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尚哲:三线铁路与毛泽东时代后期的工业现代化
关键字: 三线铁路毛泽东时代苏联国防建设区域交通体系工业现代化
(五)管理士气
建设现场报告表明,项目管理者知道许多民兵并不总是愿意从事艰苦的工作,但是,管理者总是设法让他们承担这些工作。为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管理人员采取了多种策略。例如,管理者让民兵们给家里写信说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好,家人应该继续安心劳动,不必来探亲。
家人也给这些民兵写信说,党一直在关心他们的需要,所以民兵们应该努力工作,在工程结束之前,即使春节,也不必回家。这场动员也似乎意味着,已经有大量的工人准备放弃自己的工作岗位,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工人多次谈论想回家看望亲人。[78]
在工地上,管理者也不断地组织学习会来培养民兵的忠诚度。[79]每一次学习会结束前,与会者通常大声呼喊国家支持的流行口号,如有共主主义信仰的工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以此表明他们乐于为铁路建设做贡献。从特定角度来讲,这种频繁的声明可能证实了工人们的贡献程度。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些定期会议又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工人们对铁路建设的责任心,因为学习会经常是重复着同样的主题,这些重复的会议也表明存在着许多问题。进一步地讲,人们的每一次重现热情,也就再次表明了过去的决心不足。[80]
为了保护工人的积极性,共产党也从民兵里挑选人员组建了文艺队。像毛泽东时代其他工厂里的文艺队一样,演出的部分内容重点在于展现当地的事情。为了获得素材,文艺工人经常从施工现场收集“好人好事”。在杂志、报纸和传单上专门为当地工人推出一些专题。文艺人员有时在居住区和工地用扩音器报道故事。[81]
有时候,为庆祝当地民兵对三线铁路建设的贡献,文艺队也会表演戏剧、歌曲。当然,很难判断这些表演对当时的民兵工人的激励效应,但至少可能会让人们在艰苦劳动中获得到短暂的休息。关于这方面,铁路建设者发表的回忆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画面。在这类回忆录里,几乎所有的工人都对他们经过艰苦劳动修建的铁路感到自豪。[82]近年来,一些施工队通过互联网又重新联络起来了,相聚在一起,通过唱歌、戏剧表演来纪念他们在三线建设的岁月。[83]
表6:三线建设时期的铁道兵伤亡情况 (以上图表资料来源:《1963-1980铁路修建史料》第3集第1册)
五、结论
根据巴里·诺顿的研究,中国不应该采取内陆导向的三线工业化路径,而应该将短缺的资源集中于完善东部工业核心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沿海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将必然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仅仅从这一角度讲,诺顿可能是正确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记住中国共产党三线建设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促进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西部腹地所进行的三线建设,首先是以不计代价的方式来确保国家工业资产的安全。为了进一步保护工业,中央领导命令经济方面的计划者必须按照“靠山”“进洞”的原则布局三线工业。根据这种原则,铁路管理者在新铁路选址时,明显地侧重选择类似于中国共产党过去的战时后方区域。
这种战略性决策的成本相当巨大,而且,大部分成本落在了农村人口的头上。由于工业资本的短缺,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时代晚期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的主导方法就是,充分利用中国人口众多这一资源。
由于没有充足的机器,政府动员人民用体力来弥补。缺乏充足的建筑材料,国家命令工人寻找当地的替代材料。但是,共产党不仅仅只是竭力利用更容易获得的材料来替代工业资本。笔者研究后认为,中国共产党也在竭力依靠思想动员去替代最基本的食物、水和住所。
根据工地现场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知道铁路工人经常对其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严酷条件感到不满。为了激发士气,政府为铁路工人组织了学习会和文艺演出,以表扬他们在为中国工业化和国防建设作出革命性贡献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苦劳动和所具有的坚强决心。
诚然,这些思想动员始终没有全部消除工人们的不满。但是,中国共产党所肯定的国家安全和工业进步的“故事”,的确给工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方法去理解他们每日都不得不承受的艰难困苦。直到今天,许多铁路工人认为这种苦难与“救国”的集体主义叙事仍然具有巨大意义。
铁路建设者能够在毛泽东时代后期持以这种积极观点,部分原因在于三线铁路网确实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作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在资本不足和建设速度快的前提下,三线铁路必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到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时,内陆数以千计的地方已经同国家铁路体系连为一体了。
在这种新技术的作用下,区域交通提速,中国东西部之间的时间距离大为缩小。区域矿藏产品的生产获得跳跃式增长,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工业燃料。区域客货流通也因所有的三线铁路都装备了全国统一的工业设备和按照国家标准程序运行,而变得更规范化。虽然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些伟大成就之路并非是一条直线,但是三线铁路最终推动着中国西部的诸多地区进入一个拥有基础技术的现代工业社会。
(翻页请看尾注)
- 原标题:三线铁路与毛泽东时代后期的工业现代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04-01 09:05:43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147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17“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27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0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