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正生:海外高通胀,中国如何应对?
【导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钟正生经济分析”,作者为平安首经团队(钟正生/张璐/常艺馨/范城恺),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文/钟正生 张璐 常艺馨 范城恺】
2022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让全球通胀问题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剧,近期中央及各部门对于物价稳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本文讨论国内外通胀形势的新变化,并提出我国稳物价、防风险的相关建议。
海外“胀”成为“滞”的催化剂。美国中期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上升,消费信心进一步受到通胀的侵蚀;欧元区经济在俄乌冲突后更为脆弱;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于多数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影响更偏负面,但拉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资源出口国”相对受益。
本轮海外通胀走势与结局有三大关注点。一是,货币紧缩效果如何。美国通胀压力与强劲的消费需求有较大关联,而欧元区通胀更受供给影响,欧央行的掌控力更弱。二是,供给冲击能否消退。能源转型、供应链中断、地缘政治冲突等供给冲击,仍可能持续推升全球通胀。三是,经济衰退会否到来。若美欧经济不幸衰退,全球通胀风险可能迅速转变为通缩风险。
当前国内物价呈CPI读数不高、PPI高位同比下行的状态。后续看,国内仍面临结构性通胀压力回升的风险。一是,国际粮价上涨的压力尚未充分传导,还将间接影响下游各行各业。二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风险尚未消退。三是,黑色系商品价格仍有上行风险。四是,PPI向CPI传导的风险增强。五是,新一轮猪周期渐行渐近,或扰动下半年CPI读数。
2022年国内物价形势展望(更新)。PPI方面,全年翘尾因素仍将带动PPI同比增速趋于下行,但在原油价格中枢抬升、黑色商品价格潜在上行压力影响下,新涨价因素或维持对PPI的正向贡献。中性、油价与黑色系商品偏强、及油价偏弱三种情形下,全年PPI中枢分别为5.1%、5.5%、4.3%。CPI方面,中性情形下全年CPI中枢在2.3%左右,下半年CPI中枢或明显抬升,部分月份可能“破3”。粮食价格上涨、PPI传导风险增强或将抬升CPI中枢,猪肉和原油价格波动则对CPI的运行节奏产生扰动。
对国内稳物价、防风险的相关建议。一是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内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二是立足资源禀赋,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三是助企纾困,减缓中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四是审时度势,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找寻机会。
总的来说,当前海外通胀形势不确定性仍存,国内结构性通胀风险存在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或进一步助推输入性通胀风险。往后看,产业政策在保供稳价、稳定物流和产业链方面的措施仍需加快落地,财政政策在助企纾困方面需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货币政策而言,潜在的结构性通胀风险尚未解除,或是MLF利率下调的顾虑之一。货币政策后续或将引导LPR报价下行、推动结构性工具落地以支持实体经济。
一、本轮海外高通胀的背景与影响
本轮海外高通胀的背景是,供给冲击与政策刺激叠加,宏观周期经历“严重衰退+强劲反弹”,供需恢复错位推升通胀。以美国为例,其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是空前的:从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平均环比(年化率)创纪录萎缩了19.2%,为1947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但美国从衰退中复苏的速度也是罕见的:2020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美国GDP平均环比(年化)增速高达18.3%。强劲的经济复苏,除了新冠病毒威胁减弱的影响外,也离不开力度空前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刺激。
美国财政刺激在本轮逆周期调控中扮演了空前重要的角色。在现代货币理论(MMT)思想指导下,货币政策的“手”更长了,即财政政策配合货币宽松发力,对需求端形成更加直接的刺激。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政府动用了规模远超产出缺口的财政手段,直接补贴居民和企业。据IMF数据,2020年美国一般政府支出高达9.7万亿美元,比2019年增加1.8万亿,占GDP比重高达45%,预计2021年这一数字为42%,均高于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水平。财政补贴下,美国居民消费需求第一时间复原(甚至高于疫情前水平),而劳动力供给、商品和服务生产活动恢复滞后,制造了供需矛盾与通胀压力。
今年以来,俄乌局势引发新的供给冲击,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面临冲击,全球通胀风险加剧。能源方面,俄罗斯石油制品产量占全球7%,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占全球17%。布伦特原油在3月初曾升破120美元/桶,4月均价为106美元/桶,同比上涨60%。英国天然气期货价3月均价同比涨幅高达600%,4月均价同比也达280%。食品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小麦和玉米出口量合计占全球出口量的25%和15%。CBOT小麦和玉米期货价在4月同比分别上涨61%和30%。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使美欧CPI进一步走高,且CPI与核心CPI的分化加大。美国4月CPI同比8.3%,核心CPI同比6.2%;欧元区4月HICP同比7.5%,核心HICP同比3.5%;欧元区3月HICP同比7.5%,核心HICP同比3.0%;英国3月CPI同比7%,核心CPI同比5.7%。
