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宪法与政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宪法与国家政治运作休戚相关,宪法实践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实践的重要部分。关于宪法与国家政治关系的探索十分丰富。在今天中国,由于受到视野的局限,一些人士的宪法观、政治观仍停留在民国水平,有意无意忽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为宪法实践提供的创新动力。“口号政治”妨碍中国政治改革的深化,结合中国实践开创对宪法与政治关系的新理解才是当务之急。
-
“别无选择?”民主并不只有一种答案
代议型民主只是一种金丝鸟笼式民主,不应是、也不可能是唯一可取的民主形式。相反,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中国实践着的代表型民主具有巨大的潜力,它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民主是可能的。
-
西方民主是“点厨子”,中国民主是和厨子商量点菜
“把保障人民权利和集中国家权力统一起来,把协商民主作为民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扩大人民的权利,采取问题推动和试点推进的策略。”我们的改革先从局部开始,在不断试错中推进。
-
“美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不通,问题出在这里
社会主义在美国政治中仍然只会是一个噱头,或许能掀起些许浪花,却不可能给美国政治带来什么正经改变。更深层的政治和文化机制仍然像钉在美国社会主义幽灵棺材盖上的铁钉一样,锁死了美国政治游戏的自由度,使这个国家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
研究上一个五百年,才能想象下一个五百年
我们该如何理解国际秩序与国际法?了解近代以来的列强究竟是如何理解他们自己的帝国事业,以及他们所建立与主导的国际秩序。这可以使我们对于霸权秩序的批判更为准确和有力,同时对于国际秩序建构的原理,获得更为深切的理解。
-
当别人都靠宗教治国时,中国为什么能早早“世俗化”
比一比世界历史,中国应算得上是唯一一个不靠宗教来维系的大规模文明。我想它跟中国文化、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中国先民遇到问题、挑战、灾难,选择的不是跪下来祈祷,而是要站着面对问题,把它解决掉。
-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这样的中国?
本书涉及了许多中国历史,但这是一本理论著作。这个附录试图回答,为何有此追求?何以可能?以及如何落实?我知道,如今这个年代,不大会有谁关心甚或会察觉这其中有问题,但我不能自欺。更何况,这些也是些有智识意义的问题。
-
常说“民主”,却未必真了解这词
不少人会无意识地提起“宪政民主”,其实,宪政民主不是民主或民主化的宪政主义,它的政治不是基于“代议民主”,而是基于呈现民主的各种形式:即以民意调查、电子市镇集会、热线电话节目,以及投票等形式呈现出来的民主。
-
中国司法不独立?要看独立于谁
我国法律制度规定的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和西方的司法独立是两回事。那些鼓吹司法独立的人,却经常在案件审判过程中,通过在媒体上制造舆论,对司法机关施压,改变案件走向。这难道不是对司法独立的干预吗?他们对此不但毫无反思,反认为是在推动法治进步。这难道不是咄咄怪事?
-
违宪审查的第三条道路——中国宪制的建构与完善
现代政治要求依法治国,而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依宪治国”便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题中之义。在这一语境下,违宪审查制度构成了建设现代法治的关键环节。这不仅因为它是美国为代表的当代西方法治模式的重要组成,它也是党国宪政模式下,用以平衡与规范执政党和国家两种权力的关键性制度设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呼唤违宪审查的中国模式。本文是“党章与宪法:多元一体法治共和国的建构”的续篇。
-
强调中国特色正是为了更好地改革(2015最新法治演讲)
当过兵,做过工,60岁的苏力依然精神头十足。这位中国法学界的“洪七公”式人物,当晚演讲风格可以用一句话描述:其言虽陈,其命维新。说陈,只因其主要思路在十多年前出版的著作里都能找到。说新,是因为比起流行的教条,依然显得“新”。此番演讲,苏力也针对近年来的新情况做出了新回应。
-
中国需要陪审团制度?与何兵、陈泰和商榷
社会分工愈加细化,“同侪审判”的标准已经名存实亡,陪审团审理的案件绝大多数都是跟陪审员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毫不相关的。陪审团需要专业化,可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出现。
-
中国各级地方行政首长如何选举?
