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川出海研究:非洲老哥懒惰、贪婪、狡诈?那些刻板印象并不靠谱
最后更新: 2022-06-14 07:59:48【文/远川出海研究】
长期以来,非洲在中国的舆论场上保有着矛盾性。
一方面它被中资视为出海的希望之地。仅在疫情前的2019年,中非贸易额就达到2087亿美元,比20年前增加了20倍;而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491亿美元,20年间更是增长了100倍。
但是与此同时,不少人又对非洲未来的前景抱有怀疑。
例如面对非洲的发展滞后,不少声音将原因归结于对非洲人民的刻板印象——他们先天“懒惰”,恐怕难以通过劳动积累而最终改变现状。一些网络舆论,也在有意无意间强化这样的标签。
那么,面对这片中资踊跃奔赴的热土,真实的非洲到底是什么状态?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非洲土地上的人们?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一如往期,我们与一位在非洲莫桑比克的出海人逸云进行了对谈。
与多数前往非洲寻求机遇的出海人不同,逸云目前既不是基建从业者,也不是轻工业产品贸易商或是工厂主;他在东南非洲的大地上所从事的,是一项极其基础的产业——农业。
农业最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面。而逸云手中管理的,是整个莫桑比克最大的农场,种植着对人力资源有着高度需求的水稻作物。
因此,逸云在农场每年的繁忙时节,时常会管理着多达数百名的本地务工者。
在历经了水稻的数次春种秋收之后,逸云无疑对非洲这片土地和人民有了更深的认识。或许借由他的经历和观点,我们也得以一窥更真实的非洲。
本文正是由逸云访谈中的自述所展开,供各位参考。
我是逸云,在非洲参与管理着5万亩水稻。
最近莫桑比克的气候非常宜人。这里正值南半球的秋季,阴雨天最高气温在20摄氏度上下,如果出太阳也不会超过30度,只不过早晚会稍凉一些。
但这对于我们的农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今年早些时候气候异常,4月以来,这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雨。而随着气温和蒸发量的降低,土壤会保持泥泞和松软,不利于机器的收割作业。
在3月份我们已经陆续完成了绝大部分水稻的收割,但仍有剩下的3000亩水稻,只能趁着下雨间隙收割。这部分产量损失达到了30%。
而农场里还有更晚成熟的当地人的水稻田,等待着我们协助收割。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难题:
收割机可以靠着履带,缓慢进入田间作业;但是依赖轮子前行、负责收回稻谷的拖拉机,却没有办法克服泥泞。
于是,尽管我们已经对农场进行了巨额的基建投资,并且在之前所有环节倾尽了全力,但是天气的不确定性仍足以在最后环节给予我们沉重的打击。
尽管今年不甚顺利,但是在全球粮食价格大涨的背景下,我们仍能够相对稳定地继续产出稻米,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已经弥足珍贵。
因为疫情,和过去两年一样,我们没有主动举行庆祝收割的活动;不过本国政府依然在收割机正式启动前,举行了一个现场会议。
农业部官员和省长等都来到现场参加会议
在会议中,当地官员顺势提出:要在2030年完成大米的自给自足。
01.现代农业,本质上是工业
考虑到莫桑比克目前每年仍然有50万吨的大米缺口,因此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些困难。不过当地官员的一部分底气,可能正来自于我们农场运行带来的示范效应。
我们的农场坐落在莫桑比克东南部的林波波河畔(Limpopo)。在这片肥沃的冲积平原上,农场先后共开垦了15万亩农田。
林波波河意译为“鳄鱼河”,危险的同时也孕育了两岸的生机
现在我们常年种植的,只有5万亩左右。即便是这个面积,也几乎相当于40个天安门广场之和。
农场的播种和收割各要花费3个月;图中远处水稻已经泛黄,近处的却还绿意盎然
为了便于管理,我们的农场也分为了一、二两个分场;而我就是第二农场的负责人。
在正常年份,第二农场可以产出1万吨左右的稻谷。这对于当地来说,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成绩,同时也是多年来不断投入累积下来的结果。
实际上农场能够发展运行至今,走过的路并不容易,甚至一度难以为继。
在最初,在两国高层达成的合作中,先是一家中国企业来到这里开垦了2000亩的土地。
得益于丰富的水源,以及优质的土壤条件,水稻亩产量轻松突破了千斤,这里的农业禀赋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货真价实的黑土地,产出的是富硒绿色无污染大米
随后一家私企选择入局,还迅速扩大了规模,将面积延展到了15万亩。
并且引入了数亿元的投资,加大了对防洪、灌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切似乎都在走上正轨。
但是现代农业,本质上依然是工业的延续。
面对当地基建的薄弱以及工业的落后,这一轮投资被庞大的规模稀释之后,在风险面前仍显得杯水车薪。
2013年和2014年接踵而至的洪涝灾害,突破了当时基础设施的规格,使得农田连续两年几乎没有营收。
再叠加自身在国内的资金链问题,这家公司最终退出了项目。而这片农田也在之后两年间陷入了荒芜。
在这期间,我所在的公司通过仔细的调研,最终决定接过项目。
我们带来了新的资本,用于整修排水渠、道路、泵站等基建,以及支付工资和购买新的生产工具。
我们的第一年尤为顺利,这是因为土地肥力在一段时间的闲置之后得到了恢复。
不过由于莫桑比克是以几乎零成本的方式提供了土地,同时要求产出必须优先供给本国市场,这也使得我们的收益只能保持在维持开支的状态。
加工厂墙体上写着“莫桑比克人自己的大米”
- 原标题:远川出海研究:非洲老哥懒惰、贪婪、狡诈?那些刻板印象并不靠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美国新增确诊95482例、死亡232例
2022-06-14 07:55 美国一梦 -
英政府公布修改“北爱协议”立法内容,欧盟:破坏互信
2022-06-14 06:58 不列颠 -
美国雅培奶粉已致9名婴儿死亡,或因奶粉厂无人监督
2022-06-13 23:04 美国一梦 -
“法国已进入战时经济,会持续很长时间”
2022-06-13 22:44 -
纳扎尔巴耶夫与普京在莫斯科会晤
2022-06-13 22:33 -
“澳新政府轻装上阵给改善中澳关系带来机会,但前方路还很长”
2022-06-13 22:25 -
印人党发言人有关穆罕默德言论引伊斯兰国家不满,中方回应
2022-06-13 21:43 -
基辛格:美国比越战时还分裂,期望中国西化已不合理
2022-06-13 21:32 中美关系 -
印尼防长称中国是反帝先锋,外交部回应
2022-06-13 20:03 中国外交 -
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将不寻求连任
2022-06-13 19:11 -
美两党施压戴琪:若WTO不延长该关税禁令,美国实力将被削弱
2022-06-13 18:45 美国政治 -
72小时308起!美六月以来仅一天没有大规模枪击案
2022-06-13 17:45 美国枪击案 -
新加坡防长:所谓“专制与民主之争”不是亚洲的核心问题
2022-06-13 17:17 新加坡 -
-
外交部:中方收到澳总理复谢信
2022-06-13 17:05 中国外交 -
被烧得“像月球表面”,拜登承认联邦政府失误
2022-06-13 16:46 美国一梦 -
我在越南设厂:人工成本不低,工资接近中国的八成
2022-06-13 16:36 -
一句“我就是枪”+投掷不明物体,美控枪集会乱成一团
2022-06-13 16:24 -
外交部:泽连斯基并未提及台湾
2022-06-13 16:19 台湾 -
北顿涅茨克跨河桥梁被炸毁,乌军:将被完全封锁,局势极其困难
2022-06-13 16:11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