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把教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的教育模式,可行吗?
最后更新: 2024-09-10 12:28:03·遭遇对抗时沉默妥协
“迷茫无力”还来源于“无法确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否会提供支持”。教师也需要安全感,若教师孤立无援,“积极管教”和“合理惩戒”无从谈起。
有老师形容,《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以红线划出“戒尺”的范围和力度以保护学生权益。但在实践中,反被个别学生当作掣肘老师的武器。此前一些事件表明,只要家长来闹,校方即刻“滑跪”低头认怂、息事宁人,即使错不在老师。个别地方教育部门,甚至将家长投诉举报率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指标之一,要求“零举报”和“家校联动满意度”。
“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五莲二中杨老师的遭遇,如果没有媒体曝光,他能讨回公道吗?”一名老师说。
事件的起因,是杨老师追回两个逃课至操场玩耍的学生,并用书本敲打了几下。学生家长遂以“体罚”为由举报老师,要求学校顶格处理。学校第一时间对老师做出了停职、赔礼道歉、取消评优资格、党内警告和行政记过等处分。之后的两个月,家长仍旧频频举报和施压,为了息事宁人,教育局再次对已停职处分的杨老师进行了追加处理:扣发一年奖励性绩效工资;责成学校不再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将该教师纳入县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
大量杨老师的学生和家长为他鸣不平,但教育局依旧拿出了“敌我态度”来处理教师,将杨老师彻底逐出了教育阵地。“如果不是媒体报道,最终引起了社会舆论和上级关注,当地教育局会撤销对他的处分吗?”事发后,当地教师群体望之心寒,更不确定自己遇到此类事件后能否“沉冤昭雪”,如此,教师哪里还敢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玩笑?
·面对风暴时有口难辩
更何况,大众舆论并不常常站在教师这边。虽然2021年教育部调研和近期相关热点,社会舆论皆偏向支持“戒尺重回讲台”。但一旦出现具体矛盾,社会舆论往往更偏向学生。“很多声音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此攻击‘教师’这个身份和发泄对当下教育的不满。”
《意见》出台前,语焉不详、模棱两可的“界限”更是教师无所适从的“暗雷”——教师维护秩序和纪律的正当举措,受到很多“具体又模糊”的束缚。例如《教师法》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但什么是体罚,什么叫变相体罚没有界定。比如罚站不算体罚,但超过“一定时限”算体罚。“一定时限”是多久,每个学生以及背后的家长评判标准都不同。比如说不能对学生进行言语羞辱,但个体对“羞辱”的感受差异极大。“最明显的是,既有家长鼓励老师‘该骂骂,培养耐挫性’,又有家长认为‘点名批评’会造成心理阴影。”迷糊不清意味着有概率踩中暗雷,由此,很多老师教育手段不断弱化,在管教中无所适从。
再加上近几十年教育界、司法界等矫枉过正的宣传,用教育和爱感化而不处罚学生,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例如受到很多人推崇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要打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处罚孩子,是教育工作的失败,是教育无能的表现”等名言,便是佐证。
总而言之,即使《意见》明确表态为教师“撑腰”,很多老师仍无法确定,自己积极管教学生之后,是否会得到家长、学校、教育部门乃至社会的支持。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部分不想以身犯险成为“孤勇者”的教师,在“积极管教”与“听之任之”的跷跷板上左右摇摆、进退维谷。
2019年6月,北京教委发 教师有体罚幼儿等11项行为或将被开除东方IC
02
好的教育,必定是厚爱又严管,宽容不纵容。
在过去一段时间,“惩戒”曾被个别教育者曲解为“体罚”,部分学校、个别教师也确实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毋庸赘言的是,从教师体罚的自由裁量到依法依规的合理惩戒,从强调师生的“尊卑有序”到追求尊重平等,这是时代的进步。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教育惩戒也渐渐被虚置,出现了教师“不好管、不敢管”,学生“打不得、骂不得”等情况,负面效应日趋凸显。
互联网时代,教育工作再增新挑战。比如,孩子可轻易获取各种信息,瓦解了曾经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权威性;再比如,“穿衣自由”、小众爱好等对自我表达和话语权高度追求,以特立独行为荣。今天的“严师”,需有更多的智慧,把握这一代孩子甚至家长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切的教育手段,才能有效管理、事半功倍。
《意见》正是在此背景下,对教育惩戒权的实践做出了更合理明确的指导。一方面,《意见》力挺“积极管教”。要求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支持教师维护合法权益。依法惩处对教师的侮辱、诽谤、恶意炒作等言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另一方面,《意见》同样对教师群体提出新要求。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等。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六种情形老师可以当场实施教育惩戒”、“将惩戒手段进行细分,针对不同情形可以使用一般、较重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以及“教育惩戒的七条红线”。
《意见》旨在为教育“纠偏”,为教师合理惩戒“撑腰”,多家媒体及专家也进行了详细解读,但一线教育工作者仍有一些困惑。
比如,《意见》细化了部分惩戒手段的标准,允许教师“当众点名批评”、“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等,打消了很多教师的实践顾虑。但也有老师提出疑惑:如果在“一周内停课停学”惩戒行为期间,学生出现身心安全问题,教师是否要担责?“暂停或限制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若遭来青春期身强体壮学生的过激行为,有关部门是否会处理学生?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累计7.2亿人次获益,累计为群众减负超过7000亿元”
2024-09-10 10:42 -
把单间换给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吐槽”在贵州开会被“针对”
2024-09-10 09:39 -
习近平:要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2024-09-10 09:17 -
广州一公职人员被举报“包养情人、资产不明”,官方回应
2024-09-10 08:28 廉政风暴 -
“小学生在校死亡、脖子现勒痕”?警方通报
2024-09-10 08:27 依法治国 -
香港首艘,成功下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24-09-10 08:23 中国精造 -
他被“双开”:携带反动书籍入境
2024-09-10 08:23 廉政风暴 -
事涉3万亿资金,国务院已出手
2024-09-10 07:05 -
我国首批碳纤维重载铁路货车即将下线
2024-09-10 06:39 -
航空发动机专家蔡元虎逝世
2024-09-09 22:18 -
海南全省主城区复电,三大国际机场通航
2024-09-09 22:09 极端天气 -
网友称给高三孩子送饭被骂畜生?湖北武穴通报
2024-09-09 22:06 -
“统计造假”社会公众反映强烈,官方出手
2024-09-09 20:31 依法治国 -
王毅同新加坡外长会谈:规划好下阶段重要高层交往
2024-09-09 18:53 中国外交 -
我国首款猴痘疫苗获批临床!
2024-09-09 17:51 -
理塘县委书记,主动投案
2024-09-09 17:49 廉政风暴 -
柯文哲放弃上诉,将收押禁见2个月
2024-09-09 16:18 台湾 -
传染病防治法拟完善疫情控制措施:严格限定适用条件
2024-09-09 12:05 -
今年毕业,全国首批!多个岗位争1名毕业生
2024-09-09 11:54 养老与社保 -
现场视频!山东舰编队进行远海远域实战化训练
2024-09-09 11:42 中国航母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2“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3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