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雷:再看美国的月亮,还那么圆吗?
最后更新: 2019-09-13 08:07:12二
影片中,“孟晓骏”之所以再也听不下去了,是因为他已经不再相信了。讲台上那位老教授戴着黑框眼镜,孟自己也戴着一副“眼镜”,无形但却有色:美国是批不得的,或者说,任何批评,不过只是故意批判一番。请注意,孟在此时的认识论非常简单:“老师,您去过美国吗?您是从书本里看来的美国吧?”这就有意思了,耳听为虚,眼见方为实,书本里的“百闻”不如亲自去美国的“一见”。电影到这里,“王阳”还站出来,给了孟一记有力的声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趣的是,实践论原本是为了解放思想的武器,现在反而成为打击不同意见的工具。这时,孟和王两人浑身上下充斥着年轻人的理直气壮,完全忘记了他们也没有去过美国。仔细追究,最能概括孟之认识论的,并不是“王阳”补刀的那句,而是另一句家喻户晓的话:“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某种意义上概括了过去40年国人认识美国的方法论。远观不行,从书本中读“美国”如雾里看花,不排除有些书甚至有些教育只是洗脑;只有亲自漂洋过海,才能看得真切,求得真经,获得启蒙。这些年我们读过的美国书,以署名林达的美国三部曲为代表。这些书的作者笔下的文字之所以深深吸引并打动整整一代读者,某一历史阶段甚至塑造了文化精英对美国的认识和想象,首先是因为他们是旅美作家。瞧,他们就在美国生活或读书,因为人在美国,也就获得了为我们讲述美国梦的资质。
《中国合伙人》剧照
记得本世纪初读大学高年级时,林达的美国三部曲成为我的案头书,从《历史深处的忧虑》到《总统是靠不住的》和《我也有一个梦想》,我对每一本都手不释卷,几乎读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当年,林达的美国叙事对年轻学子影响深远,大到可以指引研究方向的选择——后来读研究生时,我投身美国宪法而义无反顾,林达在三联的三部曲某种意义上也是一剂定心丸。那些年的读者不是盲目的,阅读本身就是个披沙拣金的过程,放在当时,林达的叙事确实有很多闪光点。但今天回头看,真正让林达走到时代之风口浪尖的,也是三部曲最大的卖点,奥秘在于林达系列的副标题“近距离看美国”。在这三本书中,作者为我们带路美国,其镜头是移步换景的,但机位和焦距却保持不变,所主打的就是一个字“近”,越近越好,直至讲述者把自己同风景融为一体。
说起“近距离”取景,刘瑜也是深谙此道的写作高手。她是政治学科班出身,但成功之道仍根自于同样的手法。刘瑜一系列近距离看美国政治的报刊文结集出版时,整本书就叫做《民主的细节:美国当代政治观察随笔》,门道就在这“细节”中,真要看清楚“细节”,唯有“近距离”,在此意义上,林达和刘瑜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言,薛涌也是绕不过去的作者,他的美国写作,大致流行于林达之后和刘瑜之前,在本世纪起首几年,尤其围绕着2004年小布什和克林顿的总统选战。薛涌的写作,尤其是他对“文化内战”的讨论,令人大开眼界,而他最后结集出版的书,同样是在吆喝“美国政治笔记”或者“美国社会观察笔记”。所谓“笔记”,自我定位就是一种发自现场的报道。
林达的“近距离”、薛涌的“观察笔记”以及刘瑜的“细节”,这些讲述美国的写作,都贯彻了“孟晓骏”的方法论,他们终于奋斗到美国,终于亲口尝到了梨子的滋味。而他们的写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一时间跻身国民阅读的爆款行列,不仅取决于作品自身的品质,还要看时代的风口,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近距离”的写作手法同当年国内读者的“审美”观是相得益彰的。为什么“近距离”的笔记体,或如林达的写作手法所示范,那些来自大洋彼岸的信札,竟蕴含着打动一个时代的力量?就在于读者相信“近距离”。这里存在着一个“审美”的定律:当年的读者相信,观察者同被观察对象距离越近,则其下笔就越真实,因为聚焦后的显微镜头,是容不得造假的。正因此,那些年占据我们书架的都是“近距离”作品,渴望捕捉生活的细节,抗拒鸟瞰镜头下的简史或跨时段视野的大历史写作。在《民主的细节》一书中,刘瑜就是这样自我介绍的:“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在此意义上,旅美作家把他们的比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就让“我们”来告诉你们梨子这种水果的滋味吧。
大众读物要做到风靡一时,当然不可能脱离其据以流传的文化脉络和社会土壤。流行作者要诉诸读者的预期心理,与读者共舞,刺激但不刺痛他们,不可能直接说不。那些来自大洋彼岸的笔记观察,无论笔下的世界多么光怪陆离,归根到底都谈不上观念的颠覆,反而精准迎合了做美国梦的读者群体。准确地说,那一代“孟晓骏”们的美国写作,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叙事,一方面瓦解了一个早已被放弃的“旧”的美国观,另一方面则在构建一个当年风光无限的“新”的美国观。早在“孟晓骏”站出来挑战老教授时,新旧之间的交锋就展开了它的首个回合。这个被树立起来的“新美国”,其所代表的道路和模式被认为终结了历史,一度是让全世界精英团结起来的“政治正确”,它道成肉身,如同一尊无法批评的偶像,好像“孟晓骏”年轻时代对“美国梦”的畅想:“全世界只有美国能做到”。那时的他不仅是在想象,也是在信仰。
