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83期:“到中国去!”
最后更新: 2024-05-08 20:08:13主持人:刚才张老师一提到《明日方舟》这个游戏,台下就传来了讨论的声音,你们都玩过这些吗?大家都在点头,看来每一个人都玩过,张老师完全感受到了年轻人的脉搏。林登先生,您是否觉得“中国热”正在发生呢?
林登:我认为是的。在美国,大约有20万中国留学生,他们对美国的大学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学生就像是民间的文化大使。而且我发现,中国的孩子都非常礼貌,非常文明,所有的小区都很欢迎他们。
主持人:林登先生,您走过很多国家,有很多外国朋友,谈及中国时,他们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主要是什么?
林登:他们没有来过中国,但来过芝加哥,所以他们会关心中国的治安情况。我告诉他们,在上海,你24个小时都可以(安心)走路,这是很了不起的。可能99%的国家的人民都无法享有这样的自由。
他们第二关心的问题是,中国人会不会不欢迎我们?他们看到有些美国人排斥亚裔,所以担心中国人也会排斥他们甚至打他们。我说,我已经在中国生活了38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
主持人:一些外国人在来中国之前,会因为未知而感到忐忑,可一旦来到中国,就会有很好的体会。
观众: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是苏卢武,我来自是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我的职业是的一名焊接工人。我今天提问的内容是,中国在哪些领域越来越吸引人,又在哪些领域相对欠缺?谢谢。
林登:我现在最舍不得是什么,就是微信,它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最需要的一个工具。现在,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它们将会影响世界。
有所欠缺的地方是,会说中文的外国人不是特别多,甚至有些外国人在三里屯住了30年,却只会用中文问“厕所在哪”、“面包店在哪”,我觉得这太糟糕了。我们要逐渐让外国人学好中文,才能使他们能够参与中国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活动)。同时,出于对中国的尊重,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也应当好好学习中文,这是我们对中国的责任。
主持人:要了解中国,还是要过语言关。我发现林登先生的语言关真的过得很好,他能够非常清晰、精准地把握“我们”和“咱们”之间的区别。
张维为:我们看西方很多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时,有个大致的标准,就是中文有没有过关。真正过关的,他对中国的研究水准往往相对高一些;中文没有真正过关的,甚至连看《人民日报》还要查字典的,就很难感受到对中国社会跳动的脉搏,对中国的分析往往比较离谱。
另外,如果我们用一个比较中性的视角看中国,我有个简单的叙事架构,中国地貌是三级阶梯:一是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海拔2000米以上;二是海拔500米以下,包括上海;三是500米到2000米之间。这三个阶梯意味着什么?这些地方的山水林田湖草沙都不完全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的人文生活,像你们大理就很不一样,这种文明型国家的精彩是一般国家所没有的。中国地域差别和人文生活的丰富性,无数微妙的细节方面的差别,一般国家真的没法比。
主持人:中国是毫厘与宏大的奇妙综合体,对于这种综合体,觉得林登先生已经完全能够感受和把握了。但是,对于刚刚对中国产生兴趣的外国朋友来说,把握这些会不会太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向他们讲述这些?
林登:很多外国人平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安全区”。黔东南的大利侗寨、贵州、川西,都非常美、非常吸引人,中国政府也一直在投资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很多外国人不愿意去,这可能跟语言有关系。如果可以让他们体验丰富的、多元性的中国,他们肯定会对中国有不一样的感受。
主持人:对于很多想要了解中国的人来讲,可能需要的就是最初的那一把推力。
张维为:刚才林登讲的还有一点很重要,他是从中国微信开始讲的。我经常建议讲中国故事可以从现代讲到古代。5年前,我从昆明、从红河到中越边界,一路都是山区,但我们可以坐车,可以看手机,可以看视频,这就是中国Super modern(超级现代的)数字基础设施。
我们可以先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然后再讲背后的文化,例如,微信背后的中国“圈子文化”,中国人喜欢交流、喜欢商量的特点,中国协商民主的政治,等等。
林登:还有一个故事:我在老挝看琅勃拉邦,看古老的寺庙,而老挝人眼中的景点是中国的高铁站、火车站,他们都在那里“打卡”拍照。
中老铁路万象站,老挝人民用歌舞欢迎中国来客(图源:IC Photo)
我们都在拍他们500年以前的历史,而他们在拍中国投资的、带给他们帮助的新工程,这真的让我非常感动,热泪盈眶。
主持人:刚才林登举例的中老铁路,就是我们民间和政府间友好交流的结晶。
林登:我同意。我问了很多老挝人,你觉得中老铁路怎么样?他们提到一个字: Hope(希望)。
主持人:对,就是有希望的。刚才张老师也说到,大家了解中国,可以先了解现代的中国,然后思考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现在的,再慢慢地开始了解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制度,对中国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的了解。
通过林登先生在中国的精彩故事,我们能看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国之交在民相亲,国家间关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就是人民的友谊。林登先生提供的可能并不是一种固定的交流模式,,而是用日积月累的中国故事告诉大家,每个人都可以书写自己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推动文化交流、感受整个世界的美。非常感谢林登先生来做客,也希望未来更多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彼此之间文化交流的大使和建设者。谢谢林登先生,谢谢张老师,谢谢我们的观众朋友们,谢谢大家,再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16:18 中国外交 -
“黑手党式恐吓”,美议员向国际刑事法院发威胁信被曝光
2024-05-08 16:08 -
习近平抵达塞尔维亚大厦前广场 出席武契奇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
2024-05-08 16:08 -
阿塔否认巴基斯坦指控:已向中方保证,与恐袭无关
2024-05-08 16:04 巴铁 -
习近平将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仪式
2024-05-08 15:54 中国外交 -
中方将公布与菲军方的通话录音?外交部表态
2024-05-08 15:51 南海局势 -
-
美国将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
2024-05-08 15:30 美国政治 -
应付高通胀,阿根廷用上10000比索新钞:中国制造
2024-05-08 15:01 -
对欧洲而言,“中国光伏电池是福不是祸”
2024-05-08 14:42 能源战略 -
“我曾15次邀请习主席访塞”
2024-05-08 14:38 中国外交 -
马克龙接待习近平的精心安排,为何选在这里?
2024-05-08 14:13 中法关系
相关推荐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55“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63“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40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301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