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村富:古希腊有过“修昔底德陷阱”吗?说说艾利森教授的“圈套”
最后更新: 2020-10-27 08:04:01第一个阶段是希波战争之前。艾利森在书中第30页(陈译本第52页)说:“公元前490年波斯入侵希腊之前,斯巴达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已经持续超过一个多世纪了。”他所说的“该地区”,指整个古希腊。然而,事实上,希罗多德说的是“伯罗奔尼撒的较大部分”。因为,公元前6世纪以降的古希腊,包括本土、爱琴海东岸(小亚西岸)和沿海岛屿,以及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而古希腊本土,除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外,还有中希腊、北希腊和阿堤卡。古希腊城邦林立,本土城邦并无准确的统计数字。根据《剑桥古代史》,公元前800—前500年的殖民城邦有140多个。雅典与斯巴达各有其势力,在此之外还有广大地区。从修昔底德原著中也可看出,都是战火烧到那里,才知道那里还有从不知晓的小邦。即使是在伯罗奔尼撒,像阿戈斯,从来就不屈服于它。《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5卷第3—6章就记述了“伯战”第11年(前420年)签订新和约后,斯巴达的重要盟友科林斯,立即找亚哥斯(Argos,阿戈斯)结盟,组成新同盟,欲同斯巴达开战。艾利森教授的意图是改写这一百多年历史,让斯巴达成为唯一的“守成国”,而把雅典说成是希波战争后崛起的“挑战国”。这样,“陷阱论”的这篇大文章才好做。
第二个阶段是希波战争前期(前492—前478年)。艾利森在书的“导言”(陈译本第6页)中借修昔底德之口说,雅典是“忘恩负义的”,“斯巴达有权质问雅典,是谁给雅典的繁荣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其实,公元前490年波斯大举进犯希腊本土时,正是雅典与“铁杆”盟友普拉蒂亚在马拉松击退了波斯,而斯巴达并未参与。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Xerxes,约519—前465)亲率水陆大军来犯时,北希腊、中希腊纷纷“献出了水和土”,斯巴达、科林斯准备在科林斯海腰修筑工事保全自己。正是雅典,促成了古希腊联邦会议的召开,促成了共同抗敌,取得了萨拉米海战、普拉蒂亚决战的全面胜利。所以,希罗多德说:“如果说雅典人乃是希腊的救主,这便是十分中肯的说法了。”(Hdt.7,136)修昔底德在追述希波战争中的斯巴达与雅典关系时说:“共同努力把外族的入侵击败。”公元前432年,斯巴达国王在讨论是否与雅典开战时还说:“无疑地,他们过去在反抗波斯人的时候有很好的成绩。”公元前479年,尽管波斯战败,但沿海及小亚西岸的古希腊城邦仍在波斯手中,它的盟国腓尼基还有庞大舰队。而斯巴达此时却撤兵了,让雅典与波斯互相消耗。修昔底德说:“他们不想再负担反对波斯的战争了,他们认为雅典人完全能够指挥,并且当时雅典人对他们也是友好的。这样,雅典就取得了领导权……同盟国也愿意雅典取得领导权。”
雅典及其盟邦收回沿海城邦后,逃离的人纷纷回来重建家园,斯巴达获悉后反对。当它获悉雅典要重修卫城时,立即出面阻止,说斯巴达就是他们安全的大后方。修昔底德说:“他们隐藏了他们的真正用意和他们的真正恐惧。”这明明是霸权者式的“恐惧”。可是,在艾利森眼中,却成了“崛起国”雅典“不敬的证据”,露出了“要威胁既有秩序的狼子野心”,认为这才是修昔底德的原意。
接下来再对照核实第三阶段艾利森在史实上的“改造”。希波战争终结于公元前449年,可是希罗多德的《希波战争史》仅写到公元前478年斯巴达撤军,雅典指挥盟军攻陷塞斯托斯。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从公元前435年开始,中间的四十三年无专史记载。古希腊史的开拓者格罗特(G. Grote,1794—1871)在《希腊史》第45章(2010年版是第15章),收集各方面资料补写了这四十三年。格罗特认可了修昔底德及后来德奥多罗、普鲁塔克(Πλούταρχος,46—120)等人的说法。雅典将设在提洛岛的盟邦金库迁往雅典,并用于雅典卫城至拜里厄斯港防卫大道的建造,标志着提洛同盟已开始蜕变为雅典控制、奴役盟邦的工具。格罗特认为,从公元前455年雅典与斯巴达签订“三十年休战和约”起,雅典已经是海上势力的“霸主”(hegemony)。其标志是:对外,公元前466年大败腓尼基舰队,公元前455年大败伊齐那舰队;对内,公元前466年围攻背盟的那克索斯,翌年又镇压背叛的塔索斯。从此,海上称霸,盟主成了霸主。尽管雅典势力在这四十三年中的快速增长是无疑的,然而总的格局仍然是“两强”“两霸”之争,而不是什么“崛起国”与“守成国”之争。修昔底德也是这样说的:他们“共同努力把外族入侵击退。但是不久之后,希腊人分裂为两个集团:一个集团以雅典为领袖,一个集团以斯巴达为领袖。……一个在陆地上称雄,一个在海上称霸。在一个短时期内,战时的同盟还继续存在;但是不久之后争端即起”(Thucy.1,18)。
而对照艾利森的著作,不难发现,它暴露出三个问题:
其一,雅典之所以在希波战后快速发展,根源在于它开放式的手工业—商业—海上贸易;在于外部扫清了波斯这一阻力,内部完善了民主体制。而反观斯巴达,“四百多年以来,他们的政制没有变更”。稳定的政局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没有内在活力,停滞不前了。这是二者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然而,艾利森却避而不谈这个基本事实。
其二,亚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前384—前322)在《政治学》第2卷评论斯巴达政制的弊端时说:“斯巴达的整个政制仅仅注意一个方面,即战士的品德,以确保战争的胜利。所以,只要战争还在继续,他们的威力还可以维持住。一旦获得了霸权地位便衰落了,因为他们根本不慬得和平时期的生计。他们不会从事高于战争的其他事业。”(1271b3-6)这种畸形的、超稳定的延续四百年的社会结构,导致的结果就是保守怕变,内部和周边有一点风吹草动,它都感到恐慌、不安。所以,“恐惧”(phobon)是它的常态。修昔底德在书中提到了,斯巴达对“希洛人”,对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他同为贵族制的城邦如阿戈斯等,对盟邦科林斯、麦加拉,对雅典等的“恐惧”和“担心”。所有这些,如果都归咎于雅典,并且在雅典势力的增长—斯巴达的恐惧—付之一战中架设一条因果链条,是缺乏根据的。其实,艾利森有时也不得不说,“现在看来,斯巴达的恐惧,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显然,艾利森也承认对雅典的许多“恐惧”是斯巴达自己的误判。
其三,修昔底德说:“这两个强国不是彼此间发生战争,就是镇压它们的同盟者的暴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卷第8章同时介绍了几件事,如伊汤姆(Ithome)十年暴动时请雅典帮忙平叛。格罗特的《希腊史》第45章也叙述了几件事,但艾利森对此只字不提。而且,最值得注意的是,斯巴达与雅典,“一个在陆地上称雄,一个在海上称霸”,双方扩张的方向与地域是不同的,并不像艾利森说的,雅典“不断挑战”斯巴达的统治。
- 原标题:古希腊有过“修昔底德陷阱”吗? ——艾利森教授造假背后之“圈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央视首次公开毛岸英一段珍贵影像
2020-10-23 09:48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8-29 11:07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相关推荐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279“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1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65“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3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