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汉民:1.7%和6%,对上海意味着什么?
导读未来5年、15年的上海会是什么样子?
1月30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人们可以借此展望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进博会、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改革开放的引领区、经济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如何理解中央赋予上海的这些战略任务?上海如何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在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公布之际,观察者网采访上海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先生,从短期的经济目标,到长远的主动开放、转型调整,再到国际体系的参与制定,一一作出阐述。
以下为采访上篇。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
【采访、整理/观察者网 朱敏洁】
· 1.7%和6%,对上海意味着什么?
观察者网:前不久上海公布2020年经济数据,GDP增长1.7%,各类数据基本都呈正增长,可以说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全年内外复杂情势之下,您如何评价2020年经济状况,哪些是做得比较突出的,哪里存在不足或仍未完全复苏?有预测显示,2021年中国GDP在 7.5%-8.5%之间,甚至还有预测9%,上海将2021年目标定在 6%,是否有些保守?难度是什么,发力点会放在哪里?
周汉民:2020年,我们说它极不平凡,其实不仅仅是新冠疫情,从整个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来说,进入了一个从高增长到中增长的历史转折。从1978到2018这4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是9.4%,世界唯一。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10.9万亿,到2019年99.1万亿,到2020年101.6万亿,这样的增长速度实属不易,但也需要全要素全方位投入。
一个劳动密集型经济体,也是一个资源能源消耗极大的经济体,同时又是主要资源进口的经济体,因此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必须调整。2014-2015年党中央就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已经下行到7%的区间,一直持续至2017年,之后又开始进入6%的区间,2018年、19年基本稳在6的点位上。这说明中国经济的调整既是客观需要,更是长治久安的需要。
国家如此,上海也是如此。其次才是新冠疫情的猛烈袭击,那是前所未有的。去年第一季度,国家经济增长-6.8%,也许人们可以用5万字来阐述原因,但我以为不需要。这个数字体现了我国是付出了巨大的救人代价,所以全国才能用一个半月时间阻断疫情传染,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实现本地病例首次清零,用三个半月时间赢得武汉和湖北两场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这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其救治和防疫力度、广度、深度、烈度前所未有。对中国经济而言,每年春节本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扩大消费、争取盈利的重要时间节点,很多经济类别在这段时间的营收占了全年的1/4、甚至1/3。而由于新冠疫情的突发和蔓延。旅游、餐饮、文娱等行业去年春节的收入几乎清零,像餐饮市场损失1万个亿,整个春节长假期间的旅客高铁载运量是前年的20%,可以说遭受深度打击。
同样的,上海去年第一季度是深度负增长,第二季度还是负增长,那时全国是正3.2,我们到了第三季度还没缓过来,而全国是正4.9,最后我们在第四季度达到正1.7,何其难能可贵。疫情发展到今天,上海的精准防控能力世界瞩目。撇开最近十几例本土病例,去年至今,上海输入型病例过千,这是上海承载了全国近40%的入境人数,真正是为国担责。综合诸多因素,所以上海GDP能到1.7,可圈可点。
另外还有几个数据,非常希望观察者网能够关注。这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城市,上海去年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双双正增长,外贸增长2.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约6.1%。这两个数据非常了不得,说明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被持续看好,外资是长脚的,人往高处走,外资何尝不是?开放度持续扩大,表明营商环境还会不断改善。当然,也不得不说上海的经济仍处于艰巨的转型中,传统工业也受到风起云涌的新经济的直接挑战,像汽车工业、船舶制造等都是上海的大产业,在目前比较艰难的情况下,有比较明显的增长回落,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上海洋山港
展望2021年乃至未来15年,坦率说经济增长要不要提GDP指标,国内还颇有异议。最近马骏先生的意见是取消GDP,我觉得一定程度上应认真思考。马骏讲了很多道理,但最大的道理就是要留住改革和创新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会一帆风顺,需要久久为功。
上海定出2021年经济增长为6%以上的目标,当然还有可能往上走,但我们不能把话说满。第一个原因是世界疫情的拐点根本没有到来,人们仍在猜测新冠疫苗会产生多大作用,暂且不说别的,就算一座城市所有居民打完新冠疫苗要花相当时间,上海有2400万常住人口、3000万实住人口,目前疫苗接种数还不到10%。那就说明这本身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我们这次提出的战略目标凸显了两个词,一稳中求进,首先要稳下来,从1.7提到6以上,已经是非常有力度的增长了;对这座城市来说稳不是保守,稳是根本、是大局,所以要稳中求进。二是为改革开放留出新的空间,有许多经济领域的转型需要时间,预计还会有周折反复,乃至在某些领域的尝试还存在一定障碍或挫折。
