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中国货币超发严重?美联储才是世界最大印钞机
关键字: 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杠杆国企改革经济周期这是我计算出来的TFP,按照残差公式算的,大家看看是不是和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一模一样的趋势,和投资也是一样的趋势。我们的经济效率在下降,从2005年之后在下降,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显然经济减速是原因,所谓的效率下降是结果。现在有的经济学家反过来说是因为效率在下降,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有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判断。
建议用科研投入衡量TFP
我个人建议,应该用投入来衡量技术进步,因为TFP是个结果。投入是指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的改进。
人力资本的改进,我们国家是非常快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如果你每十年做一个对比,会发现每十年延长了一年的受教育年限;而且年轻人的教育的回报率是比年纪大的人要高很多,因为年轻人接受的教育质量远高于我们那时候接受的教育质量,所以回报率就高。
我着重要说的就是研发投入,我们有好多模糊的认识,以及我们的研发投入很少。我们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去年是2.1%,每年大概增加0.1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是很大的,因为我们的GDP2015年已经70万亿了。
美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2.7%,我们还没有赶上,日本和韩国更高一些。但是2.1%已经接近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总量是我们国家排第二,美国第一。到“十三五”末期即2020年,我国将达到2.5%,就意味着我们将把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甩在后面。
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的GDP就非常接近美国了,这不是一个概率事件,而是一个确定会发生的事,只不过是哪一年而已,我的计算是到2020年到2023年期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大家会说,我们好多投入都是浪费的,当然,肯定有浪费的,特别是政府的好多投资是浪费的。但是不要忘了美国的投入照样浪费,你不要以为美国都是精打细算的,不可能。
我大学时代的一个朋友现在是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社科部的主任,他做过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评委,一上午让他发出去2亿美元的资金,他说怎么可能啊,项目官员说没关系,随便发。为什么呢?他花了就行了,至少花到学生身上了。砸下去就管用。
就是说,现在的科学发现基本上是靠钱堆出来的,没有钱就出不来成果。像爱因斯坦时代的理论创新越来越少,搞物理和化学的都这么说。以前我觉得科学特别的神秘,我遇到一个化学家,结果这个化学家跟我说,Chemistry 就是 Chem is try——你不停的做实验,科研就是个烧钱的东西,不停的烧,总有一天成就会烧出来的。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现在企业研发占大头,华为的研发现在已经每年500亿,任正非的目标是两到三年内达到100亿美元,他已经排到世界前十位了。
我们很多企业老板有了钱之后就想把海外的中国人弄回来,付高薪,因为他们很贵的,在硅谷做到中层以上的高级工程师要三四十万美元的年薪。我有个朋友回国后,老板要求赶紧出东西,一年之内就问他们要成果,但是拿不出来。
任正非就知道你拿着这个钱随便做,这次华为在硅谷设立实验室让我的一个同学带头,他可以随便挑队伍,三四个地方,硅谷、伦敦、上海、新竹都有基地,他为华为打工,招的都是顶尖的人,工资比他现在的工资还要高。你说华为怎么可能不成为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呢。大力投入搞科研,不定任何的目标,就说明我们已经达到这一步了,这样尖端的企业我们也能做到。
最近我们总在讨论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日本在2000年制定一个规划,在2000年到2050年期间要产生30个诺贝尔奖得主,现在超额完成,已经有27个得奖了。但是他们的工作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就开始做的,也就是刚好在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做的。
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得奖了,我们相当于人家的八十年代之前,再过20年我们会成批量的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砸了足够的钱。
误区二:投资驱动不可持续
现在老说我们投资太多,投资驱动不好。我想还是要讲一点经济学,经济学增长理论的基础就是索罗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它有两个阶段,一个是赶超阶段,一个是稳态阶段。
赶超阶段,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等于TFP的增长速度加上资本回报比例修正后的人均资本存量增长速度。这个解释很简单,就是你在赶超阶段资本的增加会带来你收入的提高,所以你应该投资。
但是进入稳态之后资本的边际报酬越来越低,最后不值得投资了。就像美国、欧洲这些国家,他们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等于TFP增长速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完全靠技术来拉动收入增长,每年2%左右。
大家可能都去过日本,你走在日本的街上一尘不染,找不到一颗杂草,找不到一粒灰尘,有时候出门都觉得你踩在上面是不是把人家地给弄脏了,已经达到那个地步了,它往哪儿投资?
