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USAID已死,但新教布道模式不会停
最后更新: 2025-02-14 11:23:41【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台湾就是美国的看门狗,而且还得自己掏钱买狗粮。”
李敖这句名言,传诵多年,但也是直到美国“锦衣卫”马斯克在“门内”大肆抄家,我们才得以补上这名言的下半段:买什么狗粮不能挑,还强迫附赠有毒配料。
关于USAID(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丑事,虽然已揭露的可能还只是少部分,但资料量已经非常大,不可能借由一篇文章完整讲述其恶贯满盈。因此,本文还是从本质解释现象,其他需要科普的资料,读者可以向AI寻求帮助。科普工作,现在已不需要时评人操办了。
随着特朗普政府暂时冻结USAID的外援项目,并清洗该机关的人事,欧盟看到了空位迫不及待就想占,宣布将调整外援战略,以争取扩大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
经过马斯克一波骚操作,大家发现“外援”原来是个脏字,它是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的真相则是“钞能力”。美国借此渗透进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社会深处,从思想与文化的根部着手,将其改造为美国满意的样貌,以便驾驭。
这便是狗粮附赠的有毒配料。台湾遭其荼毒数十年,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已经都是白左,他们鼓吹所谓“公民社会”,借此思想平台主张废死、女权、环保、性别多元、“文化去中”、反民族主义、各种人权觉醒等等“进步价值观”,顺势将其他人群贴上“反动”标签,排挤到极端的光谱里。
每一种“进步”主张,都有对应的公民团体(NGO),而现在已被查出收钱帮USAID下毒的NGO有:台湾事实查核基金会、台湾平等运动、台湾性别教育平等基金会、台湾同志热线协会、台湾反叛文化运动、台湾人权协会。
USAID资助这些NGO的方式是将钱汇入索罗斯的基金会(Open Society Foundations, OSF),再由OSF发放。
这便是约瑟夫·奈所夸称的美国“软实力”。奈是多个表扬USAID的门神之一,他擅长用一种中性的态度,为马斯克口中的犯罪组织洗白,闭口不谈USAID同时肩负着颠覆他国政府、研发生物武器、资助美国认定的恐怖组织、于全球范围收买媒体与记者等等恶行。更别说那些借此机关洗钱,中饱私囊的腐败。
表面上,USAID是一个从人道主义角度散播民主价值观的机关,但新任卫生部长小约翰·肯尼迪指控USAID只是CIA的门面,而CIA从不搞民主。这一点,共和党籍参议员汤姆·科顿在国家情报总监的任命听证会上也吐了实情:
毫无疑问,稳定的民主国家是最稳定的朋友。但最终重要的不是一个国家是民主还是非民主,而是这个国家是亲美还是反美……对美国或任何西方企业造成不便,就会自动被打上反美的烙印。
如果我们只和那些与我们的政府体制、社会和文化情感相同的国家交朋友,那么我们就没有多少朋友了。
科顿承认以上说法有点“非常规”(Unconventional),但同时表示“常规”做法无效,甚至有害。意思是,“非常规”做法才是实际并有效的做法。
非常规做法,便是USAID现象的本质,它起源于基督新教的布道方式,盎格鲁·萨克逊人服膺了新教做法,欧洲人也不会例外。因此,欧盟很可能就是接收USAID上万遭裁撤人员的资源回收桶。
现在的问题是,特朗普真能改变外援做法吗?他能挣脱新教文化制约吗?