总体而言,过去这一年可圈可点,大家一定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到9月份的经济增长率还是负的,此外要看到其他的几个重要数据透露的信息。2020年我们所有主要的经济数据中,只有一个数据是负的——财政收入-1.7,这跟国家宏观政策中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关,是为企业纾困作出的努力。
三是,我们一定要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有时候事情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无法一下子就琢磨透,有些方面的趋势和规律也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要仔细观察思考。举个例子,上海的老龄化程度之深、人才引进制约因素之多,都不是一般城市所遇到的,所以很多事情不能比,体量不在一个层级上,解决方案也不能只是一个。
观察者网:您前面提到营商环境改善的问题,去年一年的体会还是比较深的,尤其最近这一小波本土疫情的反复,更是让全国都吹了一波上海。新冠阴影下,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普通人就业都异常艰难,就前者而言分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大企业、中小微企业等等,都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上海给了很多政策帮扶,您过去一年走访调研了很多企业,整个业界恢复状况如何?下一阶段,政府还会提供哪些针对性政策?
周汉民:刚才谈到这一小波疫情中,全国对上海称赞有加,但我们要继续保持冷静。道理很简单,要踏着规律前行,上海现在所做的一切并非首次尝试,去年浦东那一小波疫情,我们只检测3万多人,因为只要精准溯源、市民配合、举措到位、坚持不懈,疫情就这么控制下来的。而这一波疫情正好发生在上海“两会”期间,这座城市要花多大的努力、要有怎样的雄心勇气来做这种事?
我最近接受媒体采访,详细谈了一座城市该如何治理的问题,当时我发那篇文章是很冒险的,但给我这篇文章最大的佐证就是文章刊登当天,上海市长龚正在两会记者会上谈了三个特点,也正是我在文章中提到的观点,说明了我们大家对规律的认识很重要,这是很重要的。
一座城市的治理,最重要的保障是有法可依。上海已经将市民在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入法,这是十分必要的。城市治理不是躲猫猫,也不能有大的随意性,必须做到于法有据。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当下疫情常态化管理的情况下应该四方合力,创造出中国疫情防控的经验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任由用户上传独占传播影视资源,百度网盘被判赔百万
2021-02-10 07:19 依法治国 -
习近平主持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2021-02-09 22:0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前女记者自述遭家暴,官方通报调查结果
2021-02-09 21:23 -
确保广大市民过年安心、放心、舒心!李强龚正今天亲切慰问坚守岗位的广大干部职工
2021-02-09 21:03 上海观察 -
88项成果清单公布!
2021-02-09 20:42 一带一路 -
任正非:欢迎拜登致电华为
2021-02-09 20:16 华为 -
23岁女孩酒后被主管带去开房后死亡,警方通报
2021-02-09 19:51 依法治国 -
刘鹤与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通话
2021-02-09 19:39 中国经济 -
习近平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全文)
2021-02-09 19:34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外交最前排|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为何如此重要?
2021-02-09 19:3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欧关系积极发展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带来新机遇
2021-02-09 19:2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国办:积极支持中药企上市融资发债 部分中药实行自主定价
2021-02-09 18:45 -
“无证据表明2019年12月前病毒就在武汉传播”
2021-02-09 18:2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支持复旦大学在匈牙利开设校区
2021-02-09 17:18 -
国家气候中心回应印度洪灾:青藏高原升温幅度超全球两倍
2021-02-09 16:41 极端天气 -
-
春暖中国丨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2021-02-09 16:29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
调查结果来了!确认含非法添加物
2021-02-09 16:18 -
中央领导同志慰问老同志
2021-02-09 15:56
相关推荐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41“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37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95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117最新闻 Hot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