但信仰不再,又会如何?在电影中,“孟晓骏”确实尝到了梨子的滋味,但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它苦涩难咽。“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影片里“载誉归来”就已经是打脸了——走之前,明明说好“我不回来了”。实践的确在检验,但首先验证的却是长者对年轻人的批判,整整一代,无论是他们作为作者,还是我们作为读者,都有那么一些天真。我们遗忘了“近距离”的取景也隐藏着“镜头”,细节记录也出自讲故事的人,更何况,孟所想象的“人人机会均等”在美国也只是梦,吃梨子的人未必就“融入”了作为观察对象的美国。也因此,就认识美国而言,“孟晓骏”的两分法恰恰是错误的,去过美国的未必就能识得美国真面目,而书本也有可能是去伪存真之后的实事求是。“近距离”并不意味着讲述者就是无立场的,可以价值无涉地讲述这一切,反而是距离越近,权力越大,一旦镜头聚焦于“细节”,也就意味着更广阔的背景和更深远的历史被遮蔽起来,“近距离看”的另一面就是“屏蔽”。但在这种“审美”文化的笼罩下,刘瑜“拆解成点点滴滴”的手法就是免检作品,被推定为主观真诚且客观真实的观察体写作。但问题在于,这种讲法最容易造成古训说的一个认知错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原标题:贸易战之后,如何读美国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临沂环保“一刀切”,割了谁的肉?
2019-09-13 07:57 有权愚蠢 -
西成高铁获“工程界诺贝尔”菲迪克大奖
2019-09-12 23:02 超级工程 -
所罗门群岛:比起援金,台湾捞走的金枪鱼值钱多了
2019-09-12 22:57 台湾 -
“扫码支付不用带钱包 真是太好了”
2019-09-12 22:19 -
王毅:欢迎朝美恢复对话,应适时考虑解除制裁
2019-09-12 21:36 朝鲜现状 -
美国负塞尔维亚,只能争夺第七名
2019-09-12 21:20 2019篮球世界杯 -
魏则西父母再得子
2019-09-12 21:02 -
假冒“邯郸新闻网”网站被依法关闭
2019-09-12 20:53 网络战线 -
刘鹤会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主席格林伯格
2019-09-12 20:08 中美关系 -
香港教师唱国歌遭围攻,3名涉案者在逃
2019-09-12 19:22 香港 -
西藏环保成效如何?书记:野驴都跑到了公路边
2019-09-12 19:21 -
阜阳市人大代表王振青涉黑被刑拘,曾获评全国劳模
2019-09-12 19:01 扫黑除恶 -
无证驾驶被拦下,女子:这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开车…
2019-09-12 17:56 中国雷人秀 -
国民党中央党部拒收郭台铭党证
2019-09-12 17:55 台湾 -
这家国际著名药企将在沪设立全球研发中心总部,李强会见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长
2019-09-12 17:53 上海观察 -
年内将再发射5至7颗北斗卫星,明年建成全球系统
2019-09-12 17:06 北斗照耀 -
刚刚,数百香港市民自发高唱国歌
2019-09-12 16:46 香港 -
商务部:关税排除清单的审核标准有三方面
2019-09-12 15:58 中美关系 -
国民党回应郭台铭退党:哪一点对不起你?
2019-09-12 15:57 台湾 -
中企开始就采购美国农产品询价,包括大豆猪肉
2019-09-12 15:47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03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2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1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78最新闻 Hot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
“订单量暴跌,美国进口商巴望着和中国达成协议”
-
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
驱逐4岁患癌儿童,“边境沙皇”辩护:没啊,只是驱逐了他们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