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锡文: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 但进口绝对不能全放开
关键字: 陈锡文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陈锡文陈锡文农业供给侧改革第三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正因为要面对这样严肃的一个问题,所以我想,我们第一必须有紧迫感和危机感,第二也绝对不能妄自菲薄,觉得中国的农业就倒下去了,正是针对这样一些情况,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中央已经采取一系列举措在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改革了新疆棉花和东北大豆临时收储制度,后来又改革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油菜籽价格制度。从2015年开始,对东北地区的玉米,东北四省区的玉米进行了定价机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每年的9月初到11月初的两个月,正是新疆哈密棉花成熟的时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当前要推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少应该围绕四个基本方面进行:
第一,让市场机制在配置农业资源中,能够确实发挥作用。2003年以后,针对当时粮食连年减产,甚至到了已经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从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开始,对主要农产品价格是政府定,越推越高的价格,离市场越来越远,第一个改革不展开讲,对重要农产品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政策。因为过去过高的价格,政府定价包含对农民的补贴在里面。如果让市场在定价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把对农民补贴这一块从价格中剥离出来,这样才能符合市场的期望和要求。
这个改革从去年年初推行到现在,将近两个生产周期,在东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玉米价格从最高的时候的2014年1.12元一斤,现在市场定价,东北地区已经到了7毛到8毛一斤,这样就大体挡住进口。玉米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也使得下游的玉米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开始有利可图,于是整个产业链就被激活。现在正在认真总结经验。
当然稻谷、小麦和玉米很不一样,玉米90%以上都是工业原料和饲料,稻谷和小麦是口粮,中央对于稻谷和小麦的改革非常慎重。从前年开始,早籼稻,今年降到一块三,我讲的都是政府定的最低收购价,粳稻从1.55元/斤降低1.5元/斤。这个过程非常谨慎,渐进。这是一个必须做的工作,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机制改革,推进农民补贴制度改革,推进粮食收储制的改革,把从价格中剥离的补贴,一分不少地通过其他途径补给农民,要采取WTO允许的规则,对农民收入进行支持,支持农民实行耕地保护。
第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中国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上世纪的时候,中国大豆无论产量、出口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现在今非昔比,农民不愿意种,很重要的原因是大豆产量低。2010年亩平均产量是254斤,其他年份都没有达到过250斤/亩,即使在政府定价的时候,对于大豆给出的目标价格是2.4元一斤,一亩地产250斤,毛收入也就是600元左右。目前,在东北地区正常情况下,玉米一亩地产量不低于千斤很正常,种一亩玉米的毛收入就七八百元。农民选择种什么不种什么是很清楚的。农民不愿意种大豆是因为效益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科技进步太慢。目前来看,全球大豆的平均亩产在370到380斤,我们只有250斤,如果不把这个短板补上,花再多钱,也很难让农民愿意种。采取过去的办法,刚才讲到,即使政府出2.4元/斤的价格,从农民手里收过来一吨大豆成本就超过4800块钱,现在从南北美洲进口的大豆,运输到中国口岸,完税落地的成本价,最低的大概只有3000块钱。我们每吨大豆比人家贵1800元,这个价格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解决。
第三,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从农村起步的改革,是普遍实行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要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以前的思路就是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再去实行耕地的规模经营。有没有效果?有的,三十多年下来,我们农民承包土地中的35%已经流转,承包土地农户全国有两亿三千万户,其中有七千万户的农民,已经把自己的土地或多或少的流转给其他人使用,这个数字看起来很鼓舞人,但是你倒过来说,又能看到还有70%的农户,是自己种自家的承包地。
也就是说全国的耕地面积来说,65%的耕地还是农民家自己种的。所以想推进规模经营这个事,有很多现实的限制。首先是城镇化,要让农民能够稳定地转移到城市里面,其次是技术进步,等等其他的。所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只是其中一条路径。
另外一个数字可以看到,我们的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到现在,按照农业部的规则,我们经营土地50亩以上,我们叫规模土地经营,全国有350万户,现在规模经营的土地有多少,大概有3.5亿亩,其中每一个经营户平均耕种50亩左右,对于人均土地,就是七八亩,而能搞到一百亩的经营规模就已经很不简单。
从技术角度来讲,一百亩的耕地是规模经营,能用什么样先进的技术装备。一方面,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还要做。但是真正要实现有效益的规模经营,仅靠土地流转是不行的。所以农民更多的创造是什么?是把土地托管,请人代耕,花钱去购买社会化服务,这样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权虽然没有流转,但是通过托管,代耕,购买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他就可以在小块土地连片的情况下使用最先进,最现代的技术。
你说美国农民用的现在最先进的大型拖拉机,就是550马力的拖拉机,550马力,我当年从上海下乡到黑龙江,我在黑龙江边上种过地,所以我知道什么叫机械化,我也开过拖拉机。那个时候我们一台东方红54的机组,三五个人,就可以种3500亩,那时候就觉得效率已经很高。但是你现在看看最现代化的,配了GPS和数字地图的最先进的拖拉机,一昼夜翻地的规模可以达到5000亩,所以它一个作业季节,应该标准的配备,这一个台套,应该三万亩的作业规模,才可以让它发挥作用。三万亩,我们靠土地流转,流转到什么时候,但是农民就创造了这个办法,我不流转土地,我让你来替我耕地。
江西省鄱阳县农民正在利用机械化收割机收割早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最近这几年,出现了大量的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农机专业服务社,农民专业户。我买的大型农机具,不是给我家自己用,甚至不是给我这个村里用,半个镇的地,我都可以提供服务。所以可以看到,农民通过创新经营方式,而不是简单靠土地流转,仍然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享受农业现代化成果。要认真总结这些经验,使中国的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健全。
- 原标题:陈锡文: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 但进口不能全放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娅坤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26“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89“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2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3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