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川出海研究:非洲老哥懒惰、贪婪、狡诈?那些刻板印象并不靠谱
最后更新: 2022-06-14 07:59:4802.是农场,也是“职校”
尽管对于我们来说,农场始终徘徊在盈亏线上,收回投资更是遥遥无期,但是为了农场的存续,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竭尽所能。
农场里中国种植队的师傅们,很多都是从最早入局的企业开始工作,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两年的特殊情况,让他们这些年都没能顺利回家。
而能够让农场顺利运转,本地员工也功不可没。
无论是播种、放水、打药,或是施肥、拔草,再到最终的收割,在农场承担了多数工作的始终是本地黑人员工。
当然他们的人数也更多。在用人的高峰——播种阶段,田间可能会需要500人以上的劳动力。
在农场的组织之下,他们总是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
播种队伍整齐划一
哪怕是例如给稻田放水这样的艰苦工作,他们也都能兢兢业业地完成。
这项工作需要一整天待在田地里,背烤烈日、脚踩烂泥,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挥动铁锹、挖掘土块、引导水流,可谓是对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光脚反而更方便劳作
农场里有时还会有一部分工人,是勤工俭学的学生。
他们通常在播种的阶段过来务工,他们干活总是有使不完的劲。虽说这个阶段往往又热又累,但是他们却也总是保持着开心的状态努力工作。
马上下雨了,本地员工赶紧给谷堆拉上防雨布
农场除了我们的自耕田,还有一部分则是本地人的田地,我们会协助进行管理。
而对于一些自身能够承担的拔草之类的工作,本地人通常很早就已经前往田地里忙活了。
产量提升了,本地农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在去年,我们同样遭遇了洪灾。虽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防洪堤的决口,仍然导致本地人的田有4千亩被洪水淹没而颗粒无收。
尽管如此,他们也默认了这是自然灾害,并没有找我们的麻烦。
毕竟,只要地在、人在,那还就有希望。
只要农场还在,我们就还能继续为他们带来高效的播种和收割,就还能带来之前未曾实现过的高产;
只要农场还在,这些本地的务工者们就不需要远离妻儿老小,必须越境前往南非,才能找到一份能够带来收入的工作。
甚至还可以在这里学会各种机械,成为一名高收入的“技术人才”。
大部分驾驶员都是在我们这里学会的
对于这些,本地官员是理解的,因此他们也总是给予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还记得一位比较熟悉国际事务的官员颇为感激地告诉我,中国人在这里是纯粹的,不会像其他国家一样搞附加条件。
我想这个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而如果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更高效的农业产出,也意味着可以有更足够的冗余来应对国际粮商的剥削;
甚至说,如果未来能有足够的能力和决心,还可以不断积攒一点点的剩余,为实现工业化而积蓄力量。
03.非洲人其实并不懒
当我在非洲的时间越久,就越会察觉网络世界和现实的割裂。
一边是网络上针对黑人的偏见和傲慢,另一边却是现实中他们与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都在通过努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在管理农场之前,我在莫桑比克参与铁路建设。
因为修铁路的位置都比较偏远,很多人天不亮就要从家里出发,靠着脚从镇子上走十几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工地。
农场有自卸车帮他们缩短距离,已经是现实条件最优解
当时在工地基本也都是重体力活。我一开始主管爆破。动辄一百多斤的风镐,他们在熟悉之后,同样操作得非常不错。
一段时间之后,我只需要安排好位置,剩余的我就不需要操心了。
再后来我去主管植草,需要人操作机器喷洒种子和肥料水。
而肥料水含有鸡粪,味道相当不友好。但是他们一样把工作做得很好,哪怕需要钻进里面进行维修,也不见有什么怨言。
当然,这并不是代表没有偷奸耍滑的人存在。
但其实偷懒本身,也是人趋利避害做出的本能取舍。毕竟多做事就要多消耗能量、多承担风险。
这样的机制不仅存在在非洲人身上,恐怕也是全世界人们的“通病”,只不过是受其影响有深有浅而已。
再就是,他们也没有那么多可以奋斗的平台和机会。
长期居于世界分工的底端,使得这里的工作机会少之又少。于是其他地区默认的奋斗路径,在这里也就无从谈起。
门口时常会有求职者
所以,我们的观点需要从实际的情况来做判断。就像一个地区人民的勤劳与否,是很多原因糅合在一起的结果。如果简单拿种族来划分,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回归到非洲的大多数人身上,即使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他们仍然是在努力地谋求生计。
我在街上总能见到一些擦玻璃的人,如果看到有车停在那,他们就会过去把玻璃擦干净,虽然希望能够有所收获但也不强求什么。
而像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也总会有贩卖水果的小商贩,都在努力地为生活打拼着。
收割过后会有妇女来拾穗
或许他们对待生活会更加豁达一些,不会像东亚儒家文化圈一样愿意内卷式竞争。
但这样的区别,只不过是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拥有优越感的理由。
于是我从年初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了账号。
目的就是分享一个真实的非洲:这里的人们也会学习耕种技术,也会团结合作,同样对于现代化抱有无比的渴望。
但这样或许只是“治标”。
想要让世界对于非洲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治本”。
- 原标题:远川出海研究:非洲老哥懒惰、贪婪、狡诈?那些刻板印象并不靠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美国新增确诊95482例、死亡232例
2022-06-14 07:55 美国一梦 -
英政府公布修改“北爱协议”立法内容,欧盟:破坏互信
2022-06-14 06:58 不列颠 -
美国雅培奶粉已致9名婴儿死亡,或因奶粉厂无人监督
2022-06-13 23:04 美国一梦 -
“法国已进入战时经济,会持续很长时间”
2022-06-13 22:44 -
纳扎尔巴耶夫与普京在莫斯科会晤
2022-06-13 22:33 -
“澳新政府轻装上阵给改善中澳关系带来机会,但前方路还很长”
2022-06-13 22:25 -
印人党发言人有关穆罕默德言论引伊斯兰国家不满,中方回应
2022-06-13 21:43 -
基辛格:美国比越战时还分裂,期望中国西化已不合理
2022-06-13 21:32 中美关系 -
印尼防长称中国是反帝先锋,外交部回应
2022-06-13 20:03 中国外交 -
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将不寻求连任
2022-06-13 19:11 -
美两党施压戴琪:若WTO不延长该关税禁令,美国实力将被削弱
2022-06-13 18:45 美国政治 -
72小时308起!美六月以来仅一天没有大规模枪击案
2022-06-13 17:45 美国枪击案 -
新加坡防长:所谓“专制与民主之争”不是亚洲的核心问题
2022-06-13 17:17 新加坡 -
-
外交部:中方收到澳总理复谢信
2022-06-13 17:05 中国外交 -
被烧得“像月球表面”,拜登承认联邦政府失误
2022-06-13 16:46 美国一梦 -
我在越南设厂:人工成本不低,工资接近中国的八成
2022-06-13 16:36 -
一句“我就是枪”+投掷不明物体,美控枪集会乱成一团
2022-06-13 16:24 -
外交部:泽连斯基并未提及台湾
2022-06-13 16:19 台湾 -
北顿涅茨克跨河桥梁被炸毁,乌军:将被完全封锁,局势极其困难
2022-06-13 16:11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2“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89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25“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9“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