现在,硅谷广受关注的性骚扰事件和歧视丑闻频出,这个美国科技行业的中心正陷入焦头烂额的处境。反对女性员工的言论也渐渐得到各方支持。[全文]
-
《使女的故事》,不只讲述了“行走的子宫”
《使女的故事》成为本届艾美奖最大赢家。撇开“政治正确”的标签,《使女》讨论了当代独立女性的身份、民主制与专政、阶级自由和平等社会话题。面对当下欧美局势的动荡、极端宗教分子的威胁、可能的战争阴影,我们迫切需要一部这样的作品来促使我们思考。[全文]
-
隐瞒怀孕“蹭福利”,光指责女员工也没用
有企业的HR谈及女性招聘私底下说,“女大学生不愿招,进来刚刚培训好结婚生孩子了;已婚未育以前就不愿意招,现在更不敢招;已育一孩的,原来放心招,现在慎重招;已育二孩的,还是不愿招,有两个孩子的女员工哪能全情投入”。[全文]
-
好莱坞“女侠”们为何在现实中这么怂
神奇女侠的创始,据说来自测谎仪的发明者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在他看来,神奇女侠的形象的确投射了他“所喜爱的女性参政论者和女权主义者的影子”。但神奇女侠的演员盖尔·加朵签了三部曲的合同,每部只有30万片酬,说好的女权同工同酬呢?[全文]
-
我们组团去了丁璇来过的女德班……
讲堂负责人张柔和迅速地给这件事定了性。她午休时间上了台,说哪里有女德课程这帮人都会出现,询问台下的观众是否知道我们的来历,台下有人回答:“西方侵略者”,“汉奸”。张给了肯定的表示,学员们义愤填膺,开始在张的号召下写文声讨我们。[全文]
-
大学生反驳女德讲师 竟被骂“西方反华势力、汉奸”
丁璇风波尚未过去,全国妇联已经明确表态叫停女德班,却还是有人继续“顶风作案”,这次他们还把质疑者称作是“西方反华势力、‘港独台独’分子、汉奸、间谍”。这个为名叫马益玲的讲师,供职的组织在民政部社团登记信息没有查到,活动主办单位“传统文化协会和诚信企业协会”也根本搜索不到,勾起了一些年轻大学生的好奇心。[全文]
-
丁璇讲座里的医学观点,都什么玩意
作为一个擅长吐槽的医生,我觉得丁璇讲座视频里槽点多到吐不完。宫颈糜烂是个病?宫颈糜烂导致宫颈癌?精尽人亡很可怕?孕期性行为会产生胎毒?吃猪肉会淫荡?看完4小时的视频,我感觉自己在替你们试毒……[全文]
-
女德仙姑说“三精成毒,专伤不洁女” 这锅老祖宗都不会背
一部电视剧+一个讲座,让女权、妇德问题的讨论火到不行。尤其是江西九江学院的“女德”公益讲座,这位“女德文化研究学者”、“女德与礼仪资深专家”丁璇堂而皇之走进校园,三从四德,妇道礼数,信手拈来。如果说是否支持婚前性行为这种“道德”问题还可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话,一些科学性的谎言真是让人再也忍不了。[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10人获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298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拜登的挑唆让我想起建国领袖的教诲——美国是大撒旦”
-
女记者伊藤诗织遭性侵案最终裁定:判山口敬之赔偿332万日元
-
同一天,德国废除“堕胎广告禁令”
-
全国人大:逾30万条公众意见聚焦妇女权益保障,将认真研究
-
法工委:用人单位不得因怀孕、产假等限制女职工晋级、评职称
-
这些两会建言与“她们”有关!
-
国家统计局: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
-
西班牙首相:将取缔奴役女性的卖淫活动
-
能否设立女性车厢?重庆轨交拒绝:对守法男性的歧视
-
国办发文六方面措施严厉打击拐卖人口犯罪
-
联合国:疫情或让全球女性地位倒退25年
-
习近平在联大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的讲话
-
代表建议:将收买被拐妇女新发案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
-
央视快评:向抗击疫情的巾帼英雄们致敬
-
“疫”线绽放 她们最美
-
战“疫”玫瑰别样红
-
特殊时刻的“三八妇女节” 习近平总书记致以问候
-
沙特女性终于能自由旅行了
-
中国消防怒了:污言连篇,侮辱英烈
· 英雄,缅怀
-
-
· 当代妇女解放 ·
农历羊年刚开始,不太热闹的春晚竟引发了激烈的女权话题争议。“女神和女汉子,大龄剩女,二十块娶走(姑娘还乐呵呵地成交了),二手货,女领导靠上级的“喜欢”上位……”一出春晚小品,引起“春晚歧视女性”的热议,也引出妇女解放的历史。自1980年代初至今,在经历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翻译引进和热烈传播之后,中国社会在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诸多方面却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倒退。为什么一方面女性主义理论大举进入中国,另一方面这些理论却未能阻止性别歧视的蔓延和女性独立意识的削弱?为什么如今只有女权主义者才是批判性别歧视的专业户?中国曾经的妇女解放运动精神以及男女平等的理念和实践都“去哪儿了”?
-
喊出“跨性别女人就是男人”后,这场女权活动被袭击了…
-
姐姐澄清热搜:痛心念小学的弟弟被网暴
-
吃瓜需谨慎,柯洁微博再陷女权争议
-
柯洁深夜强势“开团”,结果又被批“歧视女性”
-
“强大的女性也要向男人学习”
-
惊了!连@中国警察网 都被伪女权“锤”了一通…
-
“又老又土配不上妻子?”这是郎朗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
华中师大国学讲座大谈女德,引发学生争议
-
华住集团为旗下酒店低俗营销道歉
-
这届妇女不行?这届文案不行!
-
祝中国观众“女生节快乐”,漫威新片摊上事儿了
-
"大姨妈”表情包来了,你会用吗?
-
女子被家暴后求助媒体,4天后被丈夫打成颅骨骨折
-
女性就业被歧视?国家出手,这消息冲上热搜第一…
-
动保女权互掐 加州这块广告牌火了
-
电影节上这条长裙 或使她面临5年牢狱之灾
-
奈特莉批《灰姑娘》三观不正:一门心思等有钱男人来救自己
-
延续半个世纪 印尼女警先验“贞操”再上岗
-
从童养媳到开国将军 网友:她的一生才是真“娘道”!
-
地铁上男性喜欢“摊腿坐”?俄女大学生用漂白水反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