可是我们,哪怕是北京也有很多的投资缺口,我们世纪城的小区路面又重铺了一遍,瓷砖变大理石,这就是一个提高,北京都需要,别的地方就更需要了。所以我们的投资仍然有巨大的空间。
今天来的同学绝大部分是在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城市生活的,可能大家知道中国还是个算不上富裕的国家,尚有大量贫困人口。(观察者网注:参见新华社报道:世行最新的标准,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国际贫困线标准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9美元。按照中国现行的年人均收入2300元人民币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中国目前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参照世行上调前的贫困线标准——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中国有2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按世行上调后的最新标准衡量,中国的贫困人口将大幅增加。)上海居民的收入是贵州收入居民的四倍,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你看我们中西部的差距有多大?上面的线是东部,下面是中西部。而且这个喇叭口越来越大,现在是1.8倍,还在扩大。说明我们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的潜力可挖。
投资有个效率的问题。投资占GDP的比重的确在上升;ICOR,即增量资本产出率,这是反映投资效率的经济指标,用以衡量一个经济体单位产出增长所需的投资量。你每增加1块钱的GDP需要多少投资,这也在上升,说明效率的确在下降。
但是资本回报率下降首先是个自然的过程,我们以前世界需求是无限的,你生产多少能卖出多少,现在不行了。还有我们的劳动力是源源不断从农村到城市,现在速度放缓了。我们刚到广东看了一下,劳动力密集的工厂还有,但是招工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下资本的回报肯定要下来。
另外我们要考虑的是,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即使有回报,周期也非常长。我们老说,要从投资拉动转变成消费拉动,好多投资其实就是消费,也是国内有效需求。比如我们建高铁,高铁能回本吗?永远都别想,它是不能回本的,那它就是消费,消费就是回不了本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来判断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问题?不应该仅仅算经济账,而应该算社会账。修一条地铁,给老百姓带来的福利你怎么去计算。我们经济学家没算这样的账。所以这是有误解的地方。
误区三:供给侧改革可以替代短期需求管理
第三方面我想讲的是结构调整和保增长之间的关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供给侧结构改革,具体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背后的逻辑,是因为我们进入新常态了,不应该靠扩张性措施来保增长,而应该是通过结构改革来增强经济的活力。
并不是我反对这个,但是一定要认识到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解决周期性的问题。它是提高我们的潜在增长率的,这一定是个长期问题,不能拿结构改革来应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这个很多人都搞错了,很多经济学家都搞错了。我觉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保增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在经济下行时,让真实的增长率达到我们潜在的增长率,我们现在真实的增长率是多少呢?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很好看,缓慢的下降。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王健计算2014年的实际增长率应该是4%到5%,照这个数字,去年的增长率恐怕在4%以下,这是很有可能的。
我自己判断我们的潜在增长率仍然在6.5%到7.2%之间,因此我们的实际增长率是远低于潜在增长率的,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年一季度银行大规模的放贷,4.6万亿的贷款出去了,各地政府举债。今年的经济开始复苏了,跟我们保增长的措施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要处理好调结构和保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
误区四:中国货币超发严重
下面我要讲债务和高杠杆的问题。下图是我们国家债务的情况,我用的是马国南老师做的研究,对比了一些国家的债务结构。红色是企业债,蓝色是家庭的,绿色是政府的。一对比你马上发现我们国家的债务主要是在企业部门,很多人说我们政府负债太多了,其实这是不对的。
我们的企业债务增长基本上是顺周期的,经济景气的时候债务肯定要扩张。
什么是债务?什么是货币?其实就是一种信用,你要生产更多东西你肯定信用就要扩张。但是债务占GDP的比例是逆周期的,在经济扩张期的时候GDP比债务跑的快,所以比例是下降的;经济下行的时候债务跑的比GDP快,这时候债务比GDP反倒是增加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18“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61“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78“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1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369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