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光新:岸田政府把安倍利用到最后一刻
对于大幅“膨胀”的国葬费用,在野党方面表示强烈反对。而在英女王葬礼结束之后,安倍国葬的巨额预算更引发民众质疑:安倍的国葬怎么比英国女王的国葬花费还要大?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花费大约为800万英镑,约合13亿日元。
超过英国女王的巨额安倍国葬预算导致岸田内阁支持率加速暴跌,几乎所有民调结果都显示,岸田内阁的不支持率已经高于支持率。在经济发展面临逆风,民众饱受高物价和疫情困扰的当下,岸田政府忽视民意、为获取政治私利斥巨资为安倍举行国葬,其内阁支持率持续下跌可谓咎由自取。
在日本,国家承担费用就意味着使用国民的税金,因此,本就无法可依的国葬就更难得到大多数国民的理解。有专家建议,岸田可以凭借执政联盟在众参两院的优势地位,在召开临时国会的时候通过有关国葬的法律,然后再为安倍举行国葬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只是,今年的临时国会直到闭幕也未就安倍国葬一事进行公开讨论,遑论立法。
战后日本也不是没有人享受过国葬。已经去世的首相中,因心肌梗死去世的吉田茂便享受过国葬的待遇。当时,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时任首相佐藤荣作也是召开内阁会议做出了为吉田茂国葬的决定。这成为岸田内阁做出为安倍国葬决定的依据。吉田茂被认为是日本“最伟大的首相”,他签订媾和条约使战败国日本恢复了独立,带领战后日本走上“重经济、轻军备”的道路,执政理念影响了之后的几代首相。据此,佐藤荣作内阁认为吉田茂理应享受国葬待遇。
第45、48、49、50、51任日本首相吉田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说到佐藤荣作,他不仅是安倍的外叔祖父,也是安倍之前,战后任期最长的首相。佐藤荣作执政期间大力推进经济改革,振兴日本经济,使日本GDP在1968年超越联邦德国成为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下野后的1974年,佐藤荣作还因提出“无核三原则”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日本唯一获得该奖的首相。即便如此,佐藤荣作去世后也没有享受国葬待遇,仅举行了“国民葬”。当时的首相三木武夫被很多日本国民批判,“国民葬”的待遇对佐藤荣作不公平,甚至有支持佐藤荣作的右翼极端分子袭击三木武夫以表达不满。
安倍执政时期,带领自民党在国会取得一枝独秀的优势地位,对自民党巩固“一党优位”做出不少贡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就高,更不意味着国民对他的认可度就高。
安倍此前曾多次被曝丑闻,包括森友学园、加计学园、赏樱会、黑田弘务事件等等,他在国会进行虚假答辩的不光彩历史也还历历在目。所以,仅比较任职首相期间的政治成绩和社会评价,吉田茂对于日本的贡献、其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安倍是无论如何不可企及的。其实,勿论吉田茂,安倍恐怕连佐藤荣作都明显有所不及,在这种巨大反差下岸田政府坚持为安倍举行国葬,自然不得人心。
当前的日本,物价高企、国民收入增长停滞、人口少子老龄化态势严峻、第7波新冠疫情余波未尽,内政问题一大堆却置之不顾,坚持给毁誉参半的前首相举行国葬,岸田这一决定必然引发争议。
岸田政府的政治考量与其对立面的国民情感,二者宛如平行线,没有交集。整个事件也反映出日本国民向国家表达自己意见渠道之狭窄的现状。
作为日本国民,唯一能表明自己政治意愿的机会就是在选举中以投票的形式支持接近自己意愿的政党和议员,或者干脆自己参选议员。日本宪法规定“国民主权”,但现实中很难做到每个国民的意见都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上得到体现。
除选举投票外,类似在互联网上呼吁为枪杀安倍的凶手山上彻也减刑的签名活动,也是日本国民表达政治意见的途径。
不过,回想山上彻也在刺杀安倍之前的人生经历,我们再次发现政治考量与国民情感之间巨大的鸿沟。由于母亲迷信“统一教”而疯狂捐款导致经济破产、家庭分崩离析,生活困苦的山上彻也除了用自制手枪刺杀安倍,没有找到其他向日本国家、政府和“民主主义”的日本社会表达自己诉求、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安倍遇刺身亡貌似是个人极端行为,但是偶然事件中也包含必然因素。
日本动辄批评其他国家“侵犯人权”,标榜“决心坚守民主主义”,强调尊重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重要性,实际自身在推进民主、保护人权方面亦存在很多问题。在大多数国民都表示反对的情况下,独断且固执地坚持使用国家预算为安倍举行国葬肯定不是岸田所标榜的“坚决守护民主主义”的应有姿态。
作为日本的首相,岸田不仅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为什么国民中会有这么多人反对为安倍举行国葬,更应该仔细思考在未来的“黄金三年”中,除了推进修宪、扩军以及“入常”等政治议程,还应如何避免轻视国民情感、更好地回应国民期待。
岸田的“黄金三年”执政期本来是安倍意外遇袭身亡带来的,然而,为安倍举行国葬的决定导致的社会分裂、朝野纷争以及政治危机,勿论“黄金三年”,甚至可能成为终结其首相生涯的导火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孙甜甜 
-
受“伊恩”影响,美国会大厦骚乱事件听证会推迟
2022-09-28 07:44 美国政治 -
顿涅茨克等四地入俄公投结果公布
2022-09-28 07:24 乌克兰之殇 -
中方:当务之急是尽快打开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的大门
2022-09-28 07:05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增感染52942例、死亡585例
2022-09-28 06:52 抗疫进行时 -
“意大利政坛地震,白宫有震感”
2022-09-27 22:52 欧洲乱局 -
28锤,“美国梦碎”
2022-09-27 22:02 -
特拉斯新政“失控”,英媒很不安
2022-09-27 21:44 -
巴铁代表近70国在联合国发声,支持中国
2022-09-27 20:42 巴铁 -
“欧洲经济前景正愈发黯淡”
2022-09-27 20:21 欧洲乱局 -
孟加拉国一船只沉没,已致61人死亡
2022-09-27 19:27 -
前所未有!北溪管道发现3处“神秘泄露”
2022-09-27 19:12 俄罗斯之声 -
拜登“口头干预”降油价,美媒看出了小心思
2022-09-27 17:45 美国经济 -
背后一阵尖叫,塞尔维亚球员回头傻眼
2022-09-27 17:35 -
布林肯呼吁巴基斯坦向中国申请债务免除?外交部回应
2022-09-27 16:56 巴铁 -
手持仿真玩具枪,美国19岁少年被警察枪杀
2022-09-27 16:54 -
拒绝了学生的这个要求,英国一数学老师竟被解雇
2022-09-27 16:50 -
英国开始换钞:查尔斯三世肖像纸币将于2024年流通
2022-09-27 16:22 不列颠 -
王毅会晤11位欧洲国家领导人和外长,外交部回应
2022-09-27 16:10 中国外交 -
俄校园枪击案已致17死,中方表态
2022-09-27 15:47 俄罗斯之声 -
CNN追问“若台海发生冲突,韩国是否会介入”,尹锡悦这么回
2022-09-27 15:35 台湾
相关推荐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147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17“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27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0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