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扬:《使女的故事》除了“政治正确”,还有其他
关键字: 美剧《使女的故事》69届艾美奖颁奖典礼艾美奖2017美国政治正确好莱坞政治正确好莱坞 女性主义【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卓扬】
在今年第69届艾美奖上,《使女的故事》一举拿下最佳剧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5项重量级奖项,成为本届最大的赢家。
流媒体hulu可能没有预料到,孤注一掷押宝的新剧,竟能力压巨头Netflix与HBO,让同样获得多项提名的《西部世界》和《怪奇物语》辛苦陪跑。
自播出以来,《使女的故事》点燃了媒体对女性权利和女性题材作品的热烈讨论——这部现象级剧集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
美剧《使女的故事》在豆瓣、IMDb上均获得高分评价
《使女的故事》讲了什么故事?
《使女的故事》改编于加拿大知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198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反乌托邦的背景下,故事的女主琼(June)在一个女性被极端物化的未来挣扎着寻找希望。当她身为一个在出版社工作的独立女性,和丈夫女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她不曾预料到暗中滋生的极权主义将夺走她的一切。
面对社会动乱、环境灾难和暴跌的出生率,原教旨主义的极端政权“基列”推翻了美国政府,笃信奉行《圣经》便可解决威胁人类的一切问题。当《圣经》成为了一切法律的依据,琼因身为女性而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自己的银行账户,甚至失去了自己。
政教的独裁者给予她的新身份是国家财产——她被剥夺了名字,成为大主教弗雷德(Fred)的“使女”奥弗雷德(Offred)。这些少数还具有生育能力的女人被送往统治者们的家中,代替其夫人为他们诞下后代——她们是国家的“行走的子宫”。
《使女的故事》剧照(图/IMDb)
如此看来,《使女的故事》涉及了多种“政治正确”题材的相关讨论:女性主义、宗教改革、美国的政治环境变化……况且,本届艾美奖一扫近年来奖项的阳刚之气,天平也看似倾向于“政治正确”地发现女性和多元文化。
与前三年的艾美奖大赢家《绝命毒师》、《美国犯罪故事》、《权力的游戏》等相比,本届的热门除了《使女的故事》之外,还有同为女性题材的《大小谎言》,和讲述非裔美国人说唱歌手之梦的《亚特兰大》。“政治正确”,看似已经成为了影视作品在奖项竞争中的一张王牌。
《故事》背后的故事
在我看来,本届艾美奖对女性和多元化影人的颂扬,不仅是因为观众意识到了白人男权主义笼罩多年的阴影,更是因为业界发现多元化的角色和故事依然可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只有当观众和影人穿过偏见的帷幕,我们看到的作品才能反应出真实的现在与未来。
男性在银幕上的霸权根深蒂固,让普通观众已经习以为常,潜移默化地认为女性角色必然是柔美的花瓶。即便在今年夏天,第一部女性超级英雄电影《神奇女侠》票房与口碑齐飞,但实际上在去年全球票房前百的电影中,只有三分之一以女性为主要角色。
不仅如此,在围绕女主展开的故事中,女性角色的发展也经常离不开男性的帮助。多少年来,迪士尼公主只能等待着被王子拯救——从白雪公主到睡美人,从小美人鱼到贝尔,无论是多么聪明独立的人设,都免不了以美好的爱情为生命中心,对邪恶反派毫无还手之力。直到近年,我们才终于等到了《冰雪奇缘》里的姐妹情深,和《海洋奇缘》中的野性冒险。
- 原标题:卓扬:《使女的故事》除了“政治正确”,还有其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21“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评论 131“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164“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46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208最新闻 Hot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
“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
真急了!特朗普要叫停英伟达对华特供版
-
摩根大通CEO喊话特朗普:中美脱钩不应是美国目标
-
美国网友涌向这家中国电商平台,下载量暴增940%
-
知名华裔教授在美失联,妻子控诉: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
拜登卸任后首次公开抨击特朗普,白宫嘲讽:震惊,我以为他去睡觉了
-
美官员挑拨:匈牙利,要小心中国
-
加税前奏?特朗普下令启动调查
-
法国农业部向广告商提要求:用白人演员替代混血演员
-
刘满仓被逮捕
-
白宫:特朗普希望哈佛大学道歉
-
果然,欧盟白费工夫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
欧盟抱怨:谈了两小时,不知道美国要什么
-
隔空互怼,万斯批泽连斯基:荒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