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统一难题10| 雁默:“统一三步”最难的一步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如果你问,在特朗普卸任前,两岸是否能完成统一,就当前的态势看来,不会。一个负责任的预测,必然要依循事物的线性发展作为推估依据,而无法考量偶然性,然而,重大历史事件往往都肇因于偶然。
但“偶然”要发生连锁效应,乃至于促发重大变化,也需要环境允许。毕竟每种作物都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壤,没有合适的土壤,“偶然”就难以放大。因此,我们可以推估局势的线性发展,尝试预测届时的“环境”。
当前,两岸统一的环境还远未成形,但已“勾勒”出些许线条,虽然我看不出未来4年内统一的可能性,但认为统一的形状将会得到明确。简言之,一个趋向统一,且不可逆的明确态势会出现,无论大小两岸的政治领导人出现什么更迭,都会进入完全统一的最后阶段。
隔离,封锁,开战三步骤,最花时间也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隔离。只要大陆在“隔离”这一步做到位,并克服了此一行动所带来的风险,那么形势就不可逆,统一工作也即可快步走,甚至最终连开战都不必。
上一次提到,中国大陆或对台湾进行隔离策略,这一点在2024年也已经为美国主流观察家所认知。此一策略是最佳统一路径的前奏,这次我们细谈隔离的优点与挑战。
两岸统一,对美国与日本而言,主要损害在于安全层面上后冷战秩序的瓦解,以及可能的经贸冲击,对其他国家而言,则只有可能的经贸冲击。对中国而言,隔离策略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各国想象中的经贸冲击——如彭博社推估影响金额上10万亿美元的说法。
因此,优点之一,隔离台湾不会造成他国的经贸损伤,也不构成国际法上的“战争行为”。相对地,封锁被视为战争行为,与“开战”只有一线之隔。
此外,隔离策略能最大程度地彰显主权,让“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再只是口头宣示,而是谁否认都无效的现实。
三者,隔离策略不会损害台湾人民的切身利益,但能高度影响民心,尤其是做两岸生意的商人阶层首当其冲,只要台商心态不变,就会回头影响台湾政党。我曾说过,个人选定的统一指标,是看台商与国民党的变化,他们“维持现状”的心态不变,代表大陆并未积极促统。
四者,美国与其他国家都难以介入“非战争行为”,美军无法派遣军舰与中国海警船对峙。就像中菲的南海争端被中方限缩在海警层次,美军就无从介入,因为军队介入就有主动挑起战争冲突的嫌疑,美方担待不起。
“八月大演习”、“联合利剑2024A”、“联合利剑2024B”的演习区域对比
根据华盛顿智库CSIS的场景想定,隔离有高低两种场景:
1. 低强度场景是指“有限的海上隔离”,中国大陆先公布“强化海关检查规则”,海警与海事局联合行动,于台湾12海里到24海里之间的毗连区,对进入台湾的船只施行登船、现场检查、询问人员以及对违规船舶采取相应措施。
此一行动的后盾是,解放军海军于远处包围台湾岛,以阻止外国海警或军队介入。
只要受到的抗拒不高,大部分民船都愿意接受新规则,那么此一行动将在大约一周后开始放松,但台岛周边仍维持执法海警和军事存在,视状况选择下一次临检的时间。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新常态。
2. 高强度场景是指“全面海上隔离”,中国大陆宣布在台湾全岛周围海域(毗连区)设立隔离区,要求运往台湾的任何货物的托运人提前向中国海关和执法官员提交通知,并大规模调动1/4的执法船,每天至少拦截一到两艘船只(主要是台湾船只)。
此一行动并非临时性质,而是常驻形式的存在,并随时准备跨越到封锁状态。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实现“台海内海化”的制度性安排。
需要说明的是,“台海内海化”是形容词,并不是法律用语,需要被厘清。“全面海上隔离”是预备封锁或开战的步骤,必然会触及国际法,因为美国若不愿坐视此一发展,自然会反制,法律战亦不可免。
换言之,当我们判断2027年是否会出现高强度隔离时,需要先厘清国际法,读懂美国、日本、欧洲与台湾地区的立场,如此方能了解北京需要考量哪些风险。
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于2021年的建议,针对隔离策略,美方应派遣一支多国部队运送补给品到台湾,挑战中方执法船与解放军,逼北京主动摊牌。此一所谓“多国部队”的介入理由,即“台海是国际水域”,中方正改变此一现状,让全球贸易陷入巨大风险。
隔离策略虽然是避开法律战的一种途径,但美方会将高强度隔离解读为封锁与开战的前奏,很难不依据其所歪曲的国际法规范,作出强烈回应。因此,中方在实施低强度隔离前,就要对法律战做好准备。
台海是“国际海域”吗?
