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2024三季度)上篇: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中国经济改革该朝哪边走
最后更新: 2024-10-21 14:34:22现在很多人都把房子当成是资产端,这是错误的,房子应该属于债务端。房子不是建筑业,而是主要用来给银行作为信用的,它在这方面的价值可能比作为建筑和消费品的价值更重要。所以在这个时候扩张房地产,估值提高或者房价上升,实际上是帮助中国增加债务端。房地产越发展越扩张,能够带动就业的就越多。
我们的债务端应该扩张到什么时候呢?直到没人干活了。大概在2014年、2015年前后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出现了一度找不到工人的现象,到了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即农村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观察者网注)。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提高劳动力总量。
如果这个时候无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只能向美国那样把制造业外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美国现在为什么制造业回不去?就算是中国把生产线“送”给它也做不到,因为根本没有劳动力,美国只是特别能创造货币,你说制造业怎么回得去?美国要是和中国脱钩,就会损失一大批劳动力,必须在全世界其它地方找到替代。
所以,我的结论是,还是要看我们的宏观政策,到底是债务端约束还是资产端约束。如果是劳动力大量过剩的时候,无论怎么扩张债务端都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膨胀了花钱就行,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李世默:不管按照哪种算法,我们的人均GDP比美国还低很多,我们供给侧的生产率有巨大的提升潜力。那么窍门到底在哪?肯定是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得提升,仅仅提升一方面肯定不行。
彭文生:经济学界有两派争议,即人均收入到底是一个收敛还是持续分化的趋势?历史上这两方面的案例都有。当初欧洲开启工业革命,把中国远远甩在后面,这在经济史上被称为第一次大分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经济体比如日本,还有韩国、中国台湾等亚洲“四小龙”,包括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发展,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这个阶段被称为大收敛。
现在有人担心出现第二次大分流。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过去几十年来的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尤其是大国。对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这些领域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这就涉及您刚才提到的问题,现在的趋势到底是收敛还是分化?一个关键因素是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或者说TFP的增长究竟来自于什么?按照内生增长模型,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规模。一个经济体有足够大的规模,在供给侧就有足够多的人力资本、生产性资本和知识资本,在需求侧有庞大的市场,有市场就有创新,带来的盈利空间就大,就有更多的动力去促进创新。
所以美国为什么在创新领域全球领先?有人说是它的市场机制,但其实规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供需两侧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鲁政委:我觉得世默总既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答案。比如您刚才讲的供需协调。经济学理论上有一个说法,供给的改进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长期增长,而需求是短期的。但现实并不是这样。
我举个例子,同样是科技进步,比如军事上发明了原子弹,传统的做法是为了维持军事领先就应该让技术保密,不让它扩散到民用领域。这个时候,这种非常先进的技术本身对TFP与生产力提升没有什么贡献。可是,如果你有非常成熟的军用技术民用化的转化流程,就会带来很高的TFP增长。因为民用化带来了需求,但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发明了一项技术,并不会自动带来需求。
张燕生:其实美国人除了二战时期搞这种战时大型科研项目外,它的科研也搭了欧洲的便车,是个追随者。1945年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和拉什·D·霍尔特(Rush D. Holt)出版的《科学:无尽的前沿》这本书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提醒美国政府,科学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到了1957年,美国突然发现在和苏联的科学技术竞争中,苏联人赢得了卫星上天这个回合。于是1958年,美国意识到要在科学技术能力的竞争中取胜,必须要依靠政府,也就是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能源部、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等等。在科研从0到1的过程中,是不能依靠市场的,因为市场看的是股东权益、要挣钱。
到了1980年,美国突然发现,联邦政府在科研领域从0到1的投资,大部分成果都被束之高阁,没有转化。因此才有了1980年的《拜杜法案》,在很短的时间内让美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提高了10多倍。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不仅仅是需求侧和供给侧不同步,市场和政府也会不同步,要看解决的问题处在什么阶段。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快牛’比‘慢牛’好,生病的时候必须打强心剂”
2024-10-21 14:18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地方“隐性债”不必转为中央债,建立国家住房银行就是条路子
2024-10-21 14:1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这是我在麦当劳的第一天,我正在找工作”
2024-10-21 10:33 特朗普 -
男子高空扔8块砖2桶水3罐饮料砸死路人,被核准死刑立即执行
2024-10-21 10:09 依法治国 -
“把公共财政支出挪到家庭部门,未必会促进消费”
2024-10-21 09:31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市场在给国家出点子,能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吗?”
2024-10-21 09:2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房地产越扩张,越能带动就业”
2024-10-21 07:4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苏联赢了,美国才意识到科技竞争要靠政府”
2024-10-21 07:4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海南琼海市委书记田志强被带走,曾任落马省委书记罗保铭秘书
2024-10-21 07:13 廉政风暴 -
骑手带着患儿送外卖?美团回应了
2024-10-20 21:54 网络谣言 -
警方通报贩卖婴儿事件:已解救
2024-10-20 21:38 -
男子为讹钱将3岁女儿抛向大货车致被碾身亡!已被执行死刑
2024-10-20 20:45 -
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 博士生教育以质图强最新部署
2024-10-20 18:52 中西教育 -
区委书记就学校臭猪肉事件表态:从血的教训中反思
2024-10-20 18:43 食品安全 -
“臭肉事件”后昆明市委书记发声
2024-10-20 16:27 食品安全 -
“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8000元”
2024-10-20 13:57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小西天保安大叔透露涨薪后被传辞退,当地文旅部门:不实
2024-10-20 12:11 基层治理 -
师从梁思成,著名建筑师、规划师凤存荣逝世,享年89岁
2024-10-20 11:35 -
四川发现“恶性外来入侵物种”
2024-10-20 11:01 观察动物 -
韩国围棋少女金恩持:人生如棋,许多智慧藏于其中 | 老外讲故事·中华文化圈粉记⑫
2024-10-20 10:55 老外讲故事
相关推荐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7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1“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4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