海外经济的“胀”已成为“滞”的催化剂,“滞”的隐忧不容忽视。
美国方面,中期经济前景(2022年下半年及以后)不确定性上升。历史上,美国通胀急涨阶段,消费信心往往迅速下降,包括1970、1980和1990年代美国CPI通胀率破5%的三段时期。美国2022年5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继续创近2011年8月以来新低。同时,美联储3月经济预测大幅下调2022年美国实际GDP增速1.2个百分点至2.8%。参与调查的官员中,超过半数认为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上升。
欧洲方面,欧元区经济在俄乌冲突后更为脆弱。欧盟与俄罗斯贸易往来频繁,尤其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进口依赖性强。欧盟27国自俄进口商品约占其进口总额的8%,对俄出口约占其出口总额的4%。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欧盟进口的40%的天然气和27%的石油都来自于俄罗斯。通胀压力下,欧央行已加快缩减资产购买,但未来更面临陷入宽松与紧缩的“两难”。近期,欧央行暗示或最早于6月结束资产购买、7月首次加息,“滞胀”压力下的被迫紧缩加剧了经济下行风险。欧央行3月的经济预测已将2022年欧元区实际GDP增速预测下调0.5个百分点至3.7%,IMF在4月的预测则大幅下调该数字1.1个百分点至2.8%。
新兴市场方面,不同地区所受“胀”的影响有所不同。亚洲的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都是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的净进口国,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其经济的影响更偏负面。例如,IMF对于中国、印度等地区今年的经济预期均有较明显的下调。但拉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资源出口国”相对受益。例如,IMF的最新预测中,将今年沙特、巴西的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上调2.8个、0.5个百分点。市场对于资源型经济体的资产配置也更有信心,巴西、东盟、墨西哥等地区在2022年一季度的股票指数涨幅领先全球。不过,发达地区的通胀压力间接加剧了海外央行紧缩力度,这将影响新兴市场整体的资本流动。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3月(非中国)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分别流出67亿美元和31亿美元。
- 原标题:国内外通胀形势再审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小米净利润骤降53%,高管称手机“站稳高端”
2022-05-20 17:54 观网财经-科创 -
东吴证券:稳地产!五年期LPR一次跨三步
2022-05-20 13:37 观网财经-宏观 -
林毅夫:建议向每个封控区家庭发放1000元人民币
2022-05-20 12:34 观网财经-宏观 -
市监总局:市场主体达1.5亿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亿户
2022-05-20 10:59 -
加拿大禁止华为中兴参与5G建设,我使馆:强烈不满
2022-05-20 09:53 观网财经-海外 -
5月LPR报价:1年期不变,5年期下调15个基点至4.45%
2022-05-20 09:41 观网财经-宏观 -
手机寒冬:安卓阵营频传砍单,苹果要逆势增产1000万部?
2022-05-20 08:19 观网财经-科创 -
招商银行:聘任王良为本行行长
2022-05-19 18:55 观网财经-金融 -
商务部:中国吸收外资的诸多有利因素未变
2022-05-19 18:42 观网财经-宏观 -
谷歌俄罗斯分公司申请破产:账户被政府查封
2022-05-19 15:52 观网财经-海外 -
浙江:拟将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
2022-05-19 15:42 观网财经-健康 -
美国证监会主席:更多虚拟币会崩盘
2022-05-19 15:18 观网财经-海外 -
福建漳州:5月16日起公积金可直接用于购房首付
2022-05-19 14:48 观网财经-房产 -
中国民航局:去年全行业亏损842.5亿元,比上年减亏149.2亿元
2022-05-19 14:10 -
把华为4G手机秒变5G,“5G通信壳”是炒作还是救星?
2022-05-19 12:53 观网财经-科创 -
美股创两年来最大跌幅,耶伦呼吁取消部分对华关税
2022-05-19 12:47 观网财经-海外 -
沃尔玛、塔吉特通胀压力下暴雷,道指大跌1164点
2022-05-19 10:42 美国经济 -
恒大回应“无限期推迟电动汽车预售”:量产时间调至9月
2022-05-19 09:46 观网财经-汽车 -
一季度净利下滑23%,腾讯怎么了?
2022-05-18 23:5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李克强: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
2022-05-18 21:10 观网财经-宏观
相关推荐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59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29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64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3“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61最新闻 Hot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