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85集:五年规划的力量
最后更新: 2021-01-03 10:18:00“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划能力最强的国家,这种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五’体现了两大历史问题,进入新阶段的条件具备了吗?新阶段的设计和任务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主动地涌入中国,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去预防这种力量脱离掌控呢?”
12月21日,在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85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以及研究员唐毅南博士对中国“五年规划”的传统进行了解读。以下为观察者网根据节目内容整理的文字稿。
张维为:
一部中国五年规划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史。1951年2月中央成立了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等组成的“一五计划”编制领导小组。当时有人认为,中国方方面面基础都非常薄弱,不必急于工业化,但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改造我国的经济,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高涨,才能巩固我国的国防,才不致受帝国主义的欺负”。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正在进行,没有钢铁等重工业就被人家欺负,所以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重心所在。中国当时没有编撰五年计划的经验,需要借助苏联的帮助。所以周恩来总理曾经亲自率领庞大的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征求苏联专家对我们“一五计划”的初稿的意见。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划能力最强的国家,这种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五年规划制定和执行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例如在过去大跃进的时候,许多指标定得太高,后来也出现过重工业与轻工业比较失衡的状况。但总体上看,一系列五年规划的成功制定和执行,对中国全面崛起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发展经济要有计划”最早的提出者可能是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他不认同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市场至上。后来革命导师马克思也提出过,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要能够调节“生产的盲目力量”。
德国在“一次大战”中用计划的方式来组织战争物资的生产。列宁曾经在德国生活过,他“战时共产主义”中的一些做法可以看出有德国做法的影子。1921年列宁成立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在斯大林主政的1928年,苏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到1940年,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总体上看还是比较成功的,苏联的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使它在不长的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这种工业能力为后来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次大战”后,不少国家或多或少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经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融入了计划。比如,日本在战后的经济复兴过程中就提出过“经济复兴计划”。
新中国的五年计划应该说是从苏联学来的。但发现苏联模式有缺陷后,我们就开始对计划体制进行改革。我们把传统的指令性计划,改革为指导性计划和战略性规划,既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发挥政府的作用。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把许多应该交给市场和企业的东西交给了它们。
回头看,中国在自己崛起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了大量其它国家的经验,然后结合自己的国情推陈出新。相比之下,90年代苏联转而全盘否定自己,全面拥抱私有化这个“休克疗法”,结果是灾难性的,至今很多俄罗斯人还后悔不已。
我一直有这么一个观点,就是一个外来的东西被中国吸收,一般都与中国传统中本来就具有某种与之比较匹配的元素有关。就像儒家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使中国文化更容易吸收社会主义理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相信孔子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未雨绸缪,对许多问题的超前思考一直贯穿着我们的文化。这也使外来的五年计划理念很快就被社会主义中国所接受。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中国经济总量到2000年要翻两番,就是增加四倍,于是他就考虑到中国的电力发展要超前,有关部门也就开始编撰电力大发展的规划,包括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实现电力大发展。所以,今天中国的用电量如此之大却没有闹电荒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结果,一切都离不开当年的规划和规划的落实。
我们老一代革命家很多都主持过“五年计划”的编撰,所以“五年计划”这个词也成为他们之间互相开玩笑的常用语。比如,1986年9月6日,中共元老陈云到邓小平家中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大家都问候陈云的身体状况,陈云说他现在只做“两年计划”,不做“五年计划”,他还说:“我是滚动式的‘两年计划’。这样更加实际一点。”他一边讲还一边用双手做一个交替向前滚动的动作。
1978年12月,邓小平、陈云(左)出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图源:新浪网)
我们结合中国国情,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自己的规划能力。比如,2006年,也就是第“十一五”开始之际,我们正式把“五年计划”更名为“五年规划”。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的意义是非凡的。我们于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们的计划理念已经完成了从宏观与微观并重到宏观与战略的转变,以及从直接向间接的转变。它更加关注产业、区域、城乡、社会的发展,还有环境、经济结构调整等很多问题。
我们党中央关于制定“五年规划”的建议一般是在前一个“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开始的。“五年规划”建议文稿形成一般需要几个月,整个编撰的过程就是中国协商民主和决策民主的展示。编撰规划期间要广泛听取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意见,成百上千次地听取专家、学者、智库和社会的意见与建议。这次为了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还亲自召开了7场座谈会,直接听取各方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还特别采用了网上征求意见的方法,让民众广泛参与。留言有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
最近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引来整个世界的关注。不久前,年轻人喜欢的哔哩哔哩网站问我能不能用五分钟时间给网友分享一下五中全会的精神,这个挑战不小,因为时间太短了。但我琢磨了一下,觉得也可以谈一些东西。我说,也许可以把这个会议精神概括为“一二三四五”。
“一”就是一个总目标,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讲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口号要变了,我们要更上一层楼,将在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具体地说,就是到2035年,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目标,也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二”就是双循环。我们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于新冠疫情全面爆发等原因,外部环境可能会不太好,甚至恶化,所以我们要有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我们曾专门做过一期节目,标题叫“中国就是一个世界”。因为我们的人口超过西方国家人口的总和、有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群体、也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我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就可以形成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而这也为我们更好地促进国内外双循环奠定了基础。最近RCEP的签署对我们实现双循环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就是三个大的判断。一是我国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内有些人认为外部环境现在很糟糕,中国战略机遇期受到了重创。但其实是恰恰相反,我们还是处在非常好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个节目中我们一直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该出手的时候一定要出手。二是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是重中之重的任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都要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三是共同富裕。从现在到2035年这个期间,我们要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 原标题:五年规划的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徐俊 
-
雄安新区试行居住证和积分落户制度,权威解读来了
2021-01-03 10:11 雄安新区 -
下个月,天问一号将进入环火轨道!
2021-01-03 09:09 航空航天 -
广东从1例英国输入病例中发现B.1.1.7突变株
2021-01-03 08:4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新增1例本地确诊 系8月大女婴
2021-01-03 08:2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家卫健委:新增24例,其中本土8例
2021-01-03 08: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港府预计2月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2021-01-03 08:0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2021年,我们要有“三种牛”精神
2021-01-03 08:05 -
2021年是个什么年?
2021-01-03 08:02 -
十提“我们”——习主席新年贺词与你我共情
2021-01-03 07:59 -
黑龙江黑河市区公交车、出租车停运
2021-01-03 07:3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黑龙江黑河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
2021-01-03 07:3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新增确诊26.5万例、死亡2290例
2021-01-03 07:3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CTR年终特稿:疫情重压下奋力撑起的中国主流媒体
2021-01-02 22:1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2021年新年贺词,习近平提到这些人和事
2021-01-02 21:21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新修订的《军队装备条例》
2021-01-02 21:17 -
热解读丨牛年将至,听习近平讲“三牛”精神
2021-01-02 19:31 -
春节为什么不能像国庆一样流动?
2021-01-02 19: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时政微纪录丨2020我们一起走过
2021-01-02 17:58
相关推荐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16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5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