我国《宪法》规定,各级政府的行政首长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间接选举产生。《地方组织法》对提名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选举规定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本级人大主席团提名,另一种是由代表联合提名。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宪政史
事实上,法治模式无法解释美国三次宪制转型:费城宪法的制定过程违反了1781年的《邦联条款》;内战修正案之所以能得到四分之三多数州的批准,是因为重建国会剥夺了南方脱离州的代表权,是在枪杆子下的“同意”;罗斯福新政则根本没有启动修宪程序,美国现代宪法的根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成文”的。
-
勿以宪政之名否定宪法之实
一些否定现行宪法的人所讲的宪政,并不是指中国现行宪法的实施,而是认为在中国的宪法之上,还有一种更具权威性的宪政,这就是西方国家的宪政。但这样一来又面临着一个事实的诘难:一个国家的宪法究竟是自身历史和现实的产物,还是应该以世界上某个或某些国家的宪法为蓝图,在其他国家的社会土壤中去寻找自己国家宪法的根基呢?
-
变法,守法与保守主义
6月14日,甘阳在华东政法大学就宪政问题做了一场题为《守法,变法与保守主义》的演讲。他详细解读了阿克曼、列文森和波斯纳三位美国宪法学家对于宪政变迁问题的处理思路。现场提问时,他回答了有关中国当下宪政争论的几个问题。演讲中谈到“迟来者”心态:每天都在赞美过去贬低自己,这就是现在很盛行的民国范,这是懦弱的历史观,要他何用呢?对人性没有任何好处。
-
谈谈当前的宪政概念之争
“自由宪政派”把中国界定为“有宪法,无宪政”是一种绕着圈子的文字游戏,直接说中国有宪法,但从未实行宪法,更清楚明白。但这种说法有很多地方值得质疑,断言中国宪法停留在纸上,这并不是一个理论判断,是一个事实判断,不能仅借用西方理论标准来证实,而是要有大量事实来证明……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
-
广西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刘宏武被决定逮捕
-
焦点访谈:宪法和你的一生有什么关系?知识点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制定其它法律法规的依据。宪法很重要!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刚刚过去的一周是我国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各地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全文]
-
国家领导人将首次进行宪法宣誓
3月17、18、19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分别举行第五、第六、第七次全体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在这几次全体会议之后,将分别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文]
-
人民日报: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排
“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全文]
-
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的依据
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的理论、实践、制度依据。现行宪法已在序言中确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在总纲条文中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全文]
-
新华网评: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提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宪法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全文]
-
钟纪言:赋予监察委宪法地位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我们要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相关条文的内涵精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推动宪法实施、强化国家监察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文]
-
宪法宣誓70字誓词拟作修改
23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拟对2015年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作出适当修改,明确规定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产生后应当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应当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文]
-
十九届二中全会下周召开,审议修宪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12日召开会议,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全文]
-
泰国总理:不论民众多讨厌我,不和平就不下台
2014年通过政变上台的泰国军政府总理巴育誓言,不管民众有多讨厌他,只要泰国一天不和平,他都不会放下权力。中新网6月2日援引外媒报道,时任泰国皇家陆军总司令的巴育,两年前发动政变推翻前总理英拉的政府后上台。他曾誓言弥合泰国政治鸿沟,但军政府两年来收紧言论自由、禁止政治活动和草拟对军方有利的宪法草案。德媒称,该宪法草案规定,军方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泰国将在8月7日就宪法草案举行全民投票。德媒报道,德国议会因此就泰国人权状况举行了听证会,有议员建议动用德国和欧盟官方渠道,关注泰国的分权和司法独立问题。[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