需要提醒的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部社会学名著(作者马克思·韦伯),从新教徒的生活守则解释资本主义源起,很有启发性,但也只是一种单角度说法,资本主义的起源当然不会这么单纯。同样地,本文也只是单角度解释现象,不具全方位解释力,仅供读者参考。
夺权,然后渗透,渗透,渗透
马丁·路德所发起的宗教革命,从权力逻辑看,就是反权威(罗马天主教),所谓宗教自由的目标,在于权力的下放。这使得信仰更加个人化,从而改变了布道方式。
新教强调每个人都应有能力阅读圣经,因此推动了识字率的提升,甚至教育的普及。这是最底层的“渗透”,以阅读能力为基础。
新教反对教会对世俗权力的干预,从而促发了政教分离,新教得以从罗马教会下放的权力中得到世俗的认可,从而扩增信徒,这是第二层的渗透。
新教提倡勤奋工作与节俭,从而产生了储蓄、投资的概念,这便是韦伯所论证的资本主义起源。从经济与生活层面切入,属于第三层渗透。
经过了三层渗透,新教得以深入人心,也改变了布道方式。这又是层层渗透。
渗透一:固定集会,周周讲道。渗透二:露天布道,在人群最多的地方讲道。渗透三:巡回布道,传道人透过旅行布道,深入乡村。渗透四:新媒体布道,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社群媒体出现后,传道人取得了更有传播力的途径,滴水不漏。
渗透五:小组分享,务求让每个人都参与布道工作。渗透六:节日布道,实现基督教节日,让非信徒也沉浸在宗教气氛里。渗透七:社会服务与慈善工作,从实际行动服务大众,参与救济工作,让非信徒能“体感”宗教善举。
相较于新教的积极“入世”,我们东方的宗教原则上是“出世”的,因此渗透力不如基督新教。新教的渗透目的,除了扩展信徒,更意在增加信徒与宗教的“黏性”。从个人层面的思想到生活,从工作到娱乐,犹如一张天罗地网,自下而上地改变社会。因此,新教文化也被视为西方民主的起源之一。
不过说穿了,就是夺权,然后渗透,渗透,渗透。
无怪乎美国外援的方式,如此具有侵略性,其与新教布道一样,目的是改变你,要你不信也得信。当然,我们也不能将这种外援心态都视为恶意。事实上,布道者总自认是出于善意,无论他们使用什么手段。
目的证明手段的正当性,然而,一旦原初的善意变了质,战略收益就压过了道德考量,甚至,道德成了罪恶的遮羞布。于是,宗教意义上的非常规做法,转变成现世意义上的非常规做法,一切便走了样。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风挡玻璃突发故障,鲁比奥专机被迫返航
2025-02-14 11:19 航空航天 -
墨西哥威胁谷歌:不改就起诉
2025-02-14 10:57 -
“对特朗普内阁,台湾押错了宝”
2025-02-14 10:17 台湾 -
时隔近一月,苹果、谷歌重新上架TikTok
2025-02-14 09:56 -
他又来:我美国那么牛的公司,芯片生意全被台湾抢了
2025-02-14 09:4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可以卖印度F-35
2025-02-14 08:54 -
特朗普:苹果在中国造,这次不给豁免了
2025-02-14 08:2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涉TikTok,特朗普又“画大饼”
2025-02-14 08:19 -
特朗普扬言:金砖敢“耍花活”,100%关税
2025-02-14 08:04 -
黎巴嫩拒绝!“美方应确保以军按期撤离”
2025-02-14 07:48 -
王毅会见英外相:深入阐述港台问题立场
2025-02-14 07:41 中国外交 -
特朗普:希望俄罗斯重返G7
2025-02-14 07:27 -
特朗普: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2025-02-14 06:43 -
百余辆车相撞,美一高速路发生连环车祸
2025-02-14 06:43 -
俄公民被关美监狱,获释返俄
2025-02-14 06:43 -
“派人赴美秘密会谈,她作出了最后一搏”
2025-02-13 23:2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朔尔茨回应慕尼黑驾车撞人事件:所有犯罪的外来移民都应被遣返
2025-02-13 23:04 欧洲乱局 -
以色列年内动手?伊朗强硬回应:你破坏一百个,我再造一千个
2025-02-13 22:41 伊朗局势 -
谈中美经贸,我驻美大使借用了《哪吒2》这句台词
2025-02-13 22:38 中美关系 -
“欧洲的‘美国世纪’,结束了”
2025-02-13 21:0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17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57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2“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60最新闻 Hot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
自民党高官自夸:中国要“补缺”,日本能帮美国
-
“卡尼领导的自由党将胜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