美国与台湾当局都主张台海是“国际海域”(领海之外的海域),允许世界各国船舰“自由航行”。美方据此与盟国互通声气,将台海现状描述为“自由水道”,任何来自中方的干扰都被视为破坏现状。
首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没有所谓“国际海域”一说,应以“国际海峡”说事。另外,“自由航行”是很不严谨的形容词,事实上,其在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限制。精准点说,只有在公海才有最大程度的“自由”,而在主权国家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都有对“自由”程度不一的限制。
从法律方面来说,只要是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都受到沿海国不同程度的管辖,而所谓“自由航行”的底线是“无害通过”,即便在限制最宽松的专属经济区,船舰也不能损害沿海国的安全与秩序。
这便是为何,中方对台海的立场是——台海水域由两岸的海岸向海峡中心线延伸,依次为中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因此中国对台海享有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在相关海域的合法权利。
这是相当精准的说法。在全球大国中,中国是最尊重国际法的国家,没有之一,因此立场站得很稳。
台海是否属于“国际海峡”在国际上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海峡是否有部分水域(也就是中线)属于“非领海走廊”(non-territorial waters corridor)。美日台乃至欧洲许多国家都认为台海存在“非领海走廊”,并以“国际海域”称之,因此这些国家的军舰穿越台海时,都走这条水道。
“非领海走廊”是指不受任何国家领海主张规范的水域,领海被规定为12海里,两岸相加就是24海里,台海最窄处是70海里,70-24=46,因此美日据此称台海有“非领海走廊”可供各国船舰自由横行……航行。
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国际海峡是指有两个以上的沿海国,但国际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或不是国家),因此沿海国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在此属性上,台海类似日本北海道与本州之间的津轻海峡,除非中国主张台海是国际海峡,否则就不是。此其一。
“非领海走廊”并不意味着各国船舰能不受限制自由航行,因为走廊也可能与沿海国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重叠,而在法律上沿海国有(部分)管辖权。清楚点说——没有任何国家将台海视为公海。此其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我军舰喊话台舰:24海里“邻接区”不存在
2025-01-18 07:13 台湾 -
受贿2356余万、故意泄露国家秘密,钟自然当庭认罪悔罪
2025-01-17 17:43 廉政风暴 -
-
抢劫银行潜逃25年,罪犯俞卫兵被执行死刑
2025-01-17 15:59 依法治国 -
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2025-01-17 14:21 -
云南新发现超大规模稀土矿,潜在资源达115万吨
2025-01-17 14:11 -
祝贺!我国再次成功发射一箭三星
2025-01-17 13:21 航空航天 -
淘宝成2025蛇年春晚独家电商互动平台
2025-01-17 11:33 -
台媒称该舰出动就是台湾最危险时刻,国防部回应
2025-01-17 11:27 中国海军 -
2025年首个,张天峰被查
2025-01-17 10:28 廉政风暴 -
统计局:2024年人口总量减少139万人,增长率为-0.99‰
2025-01-17 10:27 -
国家统计局:2024年12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
2025-01-17 10:02 观网财经-房产 -
闽沪居民赴台团队游将于近期恢复,国台办:积极支持、乐见其成
2025-01-17 08:51 -
国新办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25-01-17 08:34 -
大陆近期将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
2025-01-17 08:18 -
中国和斯里兰卡联合声明(全文)
2025-01-16 18:31 -
事关袭警刑案,“两高”发文
2025-01-16 15:54 依法治国 -
抖音副总裁:这波有很多人浑水摸鱼
2025-01-16 15:03 -
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收到邀请,将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
2025-01-16 13:45 -
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在京召开
2025-01-16 13:18
相关推荐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355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43“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38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